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相承——先贤精魂
潇湘之地,山环水绕,古往今来,人文荟萃,湖湘人物人才遍及三湘四水、大江南北,人才之盛,称誉天下。东汉蔡伦,造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有功于华夏文化升降之迹,泽被后世。唐代欧阳询与怀素,书法独辟蹊径,成就楷书与草书之巅。
宋代周敦颐,开创宋明理学,孔孟之绝学始继。胡安国、胡宏,一门两父子,承濂溪之学,融心性之学与经世致用之合,卒开湖湘之学统。衡阳王船山,六经责我开生面,倡经世致用、实事求是之学,蔚为一代宗师。
明清湖湘文化一脉相传,英才豪杰辈出,以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融合程朱理学之坚定信仰和经世务实之作风,勇当天下之责,尽显前仆后继,不屈不挠之英勇斗争精神和无私无畏、锲而不舍之献身精神。
蔡伦造纸泽被后世
蔡伦,字敬仲,东汉桂阳郡,即湖南耒阳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改造者。
他改造了造纸术,用树皮、渔网和竹子压制成纸。造纸术的发明彻底改写了后世我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也使蔡伦屹立于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之列。
公元61年,蔡伦出生于桂阳郡,他自小读书识字,并且成绩优异。
汉章帝刘炟即位后,常到各郡县挑选幼童入宫。公元75年,当时年仅15岁的蔡伦被选入洛阳宫内为太监,于公元76年任小黄门。此后做事倍加努力认真,因而又被提作黄门侍郎,掌管宫内外公事传达及引导诸王朝见、安排就座等事。
公元88年,汉章帝卒,10岁的刘肇登基,为和帝,由窦太后听政。蔡伦因功被提拔为中常侍,随侍幼帝左右,参与国家机密大事,秩俸二千石,地位与九卿等同。
公元92年夏天,各地闹起了蝗灾,多个地方颗粒无收,灾情十分严重。年轻的和帝刚刚亲政,立志要效仿先帝,于是经常通宵达旦的批阅奏章处理国家大事,蔡伦一直伺候左右。
当时的奏章都是用竹简所造,本来就十分笨重,灾害时竹简更是堆积如山,和帝的辛苦劳累蔡伦看在眼里,于是有一个念头在蔡伦心中萌发了出来:为什么奏章不用轻便的纸而用笨重的竹简呢?
各地蝗灾终于平息了下来,和帝却因此累倒了,虽然经过御医调理恢复了,但经过这次事情后蔡伦决心去探索纸的秘密。
当时可供书写的东西有竹简、缣帛、赫蹏纸和麻纸。竹简,制造简单、成本便宜,但是太笨重;缣帛,制造工艺多、耗费人工,成本太高,无法普及;赫蹏纸,它属于缣帛生产的附属品,虽便宜但数量有限;麻纸,原料为麻,工艺简单较为粗糙,一直都是医生包裹中药而用纸。
于是蔡伦就想制造一种书写材料,使其能有竹简的成本,缣帛的洁白,赫蹏的轻便,麻纸的原料。蔡伦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皇家织造坊的工匠们,众人像看怪物一样看着蔡伦,都认为他是痴人说梦!
但蔡伦还是心有不甘,于是他就利用休息的时间走访民间。
103年,京师洛阳一连下了半月的大雨,大雨刚过蔡伦就去民间探访,这一次他来到了洛阳城外的洛河附近的侯式镇,向当地的工匠讨教一些技艺。
蔡伦在路过洛河边的时候,有好几棵大树腐烂倒地,树上还缠绕着一些破渔网,而在这些破树上,蔡伦惊奇地发现了一层与赫蹏很相似的东西。
蔡伦拿着这种东西向当地的村民求教。当地的村民告诉他,这3年来,京师年年下大雨导致洛河水位上升,河边的一些树全部浸泡在河水里腐烂,过了几个月树上就会自然形成这种东西。
难道这是树皮形成的东西?蔡伦忽然意识到这也许就是他苦苦寻找了数年的东西!
于是蔡伦就在洛河边搭建了一个临时的作坊,用树皮开始了他的实验。为了模拟树皮腐烂的方式,蔡伦在洛河边上修了一个小池子引入洛河之水,将树皮投入池中浸泡;为了模拟树皮日晒雨淋的方式,他又将树皮放在太阳地下暴晒,经过这两道工序后树皮变脆弱,然后用石臼将树皮捣成浆……
一步步的发现使蔡伦欣喜万分,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因为蔡伦发现这种纸里面有一些细小的杂质存在,用手在纸上抚摸有明显凹凸感。
如何去掉这种杂质呢?蔡伦忽然想起了制剑时淬火的工艺,蒸煮!于是蔡伦在造纸的流程中首创了蒸煮的方法,这一次所造出的纸让蔡伦欣喜若狂,这种纸不但成本低,而且洁白、轻硬,原料普遍。
看着自己多年的追寻终于有了成果,蔡伦激动万分。激动之余蔡伦又想,麻的材料也很普遍,自己的造纸工艺能否改良粗糙的麻纸呢?
有一天蔡伦经过河边,看到妇女洗蚕丝和抽蚕丝的“漂絮”过程。他发现,好的蚕丝拿走后,剩下的破乱蚕丝,会在席上形成薄薄的一层,而这一层晒干后,可用来糊窗户、包东西,也可以用来写字。
这给了蔡伦很大的启示。于是蔡伦又开始找来了破麻衣和破渔网进行实验,最后发现用麻所做的纸虽然不如用树皮的洁白,有些微黄,但是比起原来的麻纸几乎是天壤之别!于是蔡伦将自己的造纸工艺流程记录成册。
105年,蔡伦将造纸过程、方法写成奏章,连同造出来的植物纤维纸,呈报汉和帝,和帝大加赞赏,蔡伦造纸术很快传开。人们把这种纸称为“蔡侯纸”。
正当蔡伦准备将造纸术向全国推广的时候,由于过度操劳国事,年仅27岁的和帝死了。和帝无子,所以邓太后在安帝继位后开始垂帘听政。
114年,安帝封蔡伦为龙亭侯,食邑300户。蔡伦为人敦厚谨慎,关心国家利益,曾“数犯严颜”,匡弼时政。勤奋好学,办事专心尽力。
多年的政治生涯已经让蔡伦十分疲惫,于是他继承先帝遗志开始推广造纸术,他向自己的家乡传授了全部的造纸术,由于纸的成本低廉,开始逐步推广开来。
118年至119年,蔡伦又被提升为长乐太仆,相当于大千秋,成为邓太后的首席近侍官,受到满朝文武的奉承。他的权位处于了顶峰。
蔡伦一生在内廷为官,先后侍奉4个幼帝,节节上升,身居列侯,位尊九卿,他在兼管尚方时,推动了手工业工艺的发展,被称为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因而留名后世,得到史学家的首肯。
[旁注]
中常侍 西汉时皇帝近臣,给事左右,职掌顾问应对。中常侍是仅有虚衔的加官,西汉前期只有常侍之名,或称常侍郎,为郎官之一,获此号者多为皇帝爱幸之臣;东汉时中常侍已非加官,而成为有具体职掌的官职。本无员数,明帝时定为4人,并改变西汉制度,多以宦者担任此职。
缣帛 我国古代以丝织品为记录知识载体,一般称为帛书,也有人称为缯书;因其色白,故又称之为素书。缣帛柔软轻便,幅面宽广,宜于画图,这些都是简牍所不具备的优点。但其价昂贵,而且一经书写,不便更改,一般只用为定本,所以缣帛始终未能取代简牍作为记录知识的主要载体。
洛河 古称雒水、洛水,是流经古都洛阳的一条著名河流,也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条著名河流。相传,洛河里生活着洛神。洛河是我国原始农业起源最早地区之一。洛河与黄河汇合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
太仆 古代官名,九卿之一,是秦汉时主管皇帝车辆、马匹之官,后逐渐转为专管官府畜牧事务。车府主管皇帝乘坐的车辆,其余皆为主管马厩之官。太仆更重要的职掌是兼管官府的畜牧业。
[阅读链接]
蔡伦对工艺技术最突出的贡献主要在造纸方面,大致可从三个角度来评述:
第一:组织并推广了高级麻纸的生产和精工细作,促进了造纸术的发展。第二:促进皮纸生产在东汉创始并发展兴旺。第三:因受命于邓太后监典内廷所藏经传的校订和抄写工作而形成了大规模用纸高潮,使纸本书籍成为传播文化的最有力工具。
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大大促进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