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辐射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

太阳辐射是供给大气最主要的热源,也是大气活动的基本动力,所以它是形成气候的基本因素。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以及各地气候的季节交替,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及其随时间变化的结果。太阳辐射量的纬度差异,是中国近海热量自南向北递减的基本因素。

中国近海太阳辐射总量在 2.08~6.25×108 焦耳/平方米·月之间(冬季2.08~5.42×108 焦耳/平方米·月,夏季 4.17~6.25×108 焦耳/平方米·月), 比中国大陆太阳辐射量小。其四季分配是:夏季最大,冬季最小,而秋季在多数海域大于春季。就海区而言,渤海西部、南海中部和南部四季都比较高; 东海西部沿岸夏、秋、冬季均为高值区,春季为低值区;东海东部春、秋、冬季为低值区,而夏季为高值区;黄海太阳辐射总量较邻近海域要低。

冬季太阳辐射总量从南向北递减,气温由南向北迅速降低。渤、黄、东海辐射总量的分布趋势为西高东低。渤海为 2.92~3.33×108 焦耳/平方米·月;黄海为 2.08~2.92×108 焦耳/平方米·月,最低值出现在济州岛附近,中心值低于 2.08×108 焦耳/平方米·月;东海西部沿岸为 2.92 ×108 焦耳/平方米·月,东部为 2.50~2.92×108 焦耳/平方米·月,低值区出现在台湾省东北海域,中心小于 2.50~108 焦耳/平方米·月;南海太阳辐射总量几乎呈纬向分布,北部低南部高,前者 3.33~3.75×108 焦耳/平方米·月, 后者 4.17~4.59×108 焦耳/平方米·月。

夏季白昼时间随纬度增高也加长,辐射总量的地区差异较小,辐射总量分布比较均匀。渤海为 5.42~6.25 ×108 焦耳/平方米·月;黄海为 5.00~ 5.84 ×108 焦耳/平方米·月;东海为 5.84~6.25×108 焦耳/平方米·月; 南海北部 4.59~5.84×108 焦耳/平方米·月,南部为 5.00~6.25×108 焦耳

/平方米·月。

南海的辐射总量终年比较高,表明南海储存着大量热量,对天气和气候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