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飞跃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以落后的农业为特点的贫穷国家。农业的落后,表现在手工劳动和畜力耕作;不仅作业方式原始,而且生产效率低;在六七十年代不仅总体上农民收入很低,而且地区差异很大,相当一部分农民自己还养不了自己。广大农民文化素质很低,我国的文盲半文盲绝大部分在农村。在这种情况下,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飞跃、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是刻不容缓的、艰巨的任务。

第一,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飞跃,需要有政策上、体制上的保证。在 90 年代,必须继续搞好农村改革工作,提高农业经济的活力。(1)我国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农村改革,建立家庭分散经营和集体统一经营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济体制,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富民之路,它兼顾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调动了集体和个人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达到了振兴农村经济、摆脱贫穷这一根本目的。今后应保持基本政策的相对稳定,巩固农村改革的成果,稳定中求发展。(2)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民在发展农村经济中,遇到许多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抗旱排涝, 植保防病以及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业开发性生产、农业科技的普及和应用等。在这方面,要充分发挥集体的优势,在政府的统一领导,组织下协

同有关部门、企业、建立高效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3)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家庭承包责任制有其优势也有其劣势,比如经济力量、防灾抗灾力量薄弱, 机耕机灌等机具设备条件不好利用等等。因此,在乡镇企业、农村副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可在家庭承包的基础上,本着尊重群众意见的原则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从长远的观点看,这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必由之路。当然,这种适度规模经营不是退回到过去的集体劳动的农田作业方式中去。而是实现农业劳动力向工副业转移,少量劳动力采用机械化高技术的农业作业方式。(4)实现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就是要改变占全国 2/3 的人口搞饭吃的局面。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农民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但是相当一部分农民仍然是自耕自食,小有盈余;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不仅仅是工业产品的商品化,而且要使农产品纳入商品经济中去,实现以商品为目的农业经营。因此,必须大力扶持乡镇企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改变单一粮食种植的局面,既种粮食,又种蔬菜,种其他经济作物,还要发展养殖业。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米面等主食的需求量将减少,对蔬菜、水果、鱼、肉、蛋、奶的需求量将逐渐增加,这种变化为农村经济的商品化提供了具有美好前景的商品销售市场。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需要政策上的保证,需要资金、技术上的支持,需要信息、商品流通渠道的畅通。(5)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后,要做好农村行政管理体制上的配套改革工作。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要改变基层村干部的失落感、无所事事的现象,使农村基层组织在新形势下发挥积极的新作用,使村干部感到有事可做,使各家各户感到村干部必不可少。建立集体与农户的密不可分的联系。要严格保护农民的利益,下大决心杜绝乱收费、乱摊派和化肥农药等乱长价的现象,防止随意克扣紧缺农业用品的供应指标,收购农副产品欠款不还和其他政策、合同不兑现的现象。

第二,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飞跃,要积极增加农业投入,在农业基础建设方面办成一些大事。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新的农业生产能力。具体地,在水利方面,要加强大江大河的治理,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防洪蓄水、引水的大中型项目,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抓紧进行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缓解北方水资源紧缺的矛盾。巩固和完善现有灌溉工程,努力扩大灌溉面积,积极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农田;加强农业区域综合开发,建设一批国家级的重要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加强速生丰产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和薪炭林体系建设,改造生态环境。要进一步发展农用工业,努力增加化肥、农药、农膜、农业机械的供应,并提高他们的使用效益。要积极运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农业投资比重,一是要增加计划内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二是要增加农业的集体经济积累(如“以工补农”、“以工建农”);三是要采取多渠道集资方式;四是继续增加农业生产信贷资金, 调整贷款投向,优先支持主要农产品商品基地、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扶持农业实用科学技术的推广,五是要制定相应的投资政策, 鼓励和引导农民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农业。

第三,要积极促进乡镇企业健康发展。

对乡镇企业,在政策上要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 促使乡镇企业继续健康地发展。乡镇企业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柱,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和促进农村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在杜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

乡镇企业作为一支新崛起的经济力量,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对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不利影响表现在:一是成为全国加工工业过热的重要推动因素;二是其固定资产过快增长扩大了资金、能源、原材料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缺口;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在地区布局、行业布局等方面有与城市工业趋同现象;四是经济效益不稳,过热的势头一过就会下降甚至倒闭。因此, 乡镇企业经济效益低,管理水平落后、产品质量低劣等,必须引起政府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重视。不能因其落后就不予理会,不能任由它自生自灭,而应当依靠科学技术帮助乡镇企业提高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克服盲目性,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保持适宜速度,与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对不同地区的乡镇企业,在发展的方向和速度等方面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对经济比较落后地区的乡镇企业,要给予更多的扶持;对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乡镇企业,要进一步强调提高经济效益,农业和乡镇企业要互为依托,因地制宜,采取亦工亦农、离土不离乡等多种形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乡镇企业要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利用当地原材料的农副产品加工和建筑材料等工业,在合理规划和开发资源的前提下发展矿业,并发挥劳动密集和传统工艺的优势,努力发展为大工业配套服务的产品和出口创汇产品。

第三,继续抓好科技兴农。欲使我国农业的落后局面从根本上改观,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飞跃,关键的一环是抓好科技兴农工作。农业经济的振兴由过去的强调苦干精神到依靠政策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再到今天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杠杆放在重要地位,表明我国在农村改革大见成效的前提下及时把握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脉搏,和捕捉机遇迎头赶上的精神。发达国家的农业在本世纪后半叶基本上已经由手工操作过渡到用机器操作,并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水利建设工程已广泛铺开,广泛采用了生物化学、种子培育、生物技术、遗传工程、电子计算机技术等技术工艺。此外,还广泛使用了宇航部门所提供的劳务。今天,美国以及西欧国家某些种类的农业机器的总台数已达到“饱和”,并已出现第二代第三代的农业机械。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在英、美、德等国家的农业生产中已很普遍,从而增强了大型农场的力量,有了更多的机会获取关于销售市场等方面的情报和信息。

我国人多地少,农业发展的潜力在于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提高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增加产值,提高效益。80 年代中期以来,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我国农业开始由“吃饭农业” 向以效益为重点的现代农业转化,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比如高产量低效益问题。山东省政府调查组的一份材料表明,山东某市农工商收益之比约为 1∶3∶10,1988 年,山东省粮食生产投入产出比为 1∶ 2.69,1990 年粮食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而投入产出比却下降为 1∶1.98, 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和农村落后面貌的改观。如何实现农业的“高产高效”,无疑是一个必需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通过粮食转化和作物秸秆过腹还田,减少化肥使用量、发展生态农业,无疑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根本途径;再者,要努力提高复种指数,据报道,山东潍坊市 1100 多万亩耕地, 有 20%左右达到三作三收,5%左右达到四作四收或五作五收。今有报道, 江苏无锡—生态农业专业户,在 3 分实验地上收获稻谷 154.5 公斤,售出丝

瓜 600 公斤,连同同时养殖的黄鲜、鲫鱼、田螺,收入超过 3000 元。最后, 要发挥集体优势,以工补农以副养农,采用现代耕作技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提高效益。天津大邱庄在发展乡

镇企业的基础上增加农业投入,搞农田规模经营,采用机械化作业、引进人才,效益大大提高。另外,积极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对于提高效益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比如,我国杂交水稻、玉米以及棉花新品种的推广带来大面积丰产丰收。据有关专家推算,现在科技成果在农产品增产中的作用最多只占

(30~40)%,比起发达国家的 70%比重差距很大。据测算,全国增加 1 亿亩杂交水稻,每年就可增加稻谷 50 亿公斤,杂交玉米如果发展到 2.4 亿亩,

每年可增产玉米 120 亿公斤。应用模式化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可以增加 10%以上。化肥利用率能从 30%提高到 40%,全国可节约化肥 240 万吨(折纯),接近现在常年进口量。我国用种量比发达国家多耗 40

%左右,全国每年粮食用种量约 210 亿公斤,有节省 80 亿公斤的潜力,约相

当于 3000 万亩土地的粮食产量。

当此世界科技迅猛发展之际,我们要下大决心、用大气力搞好科技兴农工作,国务院 1989 年 11 月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加强农业科技成果

推广工作的决定,国家科委 1990 年 3 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兴农工作会议,1990

年 12 月 30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对“抓好科技、教育兴农”,推行“星火计划”、“丰收计划”、“燎原计划”的强调,说明了我国对科技兴农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的重视。

近年来,我国实施“星火计划”、“丰收计划”、“燎原计划”已初见成效,并展现了美好的前景。

国家科委关于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星火计划”的提出,是在 1985 年, 该项计划是在我国着重抓好对国计民生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中长期项目的同时,抓一批针对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有示范和推广意义的、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不显眼”的适用技术项目,以提高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农村建设的科学技术水平,为地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植入新的胚胎。国家科委与各地有关部门商讨决定了选择“短平快”项目的五条原则:必须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确有资源和技术方面的优势;技术成果商品化周期短,经济效益显著,有可能在一二年投产,5 年左右收回资金;具有示范意义,能够为推广应用提供成套成熟技术或提供设备,并可以成为地区培训基地;优先选择那些可以创汇或能减少进口的节汇项目。当时确定的“短平快”项目有 24

个重点方面,并决定 1985 年先在山区开发、水产、养殖业、畜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等领域推行实施。

1990 年召开的第五次全国星火计划会议指出,当前适合我国国情的、以

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为特征的 3 个层次的科技工作配置格局已基本完成部

署。在第一层次上,影响最大的是星火计划。在短短 5 年中,星火计划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效,给人民带来了实惠,取得了人民的信赖,在全国农村确立了科学技术的地位,大大加速了科技向农村经济扩散的进程。90 年代是我国农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相当重要的时期,科技兴农要从广义的大农业思考问题,必须继续在粮、棉、油、菜、糖、肉、禽、蛋、奶、鱼这 10 个方面和提高乡镇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上下功夫。要更高地举起“星火”这面旗帜, 按照发展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总要求,为农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合理调整服务。把推动发展规模经营、支柱产业和双层经营作为主要任务,稳扎稳打,在我国农村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1990 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星火”办公室提出了《“八五”(第八个五年计划——引者)星火计划实施设想》、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公布了《国家星火奖励办法实施细则》(1990 年 9 月 25 日)。“八五”星火计划的实施继续坚持振兴农村经济的宗旨,在“七五”的基础上提高水平、扩大规模、促进联合、建立实体、完善服务,向支柱产业、规模经营、双层经营三个方面倾斜,加速“星火燎原”,要遵循的指导原则是:(1)坚持贯彻“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为农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合理调整服务。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开发新的产品和产业,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内部转移”。(2)继续坚持以科技进步为核心,把提高农村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摆在首位。突出资源的综合利用和配套技术开发,为农业和区域综合开发作示范,以引导农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尽快导入科技进步的轨道。(3)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八五”星火计划任务和目标的确定要适合当地的资源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技术消化吸收的实际能力,坚持以先进适用的原则选择技术,逐步向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相结合的高技术开发过渡。(4)加强新产品开发,努力出口创汇,走向国际市场。星火计划要在努力引进、消化国外的先进技术的同时,推出一批具有竞争力、适于国际合作的技术项目、使星火计划走向国际化。(5)启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为“星火燎原”作贡献。星火计划要继续会同社会各界,联合各个部门、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多方面的力量,为振兴农村经济做出成绩。

今后 10 年,特别是“八五”期间,星火计划以支柱产业和区域开发为重点,引导发展规模经济,为科技兴农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科技动力。第一,以综合、配套的技术开发为重点,综合开发利用资源,在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方面作出示范。——综合开发利用国土资源。重点研究水面、山地、浅海、滩涂、高原、草地、草场的综合利用,开发适合于不同地形、不同气候和不同资源类型的综合技术,形成多层次、多产业、高效益的农村资源协调开发体系。——加强农副产品的综合加工利用和二次资源的开发,增加资源总量和附加产值,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大田粮棉油作物树立丰产丰收的样板。从资源的深度利用考虑,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单位投入产出率和降低贮运耗损、提高转化效益上作出示范。第二,推动区域性支柱产业的迅速形成,促进区域综合开发和协调发展。推动区域性支柱产业的发展应注意突出四个方面:首先,应制定切合当地的实际条件,近期可以操作并有长远发展前景的支柱产业发展规划;其次,要把科技进步摆在首要位置,有体现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的具体内容;再次,要确定为形成支柱产业起龙头作用的骨干企业和科技依托单位;最后,应有可靠的资源基础或资源保证。第三,建立健全科技全程服务体系,推动农村区域支柱产业和双层经营体制的发展。“八五”期间星火计划推动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应同发展支柱产业、促进“星火燎原”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发展以龙头企业为骨干的产业集团、具有集体经济性质的技术实体性协会、农业科技综合服务组织等科技服务体系。第四,贯彻“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指导方针,引导乡镇企业尽快走上依靠科技求发展的轨道。星火计划要着眼于为农业服务,为农村建设服务,继续加强科技支持;建立示范性乡镇企业,引导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开发先进技术装备,提高武装乡镇企业的装备技术水平;培训人才,提高管理水平;引进人才,帮助乡镇企业同科技单位攀亲结眷。第五,“八五”期间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 300 个区

域性支柱产业和 100 个区域综合开发区及其相应的服务体系,努力完善和发

展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要继续开发 100 套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要培

训 200 万农村科技管理干部和各种专业技术人员;要安排 100 项商品化前期

开发“星火”预备项目;要精选 100 项扩散项目,重点推广,“八五”星火计划的实施本着开拓进取、加强联合的精神,努力创造实施的良好环境,要从实际出发,多渠道增加投入;要安排预备项目,增加星火技术的成熟度和保持后劲;要充分利用现行政策多层次争取优惠支持。

在 90 年代,我国农业要及时把握时代,统筹实施“星火”、“丰收”、“燎原”计划和各种科技开发推广计划,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广辟食物来源;改善城乡居民膳食结构;选育作物、畜禽、水产新品种,建立和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开发高产、优势、高效、低耗农牧渔综合增产技术; 区域综合开发治理技术;农产品贮运、加工、包装和综合利用技术;进行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工程研究、农业应用基础研究、现代农业宏观经济和科学管理研究;抓好微电子技术等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10 年以后,我国农业将以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经济舞台。一个用高科技武装起来的现代化大农业必将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国土上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