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著名的吴王城

吴王城遗址位于湖北省鄂州市凤凰街百子畈村,北倚长江滨,南濒洋澜湖,东抵虎头山,西接古楼街。据考古专家多次考察研究证实,这是三国时期古城墙遗址中比较明确的唯一城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吴王城遗址是三国时期东吴都城。221年,孙权自公安来鄂,不久,接受魏文帝曹丕的封吴王称号,开始营建吴王城。孙权又取“以武而昌”之意,把鄂县改名“武昌”,故名武昌城。

229年,孙权在此称帝,又名吴大帝城。之后,孙权迁都建业,即今南京,派上大将军陆逊辅佐太子孙登留守武昌,成为东吴陪都,称为“西都”。

孙权死后,大臣诸葛恪挟天子当政,派人重修武昌宫殿,准备还都武昌,后因发生了事变而没有迁都。265年,末帝孙皓徙都武昌,留御史大夫丁固、右将军诸葛靓镇守建业,武昌再度成为孙吴的首都,建业却成了陪都。

东吴统治期间,孙吴三建武昌宫,二度建都武昌,共历时50余年,现在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了。

吴王城遗址呈长方形,现存南城墙夯土城墙一段,城墙外是护城河,现存一段,名为濠塘。

据《元和郡县志》记:孙权故都城,汉将灌婴所筑。

《太平寰宇记》记载:

城有五门,多以所向为名。西北角多有一道门,名叫流津。流津城门直通吴王苑囿——江边散花滩。宫城东有鸡鸣阙。

传说吴王在宫城完工之后,为了很快地把阙建成,当夜有鬼怪神力相助建阙,一夜之间至天亮鸡鸣时即全部完工,故名“鸡鸣阙”。

唐代诗人陈子昂《感遇诗》中云:“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即指这一典故。这一故事,在鄂州民间一直广为流传。

吴王城遗址内有武昌宫,四周有宫城,宫城内有太极殿、礼宾殿、安乐宫。太极殿,是孙权称帝时大会群臣的金銮宝殿;礼宾殿是举行祭礼和接见宾客的地方;安乐宫是孙权的起居之所。

吴王城宫殿建筑材料昂贵,《寰宇记》记:

武昌宫殿砖瓦用澄泥制成,可以为砚,一瓦值万钱。

在城的周围设有多处军事堡垒:城西的樊口戍,占西山之利,扼长江之险,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的千百只战船,就是从樊口戍出发的。城对岸筑有邾城,派重兵驻守,以对付曹军。城东西两面的高山顶上,都建有烽火台,以传军事警报。

自吴王城出西门,有一座山临江而立,逶迤曲折,林木葱茏,古称樊山,又称西山,是当年吴王孙权避暑读书之地,现存有避暑宫、即位坛、读书堂、广宴楼、试剑石等遗迹。

西山寺是在当年吴王避暑宫旧址上修筑的,寺中大雄宝殿旁的月门上,正面写有“英雄避暑”,背面写有“清凉福地”,相传此地就是避暑宫殿旧址,内有孙权塑像,能勾起人们怀古的幽情。

出寺便是广宴楼,相传是当年孙权宴饮群臣之地。在山顶,有一土坛,人称“即位坛”,为孙权称帝筑坛祭天的地方。吴王“读书堂”遗址掩映在修竹茂林之中,旁边有“吴王井”,相传孙权当年曾在此汲水煮茶。

往西山主峰,半山处有两块巨石,一立一卧,仿佛用利剑劈削而成,旁边石碑上刻着“吴王试剑石“几个大字。距巨石不远,另有一巨石平卧,石上有一个工整的“十”字,将巨石一分为四,传说是孙权和刘备比试剑锋时留下的剑痕。旁有一潭池水,名“洗剑池”。

[旁注]

陆逊 本名陆议,字伯言,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东吴大帝孙权兄长沙桓王孙策之婿,世代为江东大族。222年,陆逊在夷陵击败刘备所率蜀汉军,一战成名。夷陵之战也成为战争史上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

金銮宝殿 我国帝王车马的装饰物为金属铸成鸾鸟形,口中含铃,所以后代就以“金銮”指代帝王车驾。唐代宫内建有金銮殿,后来中用“金銮宝殿”泛称皇帝上朝理政的殿。

赤壁之战 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双方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刘备 字玄德,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病逝于白帝城。

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幼年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208年,孙权与刘备联盟,大败曹操于赤壁,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219年孙权偷袭刘备的荆州成功,使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帝,建立吴国。

[阅读链接]

相传吴王孙权生来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形貌奇伟异于常人。自幼文武双全,早年随父兄征战天下。善骑射,年轻时常常乘马射虎,胆略超群。曹操曾写诗称赞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宋诗人王十朋在鄂州凭吊昔日孙权故都时,睹物思情,在《吴大帝庙》诗中,不由得抒发起江山依旧,人事已非的沧桑之感:

樊山八字形长在,汉鼎三分国已墟。

安乐故宫犹庙食,遗民时荐武昌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