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齐地的薛城

薛城遗址是我国西周、春秋时期薛国都城遗址,位于山东省滕州市张汪镇与官桥镇之间。

据《左传》记载:

薛祖奚仲为夏车正,始居薛。以后仲虺为汤左相,亦居薛。

夏、商时期的薛都是否在此尚不能肯定。战国初期,齐国灭掉薛国。公元前298年,齐湣王封靖郭君田婴于薛。田婴死后,其子孟尝君田文嗣立。

薛国故城位于薛城区以北,滕州市之南。故城分外城和内城两部分。外城平面呈不规则形,尤其是北面更严重,总长10千米。大部分城墙在地面上留有残迹。

薛国故城有城墙的夯层。已探出大城门6座,南面墙3座,由东到西分别为古午门,大城门,水门,其他三面各一座。形成于战国时期。

内城在大城的东南隅,平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东墙与南墙较直和外城城墙合一,西墙和北墙已湮没地下。内城在南、西、北三面各探出一座城门,门道宽8米左右。内城似即西周、春秋的薛城,并一直延续到汉代。

内城北半部和北墙外,有大面积遗址,文化堆积厚两三米,时代包括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西周、东周和汉。

外城中部皇殿岗村东一带,有大规模的战国至汉代的冶铁遗址,堆厚约一米的地面上暴露出大量的铁矿石、铁渣、已完全氧化的锈铁块、铸范和铁器残片。可辨认的器形有斧、铲、犁、锄等诸多的农具。

铸范上有字的非常多,分阴文和阳文两种类型,但都是三个字,一种是“山阳二”,一种写着“巨野二”。

皇殿岗村西南有战国、汉代的建筑遗迹,出土“千秋万岁”卷云瓦当和铜兵器。

外城内北部的陈庄、渠庄一带附近,也发现有小型的冶铁和制陶遗址。

大城内皇殿岗遗址东的尤楼村东南,即原内城的北门附近,有史籍上多次记载的薛国太庙宗庙,即薛县内奚仲庙一座,现在依然遗存着北大殿台基,和残存的东西两座膳房等。

内城东部及东墙内外有大面积西周早期至东周墓地。东门外300米东有前掌大遗址,是商周时期的薛国贵族墓地群,主要集中在村后的河崖头和村前的岗子地。

古城内东北隅的狄庄村北有两座土冢,传为孟尝君父子墓。墓用自然石堆砌成石椁,据《水经注》记载,孟尝君墓为铁铸棺椁,两晋之前就早已被盗一空。这一带曾出土有“薛子仲安”、“走马薛仲寺”铭文的铜器。

在一座春秋晚期的九鼎墓中,一椁两棺,椁室北侧殉葬一中年女性,腰坑殉葬一老年男性,椁盖上殉狗一条,随葬品有青铜礼器、兵器、车马器和陶器、海贝等。铜礼器有列鼎、鬲、簋、簠、壶、盘、匜等。

古城北门外偏东的京沪铁路旁有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的门客毛遂墓地。

西周时期,薛城区境内出现奚、常两个城邑。奚邑在今区境北部的奚村一带,常邑在今南常、沙沟一带,二邑隶属于薛国。

[旁注]

孟尝君田文 战国时齐国贵族,因封于薛地,又称薛公,号孟尝君。门下有食客数千。秦昭王时曾入为秦相,不久逃归,后为齐湣王相国。曾联合韩、魏击败楚、秦。公元前294年因贵族田甲叛乱事,为湣王所疑,谢病归薛,不久出奔至魏,任相国,联合秦、赵与燕共伐破齐。

平原君赵胜 战国时赵国宗室大臣,赵惠文王之弟,为“战国四公子”之一。他任赵国宰相时,礼贤下士,门下宾客至数千人。公元前259年长平之战后,秦军围困邯郸,赵胜尽散家财,发动士兵,坚守城池,长达3三年之久。他又多次向魏国、楚国求援,解了邯郸之围。

毛遂 战国时期薛国人,年轻时游赵国,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在平原君处3年未得展露锋芒。然而,公元前257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簠 我国古代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具,基本形制为长方形器,盖和器身形状相同,大小一样,上下对称,合则一体,分则为两个器皿。出现于西周早期,主要盛行于西周末春秋初,战国晚期以后消失。

[阅读链接]

对于薛国故城冶铁遗址处的皇殿岗高台,历代名人墨客过薛凭吊孟尝君的诗文中,对该处宫殿高台及其周为城池的残垣多有描述与感伤。

曾经身为北宋宋仁宗时代“铁官”的陈洎,专门来考察在秦汉时期专门设置铁官的薛郡薛县,感伤之余,乃作《过田文墓》一诗,以示吊古伤今。

诗中写道:

当年闻奏雍门琴,话著池台泪满襟。

何况今朝陵谷畔,池台无计可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