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数乒坛事寄厚望于后来人

采访逐渐转入乒坛热门话题,庄则栋——谈出他的见解。

关于中国乒乓球尤其是男子乒乓球队霸主地位的失落原因,庄则栋不无激动地说,主要应归咎于久居胜者之位,主攻无目标,技术无创新,世界研究中国多,而中国研究世界、中国研究中国不够。我们国家是“两面攻”的故乡,但对其发展创新缺乏应有重视,甚至认为过时而要放弃,结果让别人拿“两面攻”来打我们,令人扼腕。

庄则栋认为要想研究中国乒乓球近年来是如何下来的,有必要研究一下瑞典队是如何上去的。追溯到 27 年前的 1966 年,瑞典队访华,中国出了四个队,以 36∶0 打得瑞典队全军覆没,使瑞典举国哗然。他们认为,今后要

想打败中国队,必须学习、研究中国。他们分析了中国自 1952 年到 1966 年

的 13 届全国男单冠军情况,发现 13 届中“两面攻”的打法就占了 7 届(王传耀 56、57、59、60 年,庄则栋 64、65、66 年),而其他打法一共才有 6 届。通过研究得出结论:要想打败中国,必须走“两面攻”的道路;同时, 瑞典也学习日本的弧圈球,不但正手能拉,反手也能拉;他们还注重学习的灵活性,结合自己的特点,用横板学习“两面攻”,发展“两面攻”。结果20 年以后,瑞典队果然战胜了中国队。

中国乒乓球是如何下来的呢?这也要先了解中国乒乓球是如何上去的。五十年代,我国乒乓球既打不过欧洲,又胜不了日本,属于“老三”。荣高棠当时指出:首先必须战胜欧洲队,然后才能战胜日本队;胜不了欧洲,那么连日本也够不着。并提出要想战胜欧洲的削球,必须培养一批削球选手, 我们按这个方针做了,1959 年末就打败了欧洲。到了六十年代,日本出现了弧圈球,荣高棠又提出了“中国也要培养弧圈球选手”的要求,我们这样做了,一直保持 20 年长盛不衰。到了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我们的发展方向不太明确,而瑞典则非常明确,即在发展中打“两面攻”。而偏偏此时我们的一些教练认为“两面攻”打法过时了,甚至打“两面攻”的选手再好也不愿吸收到省队、国家队,致使中国的“两面攻”打法几近绝迹。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乒乓球尤其是男队霸主地位失落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谈起世界乒坛的发展方向,庄则栋指出:继续走向“两面攻”,不但两面能攻,而且向快速、旋转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