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要谈王谷平与航模的“恋爱史”,那就说来话长了。
1958 年 11 月,王谷平出生在东海之滨的一个工人家庭里。不知是什么原因使他从小对船就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四岁那年,他跟随父亲去十六铺轮船码头,送祖母去浙江舟山,巨大的客轮,在小谷平幼小心灵中留下很深的印象。一回家,他就嚷着让爸爸找来纸与笔,歪歪扭扭地画了一只大船, 要寄给奶奶过目。八岁的时候,他在一块小木板一端的中央,锯了一个缺口, 配上橡皮盘作为螺旋桨,在大脚盆里开来开去,这算是做的第一艘船模了。位于南京西路的翼风航模材料商店常常是王谷平流连忘返的地方,他时常把爸爸、妈妈给的零用钱,五分、一角地积攒起来,购买船模材料,他以步代车,半小时的路程从不轻易坐车,在他的头脑里,七分钱的车费,正好等于三根半松木条的价格。谷平老有祖母,幼有两个弟弟,家境并不太宽裕,近30 平方米的住房内,仅放着一张吃饭的方桌。为了不影响家里的正常生活。他懂事地把“小工场”从桌上搬到了大床底下。在那个小天地里,他既可以
摆开工具、胶水和各种材料,又可以免受包括两个弟弟在内的干预和影响。到了十四岁,他已经制作了十余艘大小船只,有鱼雷快艇和巡洋舰,陈列在屋内的大橱顶上,箱子上面。在课余时间里,谷平时常与几位同学结伴来到黄浦江边,尽情地观赏着江中往来的船只。有一回在一艘浮吊空中作业时, 意外地看到了一艘船只的水下部位,他与小伙伴们竟忘情地叫喊了起来。
尽管在“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代里,王谷平的兴趣、爱好和志向还是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支持和鼓励。1975 年,他参加了静安区业余航模队,在赵传莹教练指导下,开始接受了正规、系统的训练。为了减少参加业余训练的影响,他所在中学的班主任沈金培老师破例地批准他缩短下乡学农的时间。1977 年 10 月,他中学毕业后分配去静安区四十九粮店工作,清晨,他在路边设摊卖面包和酱菜,为居民提供方便。白天,他在师傅的带领下,时常把粮食送往附近医院、托儿所和烈军属家里。夜晚,他几乎都是在区体育俱乐部的海模工作室内度过。累了,两只台子一并,就是一个简易床铺了。翌年, 为了迎接上海市第六届运动会,王谷平早起晚睡地足足花了七个多月时间, 制作了一艘“加利福尼亚导弹巡洋舰”的模型。没想到一鸣惊人,其工艺质量和加工的精细程度在赛场内外得到了广泛好评,一位年过半百的老行家高兴地连声说:“这是近年来我所见到的最好的航海模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