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风暴”与转移入苏

1940年的春天缓缓降临了,但寒冷并没有就此消除,此时东北抗联第三路军的局势,就和此时的天气一样,正笼罩在一片严寒之中。

当时,日伪军对“扫荡”抗联部队是不惜血本,第三路军各个支队所面临的“讨伐队”人数达到800到1000兵力。到了1940年春天,敌人又调集兴安骑兵团、森林警察队等部共5000余人,进攻北满第三路军各支队。

在敌人的重重“围剿”和“征讨”之中,1940年春天,中共北满省委、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部发出开展纪念“红五月”活动的通知,要求所属各部队以胜利战斗纪念富有革命意义的“红五月”。

所为“红五月”,即5月包括几个红色节日,它们是五一劳动节,五四中国新文化运动纪念日,五五马克思诞生日。

“红五月”的竞赛活动从4月13日开始,到6月7日结束。在这场竞赛活动中,第三路军第三支队表现非常活跃。

1940年春的一天,围墙高筑的伪科洛警察署,门口岗楼内由值班警察站岗守卫。

晚9时许,改编后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第三支队,在支队长王明贵率领下,摸上岗楼,突然将哨兵抱住摔倒,夺下步枪,口中塞满毛巾,捆绑起来。

当进攻部队占据有利位置后,又在大门口架起机枪,派十余名战士冲进院内,把枪口对准门窗,连声喊话:“交枪饶命!”

屋内的六、七个警察知是抗日联军来了,吓得魂飞魄散,都乖乖地缴枪投降,共缴获步枪42支、子弹4200发。三支队对伪警察进行抗日形势和民族教育,警告他们不要再当日本侵略者的鹰犬。

在袭击伪警察署的同时,三支队还放火烧毁警察署长住宅,包围了日伪科洛村长孙云卿家,孙已脱逃,缴获马2匹。袭伪科洛警察署,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第三支队在嫩江县的第一次战斗。

5月5日下午5时许,抗联三支队响应中共北满省委和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部关于纪念“红五月”的号召,决定对为虎作伥的伪沐河森林警察队进行打击。

三支队切断沐河村的电话线和交通线,派4名战士扮作农民乘畜力车来到伪沐河森林警察队门前,站岗的哨兵将他们喊住,欲进行搜查,他们便下了车,有1人溜到哨兵身后,出其不意地将哨兵抱住,其他人上来夺下枪械。

除掉岗哨后,冲进院内,此时又有几名抗联战士从角门冲进院内,大家一手持枪、一手握手榴弹,向营房高喊:“缴枪不杀!”“投降饶命!”

正房内的伪警察均扔掉枪支举手投降,而西厢房有七、八个人欲寻机逃跑,看见大门口架着机枪只得投降。伪森警队队长董连科因去科洛村与孙云卿聚赌,侥幸漏网。

此次战斗,三支队投入兵力70余人,俘敌45人,缴获机枪1挺、步枪40支、手枪5支、子弹5000发、粮食若干。翌日黎明前,三支队安全转移。

接下来,第三支队又发动了夜袭四站南大营战斗。

5月21日深夜,王明贵、王钧率抗联三支队出其不意地包围了四站南大营,向伪满洲国军发起进攻,经过短时间战斗,毙伤敌军六、七人,俘敌32人,缴获步枪27支、马2匹和弹药若干。

在第三支队不断开创佳绩的时候,其他几个支队自然也不甘落后。

4月的一天,抗联第三路军十二支队53人,在许亨植率领下,袭击木兰县三合店伪山林警察队,毙敌20余人,获步枪50支,弹药3000发。

轰轰烈烈的“红五月”竞赛活动结束了,但第三路军对敌斗争的脚步并没有停止,一场非常有影响力的大战——克山战斗,就在这种背景下爆发了。

1940年7月19日,日军调动150余人的骑兵讨伐队,偷袭了朝阳山第三路军总指挥部和后方基地。为掩护李兆麟等总指挥部领导安全转移,3支队政委赵敬夫率领总部教导队与进犯之敌展开激烈战斗。

一天,赵敬夫在嫩江由科洛河南行从小道进山时,被沐河警察大队董连科发现。这个土匪出身的家伙靠着地形熟,率领多于我方的兵力,悄悄地跟踪他到山里,从三面包围了三路军总指挥部,以密集的火力向我军扫射。

在这危难时刻,赵敬夫率领总指挥部教导队的40多人英勇还击,一连打退敌人的数次进攻。为了掩护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突围,赵敬夫护送李兆麟离开阵地下了山。

随后,赵敬夫又返回阵地,指挥战士们分批撤退。这时,一个战友走到他的跟前,要求代替他担负掩护任务,赵敬夫说:“你们快走……”一句话还没说完,便中弹牺牲了,时年24岁。

抗日联军激战突围后,第三路总指挥部便转移到北安东山的南北河一带密营,继续发挥着北满抗日救国斗争的指挥中枢作用。

联军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又在进行着新的战斗部署。由三路军政治委员冯仲云和三、九支队首长王明贵、边凤祥、王钧等共同制定并执行了“智取克山”的作战方案。

克山是伪满北安省所辖的“模范县”。城内有伪军一个团,日本关东军70多人。还有一所警察训练学校,守敌共约千余人。

敌人为防联军袭击,还在县城周围构筑了城墙,有护城河,四门均设有警防所,派有大批警察把守。伪县公署设防更为森严,不但设有高围墙、炮台、电网、大门口还有用沙袋垒起约一人多高的工事。

根据敌我所处的军事态势和力量对比,要拿下克山城,只能智取,不能强攻。攻打克山县的时间初步定在了9月份。

到9月中旬的时候,王明贵接到报告说:从北兴镇到克山去的公路都是要经过屯子一侧的,沿途的高粱地挺多,比较好隐蔽。但到了克山县城附近的地方,地里长的都是些矮棵的庄稼,只是在离城7里多的地方有一块高粱地可以隐蔽,目前,鬼子正强迫农民提前割地,企图尽快放倒青纱帐。王明贵一听,当即决定:“事不宜迟,马上行动!”

9月21日,王明贵带着第3支队刚刚从侯家屯出发就听到哨兵大喊一声:“谁?”

对面回答说:“9支队!”接着,就见冯仲云和9支队长边凤祥从对面走来了。原来9支队就住在前屯,可是双方却都不知道对方就在跟前。

冯仲云听王明贵向他汇报了攻打克山的计划后说:“我看就让9支队和你们一起行动吧。”

边凤祥说:“同意。”

王明贵说:“两个支队一起行动,那就由冯政委来指挥吧!”

冯仲云很明智地说:“不行。我对情况不熟悉,还是由你来指挥吧。”

由于有9支队一起行动,王明贵和冯仲云、边凤祥等人一起对原来的作战计划又做了必要的调整。然后,便在第二天晚上带着部队出发了。

9月24日夜,部队进入了距克山县城7里多地的那片高粱地,挖好了工事,做好了战斗准备。

天快亮的时候,有的战士们便躺在工事里睡了起来。此时,王明贵也感到很疲劳,但是附近的敌情又使王明贵难以入睡。

紧靠高粱地东头的公路,敌人的汽车、农民的大车来来往往,不时传来马达的轰鸣声和马车夫的吆喝声、鞭子声。日军、伪军和来往的行人川流不息。在附近的一块块地里老百姓正在收割庄稼;西头有几个小猪倌正在放猪,嘴里还哼着小曲。

这时部队正处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如果一旦暴露目标,不仅攻打克山县的计划落空,而且整个部队还会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那将会使部队遭到极大的损失。

当黄昏降临的时候,部队换上事先准备好的伪军服装,打着伪军的旗帜,成两纵队大摇大摆地向克山县城走去。

部队进城后,3支队和9支队分开,分别向着各自的攻击目标奔去。由于抗联队伍来得特别突然,城里的伪军根本没有准备。

战斗进行的非常顺利,部队顺利地占领了伪县公署和伪军团部,然后便里应外合,一举攻克了克山县城,砸开监狱,释放了在押群众200多人。

智取克山在军事上取得了重大胜利,毙敌13人,伤10余人,缴获迫击炮4门,步枪150余支,子弹6000余发,军马40余匹,捣毁敌汽车一辆。

此外,克山战斗还吸收了百余名爱国群众,参加了抗日队伍。政治上造成了极好的影响,正如群众赞颂的那样:联军给“铁打”的满洲国捅了个大“窟窿”。

克山战斗之后,第三支队又在霍龙门发起了一场战斗。

10月30日,抗联三支队为解决部队越冬装备和补充给养,由朝阳山出发直插霍龙门。

支队长王明贵率先头部队行至距霍龙门10公里处遇到一烧炭老汉,便停下来了解情况。

烧炭老汉原住佳木斯地区,对抗日联军早有认识,便如实告知霍龙门敌情:常驻日军三、四十人,有时县城日军来此,可达百人,伪满洲国军有七、八十人,霍龙门车站守备日军仅十余人。

为了解霍龙门确切情况王明贵恳请老人前去探察,老人欣然前往,太阳尚未落山时已从霍龙门返回,察明从县城来的四、五十名日军已经离开,该地只有常驻武装力量。部队迅速出发,行至霍龙门(今霍龙门乡北岗村)附近的山中隐蔽休息。

入夜后,部队迅速包围了驻军营地和火车站。兵营里的日军向外冲了几次,都被打了回去。

火车站内的日军和伪军抵抗一阵后,看到抗联部队已冲到大门口,料难固守,便仓皇逃窜,有的被击毙,有的被俘获。

作战历时90分钟,三支队控制了霍龙门,打开日军仓库,每名战士都换上日军装备,补充马匹和弹药,用畜力大车装运1车战利品,剩余物资分给当地群众一些,房屋、设施和带不走的物资全数烧毁。此次作战三支队投入兵力80余人,俘敌20余人,缴获枪支120支、马200匹、弹药千余发、伪国币7000元及粮食、被服若干。

在第三支队屡建战功的时候,第三路军其他支队也捷报频传。例如第十二支队发动了肇源战斗,把三肇地区斗争之火点燃了起来。

总的来说,1940年是整个东北抗日联军最为艰难的一年,但第三路军在李兆麟的指挥下,坚持作战,以朝阳山和绥化以东的山区为依托,活动在黑龙江省18个县境。这个成果是令敌人愤怒的,令人民鼓舞的。

然而,第三路军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战斗中,多名优秀将领壮烈牺牲,部队减员到只有几百人。

随着斗争形势的不断恶化,第三路军和第一、第二路军一样,也开始寻找暂时能够休整的地方。

1940年12月,第三路军政委冯仲云、中共北满书记金策,率领去伯力受训的学员,及第九支队的20多人,进入苏联境内。

1941年1月,第三支队也在瑷珲进入苏联境内。

总之,在1941年前后,在敌人的疯狂“征讨”下,除了第十二支队外,抗联第三路军的第三、第六、第九支队,都陆续进入苏联境内。

在第三路军陆续入苏时,1941年11月,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也进入苏联境内。进入苏联境内之后,李兆麟一方面继续指挥留在北满的抗联部队继续战斗,一方面加紧对入苏部队进行整训。

至此,抗联第三路军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