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社会交往 “闭锁”与“沟通”

某厂子弟学校初二年级的一位少年,曾向父辈、老师们诚挚地请求:“留给我们一方属于我们自己的天空吧!”并感叹:“一方心灵的祭坛被打碎了, 将永远无法弥合复原!”这发自心灵深处的呼喊,这出自肺腑的请求,不能不令父母、教师们猛醒——孩子们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鸟依人、口无遮拦的小儿小女了!他们心中已经有了不愿为人知道的小秘密了!这奇怪吗?一点也不!从心理学上讲,每个人到了少年时代,也就是上初中以后,就开始变得不那么爱向别人,尤其是成年人倾诉自己的心理话了,而开始有了自己的心事,有了自己的小日记本,开始把自己关在自己的小房子里思考问题了。因此有人主张,即使在住房条件不好的我国,最迟在少年十一二岁时,就应当让他们拥有自己的一间房间,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少年的“内隐性”或“闭锁性”。其实,我敢说,任何一个成年人都会有自己的一点不愿为人所知的秘密,允许别人保留自己的那些对社会、他人不构成危害的秘密,是对人的独立人格的承认,也是对他人尊重的表现,西方叫做个人“隐私权”。那么成年人能不能允许你们也保有自己的一点小秘密呢?我想这当然是可以的, 也是应当的,只要这些秘密不会给你自己和他人造成危害。

然而,不知道你们想过没有,承认这种规律、允许你们保留一方心灵的祭坛,并不等于说你们的这种心理特点就是完美无缺的,更不等于说,你们就可以据此为由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与成人沟通交流了。因为,有些时候,你们心灵中的那点小秘密,如果处理不当,或许不利于你们的成长呢!而且我不知道少年朋友们是否正确估价过自己的知识、经验与能力?你们是否能完全正确地认识、分析自己心中的那点秘密的性质、份量、意义和影响呢?万一出现什么问题时,你们是否有足够的力量与经验去妥善处理、圆满解决它呢?我想你们的年龄和阅历决定你们还没有成熟到足以应付所有你们这个年龄所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的程度。

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正是豆寇年华、含苞待放的年龄,这时,你们的生命力旺盛,无论生理、心理方面都处于迅速成长发育的阶段,也是步入青年,走入社会之前的关键的质变期,这个时期的成长、变化,直接关系到今后一生的前途。少年期,总的来说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半成熟、半幼稚时期,也就是说,既不是小孩儿,也不是大人;既似懂事,又并不很懂;既了解一些社会,又不能辩证地看问题,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是非观念。因此又有人把少年期称为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困难期”、“危险期”,稍有不慎, 就有步入歧途的危险。也许有些少年自己觉得已经是大人了,不用处处受成人的指导监护了,所以往往自行其事。但是,有时你们的自信也可能是带有盲目性的,弄不好会出问题的。

有一个男孩儿,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一个社会上的朋友,他认为那个青年对他很够“哥们儿”,因此两个人经常在一起看录像、打台球,那个青年对他出手很“大方”,有人欺负他时,那个青年总是毫不犹豫地出面替他“摆平”,两人的关系很“铁”。父母不放心,问他那个朋友的情况以及他们俩在一起都干了什么,并且让他把朋友带家来看看。他很不耐烦,认为他没看错人,俩人在一起也的确没干坏事,因此对父母的询问不满,认为是

父母干涉太多,管的太宽,对他不信任。那个青年经常去学校找他。有一次, 有的同学发现丢了东西,教师和同学觉得他的朋友可疑,问他那天那个朋友来过没有?他十分自信,以为自己不会看走眼,相信他的朋友不会是个坏人, 于是不惜包庇他的朋友,不承认那天那个人去找过他。他认为向老师报告是出卖、背叛,是不讲义气。这事不大,又没证据,于是不了了之。后来,他这个“铁哥们儿”终于欺骗了他,在一次做案后携赃逃跑,没了踪影,反而牵连了他,给他找了一身的麻烦。后来他懊悔地说,自己真没看出来,只觉得自己连交个朋友的自由都没有,所以不愿意听父母的意见。早知道是这样, 他就向父母、老师讲实话了。

由此不难看出,少年与成人、父母交流思想,沟通看法的必要性了,少年期的孩子,由于自身存在着强烈的成熟感和独立意向,与自己在社会性方面的幼稚、软弱的矛盾,因此,经常会出现一些困苦、矛盾、徬徨和忧虑的情绪,这些都是不可免的。然而,能否及时求得成年人的指导和帮助,结果是不相同的。

有一个女孩,上初中时,受到一个男同学的勒索,向她要这要那,不给就受到威胁。她既害怕又矛盾,开始要铅笔作业本之类,她给了;后来向她要比较贵的东西,她犹豫了。买,没钱,又不敢向父母要;拿,他父亲虽然有,可她又没胆量拿,于是情绪低落,心神不定。被母亲发现后,多方询问, 了解了实际情况后,与学校教师取得了联系,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她不向父母说了实情,又将会如何呢?

还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给某报社编辑写了一封信,述说了自己心中的苦闷:她今后最大的愿望就是一个人到一个看不到父母,听不见他们的声音的地方,永远不要见到他们,因为她已经承受不了他们的爱的压力了。一位编辑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诉这位女孩:父母之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全面奉献的无私的爱,父母的怀抱永远是远航小船的最安全的港湾。她说, 身在父母的爱中,厌倦了爱,而只有当你失去这种爱时,才能体会到这种爱的可贵,但就为时已晚了。她告诫这位学生要珍惜父母的爱,理解父母的爱。这位编辑说,自己才十多岁时,就失去了双亲,要说自由,她真是彻底的自由了,再没有人管束,再没有人指责,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按说应当是满意了吧!然而她说,她丝毫没有感觉到“自由”和“满足”,因为她这时才真正地深切地感受到父母之爱的珍贵!这个女孩从这位编辑的开导中,认识了自己的情绪的偏激,开始去理解身边父母的爱,也使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有了好转。

相反,某地有六位小姑娘,因对家庭、母爱的厌倦、不理解,也因为与家庭的矛盾憋在心里不愿诉说,不懂得与家长、成人沟通的重要作用,结果离家出走,跑到了广州。她们也许以为“外边的世界很精彩”,一时冲动, 走出了家门,以为达到了“远离父母”的目的。然而出走之后才发现,原来“外边的世界”同样也“很无奈”!但后悔已晚矣。后来六位家长报案寻找, 幸亏从广州找回了她们,否则可能毁了她们自己,也毁了这六个家庭!

我们不少少年朋友,都产生过想摆脱好唠叨的妈妈和严厉的爸爸的管束,摆脱老师和纪律的约束,自由自在地飞出去的欲望,但是他们又清楚地知道,无论从生活上、经济上,还是经验上都是不可能真正摆脱成人、父母的监护,所以既无离家出走的勇气,又不愿和父母沟通,因此而苦恼、徬徨。其实父母的爱是博大的永恒的,父母的心胸永远足以包容得下他们的儿女,

与父母的沟通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能的。如果真像歌词里唱的那样,你觉得“外边的世界很无奈”时,那么你同时还应该记得另一首歌的歌词:“不要忘了回家的路”,因为你的父母一定会敞开大门等你回家的!因此说,与父母成年人的交往沟通,正是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