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风韵——湖湘工艺

湖湘文化底蕴深厚、丰富多彩,其中民间技艺反映在马王堆发现的西汉帛画是中国画的源头之一,而青铜器四羊方尊、湘绣、君山银针茶、菊花石雕,怀化蜡染、长沙湘绣、竹简竹雕三十六计、滩头木板年画也各有丰富的文化蕴含。

另外,泸溪踏虎凿花、隆回小莎江瑶族挑花、醴陵釉下五彩、益阳小郁竹艺、宝庆竹刻等也各有地方风韵。

造型精美的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发现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

四羊方尊的发现地湖南宁乡,曾发现了大批的青铜器,因此被称为“宁乡青铜器群”。四羊方尊便是“宁乡青铜器群”的代表,也是宁乡最早的青铜器。

这些青铜器绝大多数与殷墟中的青铜器特征一致。四羊方尊从造型与铸造特征方面是典型的商代青铜器,但湖南当时是“荒蛮服地”,而商文化南界到淮河流域,宁乡一带可能是商朝的一个方国;有人怀疑是后来带入湖南地域的。

“尊”是一种盛酒器。尊一般为圆形、鼓腹、大口,也有少数方形尊。四羊方尊便是其中一例。“尊”,常与“彝”并称成组的青铜礼器,此类器物主要流行于商周时期,基本造型是侈口、高颈,圆腹或方腹、圈足较高。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尊的铸造盛期。

以四羊方尊式的方形尊和觚式尊,共同特点是在器表的合范处多饰有凸起的棱脊,且通身雕满了精密繁缛的云雷纹、兽面纹、蕉叶纹,整个器物给人以雄浑厚重之感。

四羊青铜方尊是我国发现的商代青铜方尊之中体型最大的。造型雄奇,肩、腹部与足部作为一体被巧妙地设计成四只卷角羊,各据一隅,在庄静中突出动感,匠心独运。

四羊方尊器身方形,方口,大沿,颈饰口沿外侈,重近34.5千克,每边边长为52.4厘米,其边长几乎接近器身58.3厘米的高度。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

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尊腹即为羊的前胸,羊腿则附于圈足上,承担着尊体的重量。

羊的前胸及颈背部饰鳞纹,两侧饰有美丽的长冠凤纹,圈足上是夔纹。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

全体饰有细雷纹。器四角和四面中心线合范处均设计成长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来掩盖合范时可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的纹饰。

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

四羊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融会贯通、把器皿和动物形状结合起来,恰到好处,以异常高超的铸造工艺制成。在商代的青铜方尊中,此器形体的端庄典雅是无与伦比的。此尊造型简洁、优美雄奇,寓动于静。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尊的四肩、腹部及圈足设计成4个大卷角羊,增加了变化,在宁静中突出威严的感觉。方尊的边角及每一面的中心线的合范处都是长棱脊,改善了器物边角的单调感,增强了造型的气势。

此器采用了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装饰手法,将四羊与器身巧妙地结合为一体,使原本造型死板的器物,变得十分生动,将器用与动物造型有机地结合成一体,并善于把握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之间的处理,达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四羊方尊所在的湖湘洞庭湖周围地区在商代是三苗活动区,在此地发现造型与中原近似的铜尊,表明商文化的影响已远及长江以南的地区。

羊成为青铜重器着力表现的对象,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首先,羊在祭祀礼仪中的地位仅次于牛,商代国都所在的河南安阳小屯发现大量祭祀坑,最多的就是牛、羊、犬。

商王武丁时期的一条有关商王室对武丁祭祀的材料中提到“卜用百犬、百羊”,另一条材料中提到“十五羊”、“五十羊”,可见羊作为祭祀的牺牲用量很大。

羊的个性也使之成为人们喜爱的对象。先秦时期,人们对羊的个性有两个归纳:善良知礼;外柔内刚。羊“跪乳”的习性,被视为善良知礼,甚至被后世演绎为孝敬父母的典范;外柔内刚也被引申出许多神圣的秉性。

传说的始祖皋陶敬羊,《诗经·召南》中也有“文王之政,廉直,德如羔羊”的说法,古代一种独角怪兽獬豸也被认为与羊有关,能看出人是否有罪,能分辨是非曲直。因此,后世以独角兽表示法律与公正。

羊最通俗或民间化的象征意义便是“吉祥”,至少从汉代开始,羊就与吉祥联系在一起,汉代瓦当、铜镜等铭刻中多见“宜侯王大吉羊”,吉祥有时直接写成“吉羊”,在这里,羊与祥不仅仅是字的通假,而是羊身上被赋予的上述种种秉性使然。

羊是带角的动物。角是许多民族尤其是原始民族崇拜之物,人类创造的神里许多带角,如我国古代战神蚩尤就是著名的带角的神与祖先。

甲骨文中的羌字,字形即为人头上戴羊角,世界各原始民族习见用羊角、牛角、鹿角为饰物。羊在甲骨文中约有40余种字形,字形最明显的共同特征便是突出了双角。

古人有“水之精为玉,土之精为羊”的说法,羊是各种艺术形式着力表现的对象。新石器时代有陶塑的羊,安阳殷墟商代妇好墓、山西曲沃北赵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晋侯夫人墓出土有玉羊、东汉有百戏吉祥画像石、东晋瓷器中有羊首壶。清代喜欢用三羊组成工艺品,意寓“三阳开泰”。

[旁注]

殷墟 商代后期都城遗址,是我国历史上被证实的第一个都城,位于河南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周围,横跨洹河两岸,殷墟王陵遗址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共同组成了规模宏大、气势恢宏的殷墟遗址。

夔纹 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夔,神话中形似龙的兽名。一说为龙纹、蜗身兽纹。图案表现夔主要形态近似蛇,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有的夔纹已发展为几何图形。常施于簋、卣、觚、彝和尊等器皿的足、口的边上和腰部作装饰。

牺牲“牺牲”一词的本意,在我国古代指祭祀或祭拜用品,如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纯色为牺,全体为牲。后来也泛指供盟誓、祭祀所用的所有牲畜。

三阳开泰 羊在易学家的研究中被借为“阳”的象征符号。故历来以“三阳开泰”为一年开头的吉祥语,有万物更新的象征意义。民间的绘画作品中,也用羊来表现“三阳开泰”、九羊启泰的主题。

[阅读链接]

湖南以四羊方尊为代表的着力表现羊的青铜器,一方面保留了原始的图腾崇拜,又有替代羊作为牺牲献祭给神明的意思,同时还包含了对羊等家畜养殖兴旺的期盼,也可能萌芽了后世关于羊的种种观念。

对于当年羊尊的所有者来说,不仅是一件不能说话的器物,而且还是自己及其家国之希望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