水温的垂直分布
中国近海水温的垂直分布受气象因子的影响很大,冬季主要受变性极地大陆气团的控制,海面经常遭到强劲的偏北风吹刮,海面失热,表层水温冷却密度增大,产生上下水层的对流混合。在混合所及的深度内,水温的垂直分布趋于均匀一致。冬季愈严寒,海面失热愈大,垂直对流过程就愈强,其混合所及深度也愈大。因此,使浅海区的水温自海面到海底呈均一状态,具体时间是,渤海自 10 月至翌年 3 月,黄海为 11 月至翌年 4 月,东海陆架浅
水区为 12 月至翌年 4 月,南海北部浅水区为 12 月至翌年 3 月。东海、南海深水区也可形成 75~150 米的均匀层。均匀层形成和持续时间是随海区而异的,北部海域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南部海域出现晚,而持续时间短。
冬季过后,太阳辐射增强,天气变暖,表层水温逐渐升高;加上风力引起的海水混合往往不能到达下层,均匀一致状态渐渐消失,开始出现微弱的温度垂直梯度(跃层)。随着时间的推移,跃层逐渐增强,至 7、8 月间温跃层达最强。在跃层的上面,风的混合形成高温的上均匀层;跃层之下,因受跃层的屏障作用,太阳辐射不易往下传递,海水仍保留着冬季的低温特征。这种现象尤以黄海最为显著。深层冷水与跃层之上的暖水形成显明的对照, 其温差可达 15~20℃之多,人们常把这一深层冷水叫黄海冷水团。夏季黄海的水温垂直分布分为三层:上层为高温暖水,深层为低温冷水,中间为跃层
(图 3)。跃层的深度主要取决于风的强度,跃层强度主要由前一年冬季的降温以及当年夏季的增温程度而定。若去冬严寒,今夏又很炎热,则会出现很强的温跃层。渤海跃层位于水下 5~15 米处,黄海位于 10~25 米处,东海
位于 20~100 米处,南海位于 20~150 米处。
随着秋季的到来,海面开始降温,密度增大,又出现对流混合,使跃层强度减弱,上均匀层厚度增大,跃层厚度下沉,跃层遭到破坏。至 12 月或 1月,50 米以内海域的跃层几乎完全消失,又恢复到冬季型的垂直均一状态。在东海和南海的深水区,因海流及混合较强,夏季上均匀层可达 50 米左
右,冬季可达 100~150 米。在此深度以下,水温的垂直分布几乎终年不变。在近岸岛屿众多和地形复杂的海域,如渤海海峡、成山角、舟山群岛以及朝鲜半岛西南端等,潮混合强,水温的垂直梯度终年很小,夏季也难以形成强跃层。另外,夏季骤然的大风天气,也会使浅水区水温在短时间内重新分布。强劲的大风往往产生强烈的垂直涡动混合,使高温的上层水温迅速降低,下层水温升高,造成上下水层温度几乎趋于均匀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