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垛积术

1858 年 12 月,徐有壬任江苏巡抚。

1860 年,徐有壬邀请李善兰作其幕宾。

4 月 13 日,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部攻克苏州,徐有壬被杀。太平军占领苏州后,李善兰留在苏州的行箧,包括各种著作手稿,散失以尽。从此他“绝意时事”,避乱上海,埋头从事数学研究,重新著书立说。

徐有壬的代表作是《割圆八线缀术》4 卷。自杜德美(1668—1720)将π、sina、versa 的展开式传入中国之后,许多数学家以不同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获得了大量结果。其中有些结果彼此相同,从八线互求的角度来看杜德美弧求弦矢之后,明安图(1692?—1763?)首先给出弦矢求弧式, 项名达首先给出弦求割矢式,李善兰首先给出弧求割线及其反求式。即:

第一:已知 a,求 seca

第二:已知 seca 求 a

在此基础上,徐有壬给出其余 9 式。

李善兰在上海期间,与数学家吴嘉善、刘彝程等人都有过学术上的交往。1861 年秋,洋务派首领、两江总督曾国藩(1811—1872)在安徽筹建安

庆军械所,并邀著名化学家徐寿、数学家华衡芳入幕。李善兰也于 1862 年被聘为幕僚,并兼管书局的工作。他一到安庆,就拿出印行了没有多少册而在战火中毁版的《几何原本》等数学书籍请求曾国藩重印刊行,并推荐张文虎等人入幕。他们同住一处,经常进行学术讨论,积极参与洋务新政中有关科学技术方面的活动。

1864 年 7 月 19 日,曾国藩攻陷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南京),李善兰等也跟着到了南京。他再次向曾国藩提出刻印他所译所著的数学书籍,得到曾国藩的支持和资助,于是有金陵刊本《几何原本》 15 卷和 1867 年金陵刊本《则古昔斋算学》24 卷问世。

1867 年刊行的《则古昔斋算学》收录李善兰 20 多年来的各种天算著作, 计有:

《方圆阐幽》1 卷(1845)

《弧矢启秘》2 卷(1845)

《对数探源》2 卷(1845)

《垛积比类》4 卷

《四元解》4 卷(1845)

《麟德术解》 3 卷(1848)

《椭圆正术解》2 卷

《椭圆新术》1 卷

《椭圆拾遗》3 卷

《火器真诀》1 卷(1858 年)

《对数尖锥变法释》1 卷

《级数回求》1 卷

《天算式问》1 卷。

其中,《垛积比类》一书,是李善兰的另一杰出数学成就——垛积术。在中国数学史上,北宋沈括(1031—1095)首创隙积术开垛积研究之先

河。

隙积术是一种求解垛积问题的方法,属于高阶等差级数求和的问题。沈括具体涉及到的有累棋、层坛和积罂等问题,他得出了正确的求解公式:

垛积体数目式体积

h h

V隙 = b [(2b+d) a+ (2d+b)c] + b (c - a)

其中 a 和 c 分别为垛积体上、下宽度,b 和 d 分别为垛积体上、下长度,h 为垛积体的高度。

元朱世杰《算学启蒙》(1299)、《四元玉鉴》(1303)中的垛积问题, 分“落一”、“岚峰”两大类,其垛积公式分别为

n  r + p − 1 =  n + p

∑ p   p + 1

r=1

  

n  r + p − 1

(p + 1)n n + p

和 ∑ p  =

p + 2 p + 1  ,

r=1   

m m!

其中 n  = (m − n)! n! 。

 

清陈世仁(1676—1722)、汪莱(1768—1813)、董祐诚(1791—1823)等人继续研究,有所成就。

汪莱在 1799 年所写的《衡斋算学》第四册推求的一个重要组合公式

Cn =

m! n!(m − n)!

论证时,借用了传统的垛积知识,试以C2 为例,他说:

“以一物为主而兼它物得若干数,至以又一物为主而兼它物即不复兼先为主之物,故所得必少一数,由此递少遂成三

角堆形。”就是说:从 m 个元素中每次取 2 个的组合数,可以看作先确定 1 个元素后将其与其余元素相配,得组合数为

(m- 1);再取第二个元素与不包括第一个元素的其余元素相配,得组

m−1

合数(m - 2);依次类推,组合数每次递少一数,故得组合总数为 ∑i,

i−1

这就是一个(平)三角堆,即公差为1的一阶等差级数,其和为 1 m(m - 1)。

2

同理,

C 3

C 4 , ,

C n 则分别对应一个二乘、三乘、 、(n - 1)

乘三角堆。

董祐诚有《垛积求积术》 1 卷(1821),他以连比例四率法并结合垛积求积术求得“有通弦,求通弧加倍几分之通

弦”,即

l 2 n−1

= (2n − 1) −

(2n − 1)[(2n − 1) 2 − 12 ]

3!4r 2

l3 +

(2n − 1)[(2n − 1) 2 − 12 ][(2n − 1) 2 − 32 ]

5!42 r 4

l5 −Λ ,

和“有矢,求通弧加倍几分之矢,”

b2 n

= n2

2!

(2b) −

n 2 (n2 − 12 ) 4!r

(2b) 2 +

n2 (n2 − l2 )(n2 − 22)

6! r 2

(2b)3−Λ ,

等两个展开式。

其中 l 为通弦,l2n-1 为倍分弦,b 为矢,n 为倍分矢,r 为圆半径。李善兰集前人之大成、发扬创新,撰《垛积比类》, “所述有表、有图、有法,分条别派,详细言之”,

自成体系,别立一帜。除三角垛和三角变垛包含了朱世杰落一形和岚峰形两类垛积外,又创造了三角自乘垛和乘方垛两类新的垛积,其求和公式分别为

n  r + p − 1 2 p p 2 n + 2p − a

∑  = ∑   

r=1 p  q=0 q  2p = 1 

n m−1

n + k

∑ r m = ∑ Lm−1  ,

r=1

k

k=0

m + 1

其中“李氏数”可作如下归纳定义:

Lm = (k + 1)Lm-1 + (m - k + 1)Lm-1

k k

并有性质

m

k-1

∑Lm = (m + 1)!。

k=0

三角自乘垛的中心,是被称做“李善兰恒等式”的组合公式

n + p 2 p p 2 n + 2p − a

  = ∑   。

 p  q=0q  2p 

该式驰名中外,自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不断引起数学界的广泛兴趣。我国数学家章用(1911—1939)、华罗庚(1910—1985)和匈牙利数学家图兰·帕尔等人都研究和证明过它。

乘方垛积计算问题相当于求自然数的幂和公式,这在数学史上是一个古老的题目,同时又是通向微积分学最基本和最普遍的公式——幂函数的定积分公式的阶梯。

李善兰把 m-1 乘方垛积分解成 m 类共 m!个三角 m 变垛或者说是 m 类 m! 个组合数之和,从而得出了自然数的 m 次幂和公式。更进一步,李善兰以 m-1 乘方垛积迭成底为 b,高为 h 的 m 乘尖锥,先有

h  r 

bh m−1

 n + k

bh m−1

m  i − k

V = ∑b

 m =

∑Lm−1 

 =

∑Lm−1 Ⅱ1 +

。

r=1 h

hm+1 k=0 k

m + 1

(m + 1)! k=0 k i=1 n

然后取极限,即得 m 乘尖锥积为

V = Lim V =

m−1

∑Lm−1 = 。

锥 n→∞ 垛

(m + 1)! k=0 k m + 1

这就是著名的尖锥求积术公式,它的确渊源于中国传统数学中垛积术和极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