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湖光文风的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西门城头、紧靠洞庭湖畔,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

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

岳阳楼始建于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两晋、南北朝时期,阅军楼改称巴陵城楼,虽仍侧重于军事上的需要,但那壮阔绮丽的风光,已为诗人吟咏。南朝诗人颜延之《登巴陵城楼》诗,即有“清氛霁岳阳,曾晖薄澜澳”的佳句。

唐代时,巴陵城楼始称为岳阳楼。因岳州地处南北通途,又有楼台胜景,“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716年,中书令张说贬官岳州,常会文人登楼赋诗。传说张说贬到岳州后,决定张榜招聘名工巧匠,在鲁肃阅兵台旧址修造“天下名楼”。

有一位从潭州来的青年木工李鲁班,手艺高强,擅长土木设计,被张说相中。张说限李鲁班在一个月内设计出一座三层、四角、五梯、六门、飞檐、斗拱的楼阁图纸。

谁知李鲁班摆弄了一个月的时间,设计出来的图纸只是一座过路小亭。张说很不满意,再限7天时间,一定要拿出与洞庭出水形胜相得益彰的有气派的楼阁图纸。

正当李鲁班一筹莫展时,一位白发老人走了过来,问清缘由,便把背的包袱打开,指着编有号码的木头说:“这些小玩意儿,你若喜欢,不妨拿去摆弄摆弄,或许会摆出一些名堂来。若是还差点什么,就到连升客栈来找我。”

李鲁班接过来,摆了又撤,撤了又摆,果然构成了一座十分雄壮的楼型。大家十分高兴,都说是祖师爷显灵,向白发长者道谢。

老人说自己是鲁班的徒弟,姓卢。后来,老者在湖边留下了写有“鲁班尺”3字的木尺,一阵风后不见了。工地上人群纷纷跪下,向老者逝去的方向叩头不止。不久,一座新楼拔地而起,高耸湖岸,气象万千。

张说之后,张九龄、孟浩然、贾至、李白、杜甫、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风邀云集,接踵而来,留下许多语工意新的名篇佳作。

如李白:“楼观岳阳尽,川回洞庭开”;杜甫《登岳阳楼》更是千秋绝唱: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但岳阳楼真正名闻天下,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范仲淹作记之后。1044年,环庆路都部署兼知庆州滕子京被贬知岳州。滕子京上任后第二年便重修岳阳楼,《涑水纪闻》记载滕宗谅向民间欠钱不还者讨债,讨来的钱有一万缗,就用于修建岳阳楼。

滕子京无愧为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名臣,他认为“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

当他重修岳阳楼后,委人画了一幅《洞庭晚秋图》和一封求记书寄给当时的大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请他为楼作记。

当时范仲淹被贬到河南邓州戍边,见其书信后,欣然奋笔疾书,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名扬天下,尤其是最后一段表达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的建筑构制独特,风格奇异。气势之壮阔,构制之雄伟,堪称江南三大名楼之首。

岳阳楼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柱高耸,楼顶檐牙,金碧辉煌,远远而望,恰似一只凌空欲飞的鲲鹏。

全楼高达25.35米,平面呈长方形,宽17.2米,进深15.6米,占地251平方米。中部以四根直径50厘米的楠木大柱直贯楼顶,承载楼体的大部分重量。

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2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梁、柱、檩、椽全靠榫头衔接,相互咬合,稳如磐石。

岳阳楼的楼顶为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顶式,这种拱而复翘的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岳阳楼不只建筑精巧,而且还是一个集对联、诗文及民间故事为一体的艺术世界。12块檀木板组成的木雕屏篆刻着《岳阳楼记》全文,各种对联悬于四壁,长的达100余字,短的只有8个字。雕屏文章、书法、刻工、木料全属珍品,人称“四绝”。

此外,人们把范仲淹作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大书法家苏舜钦书写了《岳阳楼记》和邵竦篆刻并称为“天下四绝”,并树立了“四绝碑”。

各楼悬挂着原有的木刻匾对,并增刻了名家吟咏岳阳楼的楹联。其中一楼有一副长达102字的对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而三楼一副短联,仅仅8个字:

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

落款为“长庚李白”。

[旁注]

中书令 古代官署名。古代政权执政中枢部门,汉朝始设中书令,魏国建秘书监,有监、令,魏曹丕改称中书监、令。晋朝以后称中书省,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宋元时中书省设中书令和中书丞相,明清时期废置。

范仲淹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仲淹读书“昼夜不息。冬日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仁宗时,担任右司谏,后与富弼、韩琦等人参与“庆历新政”。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十项改革建议。

鲲鹏《庄子》说有一种大鸟叫鹏,是从一种叫做鲲的大鱼变来的。传说有一大鱼名曰鲲,长不知几里,宽不知几里,一日冲入云霄,变做一大鸟可飞数万里,名曰鹏。后常用鲲鹏比喻一些宏伟之事,一句俗语道:“学做鲲鹏飞万里,不做燕雀恋子巢”。

[阅读链接]

岳阳楼在1700余年的历史中屡修屡毁又屡毁屡修。几经风雨沧桑,屡毁屡建,有史可查的修葺共30余次。每次重修后,“则层檐冰阁,岌颂于其上,文人才士登眺而徘徊”;圮毁之时,“则波巨浪,冲击于其下,迁客骚人矫首而太息”。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登览胜境,凭栏抒怀,并记之于文,咏之于诗,形之于画,工艺美术家亦多以岳阳楼为题材刻画洞庭景物,使岳阳楼成为艺术创作中被反复描摹、久写不衰的一个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