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中的情感变化

一天,一位女中学生和爸爸来到新建的体育场馆里看电影。因为来得早, 只见场馆里教练指导一个女运动员练棒操。

随着乐声,运动员优美的舞姿博得在场等候看电影的观众阵阵掌声。几个抛接滚翻动作过后,教练按动了录音机的暂停键,音乐戛然而止。姑娘驯顺地走到教练跟前接受指导。不少术语一般观众是听不太懂的,但“这个动作不到家”,“那个动作不规范”还是众所周知的。于是带子倒回,整套动作重做。这时女儿开始抱怨说:“满不错的吗,还做什么!”这时爸爸说: “行家看门道儿,听教练的!”在反复多次的训练之后,运动员体力已经不支了,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胸腹大幅度起落,动作迟缓,四肢绵软。可那教练却精神抖擞,嗓音洪亮:“重做!”“再来一遍!”观众席上的气氛变沉重了,女儿开始不满了:“让人歇会儿!连喘口气儿的功夫都不给呀!” 运动员坚持做完整套动作,瘫在地毯上向教练投以告饶、乞求甚至可怜巴巴的眼光时,那教练根本不予理会:“起来,重做!”女运动员闻声即起,可没站稳又倒下了。观众中有人大声喊:“累坏人了。”“见好就收吧!”这位女生也呼应着指责那教练:“冷血动物!”“简直是存心折腾人!”“法西斯!”

训练结束了。运动员把上衣系在腰后。提了大录音机跟在教练身后,退出场地,脸上竟露出了一丝笑影。

这时坐在爸爸身边的女生急忙起身,冲出体育馆,向运动员追去。

“姐姐,你真棒,服你了。”而那运动员微微一笑说:“这算什么,小菜一碟。”女生愣愣的,什么也没说。

第二天,女儿把一篇日记展现在爸爸眼前:

这一天令人难忘。我亲眼看见一次体育训练,运动量之大、技巧性之强、要求之严与学校体育课有天壤之别。可人家认为是“小菜一碟”,而我们的体育课只能是豆芽菜一根了。可我们平时却叫苦不迭或者偷懒耍滑,或者蒙混搪塞,应付了事。相比之下, 惭愧极了。

那体操运动员与自己年龄差不多。可人家的意志品质优良。众目睽睽之下,克服困难,战胜疲劳,突破难关,终于完成了教练规定的当天训练任务,而自己呢?课文长的怕,作业多了怕,考试来了怕,受到挫折更是怕,怯懦、退缩、逃避。总之,在困难面前无斗志可言。人家是强者,自己是懦夫!人家是女孩,我也是女孩,坚强的意志不是天生的,而是练出来的,今后我也要在磨难中锻炼自己。我第一次目睹并体验了什么是真正的“战胜自我”了。

看了女儿日记,父亲高兴地说:“真是长大了。”

心理学家认为,由于人们的认识不同,对同一事物也会持不同的态度, 因而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一般来说,正确的认识会产生正确的态度与积极的情感,错误的认识,会产生错误的认识和消极的情感。

这位女中学生开始对教练行为的不理解,从不满情绪到激愤情绪,反映了她认知与行为上的偏差。随着与运动员接触后引起的深思,以及日记中的情感变化,说明她正慢慢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认为教练是一位严师,好教练。

由此可见,当中学生在社会场所与人交往或对所见所闻有自己的想法时,不妨前思后想,沉着冷静地面对一切,切勿乱发“高见”。注意学会控制情绪,以免因认知上的偏差,产生行为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