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族复兴重在人才

社会日益科学化,科学日益社会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如果说封建社会的生产主要依靠体力和经验,那么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则越来越多地依靠智力和知识,越来越需要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资金和资源怎样运用才能获得最大经济效益,这需要具有现代科技和经营管理知识的各类人才去运筹决策。巨额资金换来的物质装备和设施必须有大量科学技术人才去有效掌握、正确运用、不断创新。可见,人才在新技术革命的条件下,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信息时代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社会化大生产对现代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第一,现代人应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胜任高技术的工作。信息时代的劳动是高技术的劳动,信息时代的人要有能力接受各种不同的载体(文字、图表、音像)传送的信息、并介入到信息系统之中发挥作用(填写表格, 使用电话、传呼器,操作电脑)。因此,现代人只有良好的体质是不行的, 还必须有丰富的科学文化技术知识。第二,现代人应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在高自动化的信息时代,大量的机械式的、单调的、重复性的简单劳动由机器系统来承担,人们越来越多地从体力劳动、简单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以脑力为主的高级复杂劳动、具有创造性的劳动。因而,劳动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才能胜任高技术的创造性劳动。信息时代不仅对人的智力状况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且为智能开发创造了越来越好的条件。第三,现

代人应有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从狭隘的衣食之需、口肤之欲中解脱出来, 有事业心、有理想、有抱负、有社会责任感,有受尊重的需要,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需要、成功的需要。第四,现代人应消除自我意识的蒙昧性,能通过对象性的关系反思自身,了解自我生存的地位和作用,权利和义务,意义和价值,扮演适当的社会角色,顺利地实现自律。第五,现代人应有开放的态度,对社会生活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善于与人交往并建立合谐的人际关系, 没有孤独感和逃避交往逃避现实的意向。第六,现代人不能僵化、守旧,要乐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应变能力强,思想和行为能跟上现代发展的步伐。总之,现代人应具有较高的智能和知识水平,有事业心有理想有追求,有健全的人格。当然,信息时代对人的智力和知识的要求是有梯度的。既需要专才又需要通才,既需要高级创造人才,又需要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胜任各种技术性活动的普通劳动者。

在信息时代,缺乏人才是世界性的问题,我国要发展科学技术、振兴经济,人才问题尤为重要。目前,我国不仅需要各种从事高技术研究的科学家, 而且需要大量懂技术会管理的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大量的农业技术人员、专业信息人员、教师、“公关”人员和高级服务人员。从人才状况上说有如下几个方面要引起注意:第一,人才的数量。我国人才数量少,主要原因是科技基础差、教育落后,而且人才培养受到“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干扰。另外还有个人才分布问题。1990 年人口普查各省的统计资料表明,大学程度以上人口超过 100 万人的省市有北京市、四川省、辽宁省;超过 80 万人的省市有

江苏省、上海市、湖北省、广东省、山东省;人数在 10 万以下的有海南(8.2 万)、宁夏(7.5 万)、青海(6.6 万)、西藏(1.3 万)。其中西藏的数字仅相当于北京市的 1.1%。总的布局是南强北弱、东多西少、城乡差异悬殊。人才集中或正在形成的六大中心区有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唐地区、辽沈地区、山东半岛、珠江三角洲和海南、巴蜀地区。最引人注目的是江南的人才优势和被誉为“金项链”的环渤海经济区(辽沈——京津唐——山东半岛)。第二,人才的质量。我国现有人才不仅数量少,而且还有个质量问题,有的身在重要科研、教育岗位上,有一定的学历,但没有相应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文化大革命”期间获得各种学历的人,以及 80 年代通过各种途径(如函大、职大等)获得大专学历的人中,有一部分人达不到相应的水平。第三, 人才的结构。高中级人才比例失调,专业结构也不合理,教育、卫生系统人才较多,技术密集、实用性部门人才缺乏。第四,人才的使用。人才用非所学的问题应引起注意,有一技之长的就要发挥一技之长,业务尖子但不胜任领导工作就不要硬拉来当领导,人才过剩时不要有狭隘本位主义。要为人才跨单位行业使用和兼职提供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第五,人才的人际环境。领导要积极发现人才,大胆使用人才,为人才发挥作用提供方便,要当好伯乐;不要压制人才、不要嫉贤妒能、不要过分苛求,同时还要及时发现和制止嫉妒攀比,互不服气、互相拆台现象,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风气。第六,人才老龄化问题也不可忽视。要抓好人才的培养,使我国的人才队伍在稳定中求发展,后继有人。总之,为了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潮流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把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当作一件大事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