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出了国门
——记第 21 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铜牌获得者段志勇
1990 年 7 月的一个晴朗的日子,武昌火车站的站台上,彩旗飘扬,鼓乐齐鸣,人声鼎沸。刚从北京开来的列车上,一个墩实、中等身材的小伙子满脸笑容地走了下来,他就是刚从荷兰参加第 21 届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荣获铜牌载誉归来的段志勇同学。
面对着前来迎接他和其他获奖者的省市领导、亲友、师生,段志勇同学带着激动兴奋的微笑,噙着感激喜悦的热泪,和着欢快热烈的乐曲,随着欢迎的人流步出了车站⋯⋯
此时,车站的内外,人山人海,人们纷纷向为中华民族争光的年轻的科学勇士投来敬佩的目光,因为人们从欢乐的人群、芬芳的鲜花、巨幅的标语中已经明白了一切。
然而,人们更多的是在思考,在探究:是什么使他们成才的?是机遇还是努力?是天才还是勤奋?走出国门路的奥秘何在?
1973 年 3 月 12 日,段志勇出生在武汉市一个普通知识分子的家庭。当这个胖儿子来到这个家庭的时候,他所带给这个家庭的喜悦,并未包
涵什么天才降生的成份。甚至同其他的孩子相比,段志勇牙牙学语还迟缓一些。段志勇两岁多,已经进了幼儿园,一般孩子很容易叫出的“妈妈”,他一叫便成了“哈哈”。耐心的父母只得一次又一次地纠正他的发音,教他说话。到四五岁时他才开始学习背诵一些诗词,学一些简单算术。
一次,小志勇在奶奶家。 “志勇,”叔叔对他说,“给你钱,你替叔叔去买一包香烟,其余的钱
你买雪糕吃,好吗?”志勇应了一声,拿了钱就跑了出去。好久,还不见小志勇回来,叔叔只得去找他了。在街上,叔叔发现了正在犯愁的小志勇。原来,他将叔叔给的钱全都买了雪糕而忘了买香烟,那么多的雪糕怎么拿呢? 只好用衣服兜着,大热的天,别人汗流浃背,可他却冷得直打哆嗦⋯⋯
志勇上小学三年级时,学校开运动会,他参加了 50 米短跑的比赛。胖墩墩的身材,并不适于赛跑,可他积极热情地参赛了。回家后,家人问他比赛的情况,他笑着回答道:“四个人比赛,有一个摔了跤,我跑了第三名!”临近小学毕业,学校要按年龄大小和成绩分班,以适应小学五年到六年
的改制。段志勇分到小班,可他不甘示弱,要求同大班一起毕业,老师只好同意让他参加考试。结果,他不仅达到要求进入大班,还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并且以江岸区第 4 名的成绩考进了省重点中学——武汉市第六中学。
武汉六中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省重点中学,这里有良好的学习环境,雄厚的师资力量,严谨的学风。在这里,学生学习上的竞争是很激烈的。进入六中以后,段志勇就怀着儿时参加赛跑的那种执著热烈的精神,投入了向科学进军的竞争激流。
进校的第一学期,段志勇首先面临的是中学与小学两个学段的学习任务、要求,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再加之择优进校的全是优等生,学习劲头十足,竞争的意识特强。在这全新的环境中,段志勇感到有些不适应, 一不小心,期中考试的成绩从入学考试第二名一下降到了第十七名。他有点
震惊。他思忖着,这毕竟不是儿时的赛跑,这是向科学进军的战场,我不能等着别人摔跤才上前,而应该实实在在地跑在前面,最前面⋯⋯他决心奋起直追。他开始注意学习的每一个环节,留心学好每一门功课。不久,期末考试到了,他向前跨越了十几名,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段志勇所在的年级进行了数学教材教法的改革,试用新编的实验教材。
学校派出了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数学教师何国贤、王幼明担任这项教改工作。在教师的引导下,段志勇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新的教材,新的教学法,一改过去传统的数学模式,段志勇被带进了神秘而又其乐无穷的数学王国。在老师的引导下,他在这个五彩缤纷的王国里徜徉,受到启迪,掌握了一些学习数学的诀窍,尤其醉心于数学的严密逻辑思维、高超的运算技巧。他开始在数学方面脱颖而出,在一次又一次数学竞赛中崭露头角。接着他参加了各种类型的数学培训班,直到参加湖北省数学奥林匹克函授班。他在数学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为他在其他理科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开始接触物理学科,段志勇便尝到了数学基础好的甜头,他在物理学习方面丝毫未感到费力。课本中对各种自然现象的解释,实验课各种物理现象的演示,使他大开眼界。他轻松地参加了物理竞赛,并获得几次优秀的成绩。他更爱物理了,简直是偏爱了。
学校及时发现了段志勇这样一批优秀学生,并决定让他们拥有特殊的学习环境。
初三下学期,学校就让他到高一年级超前学习高中课程。临近中考才用一周时间系统复习初中课程,结果他以 602 分的好成绩考入六中高中部。进高中后,学校更注意对他进行特殊培养。学校让段志勇和一些超群学生一道脱离教学班,集中超前学习,并派出优秀数理化教师进行培优工作。
学校非常重视这项培优工作,为他们开放各种图书资料,让他们以自学为主,提供最优质的教学辅导,“投其所好,送其所要”,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尽可能的开拓、发展。
段志勇在培优学习中,如鱼得水,他提前学完了高中全部课程,积极准备参加全国奥林匹克竞赛理科班的选拔考试。
让祖国挑选的时刻到了。1989 年初,段志勇信心十足地参加了全国理科班的物理统考,并以全省第一、全国第五名的优异成绩进入了国家理科试验班物理班,踏上了走出国门之路。
段志勇是一个志趣广泛的学生,他有适合于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 在一般人看来,像段志勇这样一个成绩优异的中学生,一定会是个成天
埋头于书本的书呆子。其实并非如此。他和同龄人一样爱玩。他喜欢黑白对阵的围棋,也喜欢绿茵场上飞舞的足球,他还是电视剧的热心观众哩。
一天下午,段志勇遇到了一道难题,整整用了一节课的时间也没能找到解答的好方法。课外活动时,他带着问题来到办公楼,想请教一下老师。可当他经过教工俱乐部时,棋子从棋盘上发出的熟悉的声响吸引了他,他便不由自主地循着声音走了进去,兴致勃勃地观看老师们对奕,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处于劣势的棋手一边,暗自思考着每一步棋的下法⋯⋯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从俱乐部出来,天已黑了起来,可他仍旧回到教室重新琢磨起那道难题。说来也怪,不知是围棋启迪了他的思路,还是因为换了一下脑子,那道难题竟然很快被他解开了!
段志勇特别喜看书,从小到大,只要是知识性强的书刊,他总是爱不释手。
小学时,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就可以使他一坐半天,读着想着,想着读着,书里的世界千奇百怪,多姿多彩,让他欣喜,使他产生出许多的幻想。他不时地向大人们提出一些奇特的问题来⋯⋯
进入中学以后,他更是博览群书。他是以读书来摄取知识养料的。他曾说过:“我的学习方法是:多看书,少做题。”
刻苦和专注是他学习上的特点。
他经常读书到深夜,而且一旦读起书来便忘记了书以外的世界。
初到北京,由于学习任务重,段志勇更是专心致志,不敢懈怠。一次, 妈妈来探望他,问到北京的情况,他竟然一无所知。他告诉妈妈说:“来北京后,我连天安门还没去过哩!”妈妈离开北京那天,段志勇送妈妈去火车站,和妈妈分手时,段志勇才发现,自己不知道怎么返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