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大都会的汉长安

汉长安城位于我国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存在于公元前202年至公元8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际大都会和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城,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都城,是汉民族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中心。

汉长安古城也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遗迹最为丰富、文化含量最高的都城遗址。汉长安城遗址的发现,探明了汉代长安城的布局和结构,为研究我国古代都城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建立大汉王朝,最初计划建都洛阳,后来听从娄敬、张良等人建议,认识到关中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决定定都关中。刘邦决定首先修复兴乐宫,并改名为长乐宫,以此为基础,兴建都城,取用当地一个乡聚的名称,名为长安城。

汉长安古城主要有城墙、长乐宫、未央宫前殿遗址、椒房殿遗址、官署遗址、少府遗址、天禄阁遗址、石渠阁遗址、武库遗址、桂宫鸿宁殿遗址、罗寨遗址、樊寨遗址、讲武殿遗址、楼阁遗址、未央宫夯台遗址等。

汉长安城的城墙均为版筑土墙,墙高8米,墙基宽16米。东城墙长5940米,南墙长6250米,西墙长4550米,北墙长5950米,共有12个城门。

城内分为9个市区,街道宽阔平整,规划整齐。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是汉长安城最著名的三大宫殿群。

长乐宫位于城的东南部,由一系列建筑构成,整座宫室规模很大,宫内的主要建筑是长乐宫前殿。未央宫位于城的西南部。仅长乐、未央两宫就占去汉长安城内一半面积。西汉诸帝仅刘邦常居长乐宫,从惠帝开始直到平帝,以后历朝皇帝均常居未央宫,而将长乐宫作为太后的寝宫。

未央宫的主体建筑也似前殿,其规模与长乐宫前殿大体相当,是皇帝朝会诸侯群臣的场所。

建章宫在西城外的上林苑,占地也十分广阔,保存下来的遗迹甚多,如北阙、凤阙、太液池及其他一些殿阁的夯土台基仍清楚可见。

另一所重要建筑为长信宫,位于长安城内东南隅,是皇太后在长乐宫中的常住殿宇。古代地理书籍《三辅黄图》中说:“长信宫,汉太后常居之。”

武库遗址位于长乐宫和未央宫之间,平面为横长方形,四面有夯土围墙,内有库房基址7处,发现了一批铁兵器和铜兵器。

因城墙建于长乐宫和未央宫建成之后,为迁就二宫的位置和城北渭河的流向,把城墙建成了不规则的正方形,缺西北角,西墙南部和南墙西部向外折曲,过去称长安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因此也称为“斗城”。

全城12个城门每门3个门道。东面自北而南为宣平门、清明门、霸城门,南面自东而西为覆盎门、安门、西安门,北面自西而东为横门、厨城门、洛城门,西面自北而南为雍门、直城门、章城门。

汉长安城内的街道布局,古人有“八街九陌”的说法,据《长安志》记载:长安城中的8条大街,分别是华阳街、香室街、章台街、夕阴街、尚冠街、太常街、藁街和前街。安门、清明门、宣平门、洛城门、厨城门、横门、雍门、直城门等8个城门相通的8条城外大道,加上章城门外便门桥大道,构成古代文献上所说的“长安九陌”。

汉长安城及城内宫殿遗址中有大量建筑材料、汉俑、简册、秦汉封泥等,是研究汉代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文献记载,汉长安城的一般居民区共划分为160个里,但流传下来的里名总共只有十几个。在长安城北面的横门东西两侧,设有九个市进行交易;另外在覆盎门外也设有市,城南还有专门交易书籍的“槐市”。

南郊的礼制建筑群遗址,以汉辟雍和王莽九庙遗址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

辟雍遗址平面外圆内方。中间为一座直径62米的圆形夯土台,台上有平面呈“亚”字形的主体建筑基址,包括主室和四隅的夹室,四边有四堂。这组中心建筑外围方形夯土墙,四面辟门,四隅有曲尺形配房。围墙外边为圜水沟,沟壁砌砖。圜水沟与四门相对处各有一小水沟围绕。

王莽九庙遗址共发现12座建筑基址。这12座建筑基址的形制基本相同,中心是平面呈“亚”字形的主体建筑,外有近方形的围墙,墙的四面辟门。石础上有“始建国”年号,其位置和规模,都与《汉书·王莽传》所载的“王莽九庙”相符。

在汉长安城内外还发现汉代制陶、铸钱、冶铸等作坊遗址,如城西北角的六村堡、相家巷一带,发现烧造陶俑和铸铁的作坊遗址。

未央宫北的石渠阁遗址,城东阎新村附近的离宫遗址,城西建章宫范围内的好汉庙、窝头寨,城东南的老君殿、枣园村,昆明池南沧浪河畔的西赵村,城东清明门外等处,都发现有汉代的铸钱作坊遗址。

直城门附近则发现了制造兵器的陶范;在城西南角墙外约300米处还发现铜锭10块。

汉长安城遗物非常丰富,以陶质砖瓦建材的数量最多,还有铁器、铜器、石器、金属货币等。各个建筑遗址内部都发现有大批的建筑材料,如绳纹板瓦、筒瓦、脊瓦,云纹瓦当,“长乐未央”、“长生未央”、“长生无极”与“天无极”、“千秋万岁”等文字瓦当,回纹方砖、方格纹方砖、素面长条砖以及圆筒形陶水道、陶井圈,石柱础等。

铁兵器有刀、剑、矛、戟、镞、铠甲等;铁工具有斧、锛、凿、锤、釜等。铜器有、鼎、钫、锺、釜及铜戈、铜镞等。

货币有马蹄金、麟趾金和汉半两、五铢及王莽时的大泉五十、货布、货泉、布泉等铜币。

未央宫西北边的一座工官官署遗址内,有30000多片刻字的骨签,内容大多是各地工官向中央政府“供进之器”的记录,是研究西汉经济、官制等方面最具权威性的档案资料。

[旁注]

西安 古称长安、京兆,是中华文明的发扬地,据《广博物志》、《述异志》、《山海经》等记载,传说中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等故事都发生在这里。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是蓝田猿人的聚居区,新石器时代早期,这里就已经形成了原始聚落。西安是13朝古都,我国历史上的鼎盛时代周、秦、汉、隋、唐均建都西安。。

张良 字子房,今河南省宝丰县李庄乡古城村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与韩信、萧何并列为“汉初三杰”。被封为留侯。他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他精通黄老之道,深知“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的道理,不留恋权位,避免了韩信、彭越等“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下场。

《三辅黄图》 又名西京黄图,简称黄图。记载秦汉时期三辅的城池、宫观、陵庙、明堂、辟雍、郊畤等,间涉及周代旧迹。各项建筑,皆指出所在方位,所以,过去便一向将其视作一种记述城市状况的文献。所载长安城及其周围的布局、宫殿、馆阁、苑囿、池沼、台榭、府库、仓库、桥梁、文化设施、礼制建设等,条分缕析,最为详备。

老君 我国道教对老子的神化称呼,又称“太上老君”。多种道教经典对老子有各种神化说法,大致说老子以“道”为身,无形无名,生于天地之先,住于太清仙境,长存不灭,常分身化形降生人间,为历代帝王之师,伏羲时为郁华子,神农时为大成子,祝融时为广成子。

麟趾金 我国汉代的金饼,并非俗称的马蹄金。中空,四傍皆有文,刻极工巧。发掘的实物径在五六厘米左右,厚两厘米左右。重约250克。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字巨君,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其人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王莽被看作是“周公再世”。公元8年,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阅读链接]

汉长安城遗址1956年开始考古发掘,其城垣内面积36平方千米,加上建章宫等遗址,总面积达到65平方千米。占西安四大遗址保护总面积108平方千米的60%,占到未央区全区262平方千米的1/4。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