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三个方面军联合作战

1938年秋冬时节,就在杨靖宇率领部队进行大转移的时候,中共中央在陕北延安召开了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桥儿沟召开。参加会议的中央委员和党中央各部门、全国各地区的领导干部共53人,是党的六大以来到会人数最多的一次中央全会。

这次全会正确地分析了抗日战争的形势,规定了党在相持阶段的任务,为实现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进行了全面的战略规划。

这次全会基本上克服了王明的右倾错误,再次强调中国共产党必须独立自主地领导人民进行抗日战争,从而使全党统一于中央正确路线的指导之下,推动了各方面工作的发展。

这次大会还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原则,肯定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从而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这次会议在思想路线、领导人设置等方面所作出的巨大挑战,为东北抗联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不仅如此,这次会议之后,与会代表怀着崇敬的心情,以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的名义,向“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联军和全体东北同胞”发出致电,赞之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这封致电通过无线电波,穿过敌占区,传到了东北边境的茫茫雪原。自1936年以来,只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次听到来自党中央的声音。听到党中央对自己、对东北抗联的认可,杨靖宇这个转战于白山黑土地上的铁血汉子,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鼓舞下,杨靖宇和他领导下的第一路军各部,开始了一系列的对敌作战。

根据第二次老岭会议的部署,将抗联一、二军改编为3个方面军和1个总部警卫旅。其中,总部警卫旅和第一方面军一部分跟随杨靖宇一起转移,而第一方面的军的大部分主力部队,则在第一方面军指挥曹亚范和政治部主任伊俊山的率领下,开展游击活动。

在很短的时间内,曹亚范、伊俊山一起率领第一方面军活动在金川、临江、辑安、通化等地,围攻敌军据点,袭击“集团部落”,冲破敌人的多次“围剿”。

第一方面军的活动,钳制了日本侵略者入关的力量,他们把抗联视为“心腹之患”,不断增兵东北,发动军事“围剿”,妄图扑灭抗日武装斗争的烈火。

英雄的抗联战士并没有被凶恶的敌人所吓倒,曹亚范率一方面军继续同敌人浴血奋战。

1938年11月,曹亚范与政治部主任伊俊山率领第一方面军主力部队200多人,由河里出发,准备涉渡浑江南下辑安,与在辑安老岭游击区坚持斗争的第一方面军部队会合,共同发展那里的游击战争。

不料,部队刚出发,便在临江县板石沟北山与敌遭遇,激战中我军伤亡很大。在渡江已不可能的情况下,曹亚范和伊俊山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暂不过江,准备向辉南、金川分兵游击。

曹亚范率队前往柳河回头沟北山,忽听南山有军号响,透过暴风雪,他隐隐约约地看到有一股敌人拐进了回头沟的西北沟趟。

原来,敌人在那里宿营,曹亚范当机立断,乘大雪弥漫,不易被敌人发现的机会,去摸敌人的岗哨。瞬间,曹亚范率领战士摸到了敌人宿营地,敌人对此毫无察觉,正准备吃饭。

这时,曹亚范的指挥枪响了,战士们纵身跃起,朝着敌人的帐篷开始扫射,一个日本人副司令被当场击毙,敌人顿时乱作一团,溃不成军。

第一方面军在江北活动甚猛,敌人误认为一方面军已放弃过江的计划,便撤出江桥守敌。

曹亚范得知消息后,立即集合部队,乘机顺利冲过浑江防线进入通化县境。为了牵制敌人,安置伤病员,由政治部主任伊俊山率一方面军一部留在通化青沟子一带活动,曹亚范率主力直奔辑安。

1939年1月,曹亚范率主力部队袭击辑安的二道阳岔、新开岭和刀尖岭等敌人重要据点后,伊俊山率队进入辑安县与曹亚范部会合。

一天,曹亚范率队在刀尖岭附近遇到几个被迫出来侦探抗日联军活动的农民。这几个农民看到抗联将士,立即迎了上去,急切地说:“你们去打吧,我们给你们带路!”

原来,他们都是刀尖岭西南“集团部落”的抗日群众。曹亚范仔细地询问了“集团部落”里的情况,老乡们都一一做了回答。

曹亚范听罢老乡的介绍,当即拍板决定拿下这个“集团部落”。当晚,在老乡们的带领下,部队悄悄地摸到“集团部落”门口,高声喊到:“开门,出探的回来啦!”

卫兵们见他们确实是本屯人,便懒洋洋地过来开门,就在大门打开的一刹那,曹亚范率领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了进去。他一边指挥部队打击敌人,一边组织人马收缴粮食,然后迅速撤出。

曹亚范估计敌人不会善罢甘休,遂率部上了刀尖岭,在一处险要地势埋伏下来。

翌日下午,敌人果然出动,气势汹汹追了过来。待敌人走过我军埋伏区一半时,曹亚范指挥部队用猛烈的火力将敌人拦腰截断。

紧接着,曹亚范带领战士冲入敌群,打得敌人措手不及。等敌人醒悟过来,曹亚范已率队撤出刀尖岭。

这期间,曹亚范率领部队在辑安袭击花甸子、土城子等警察所。

3月15日,在青沟子东北方702高地袭击日军增援部队。

4月,攻克台上、土窑子“集团部落”和辑安横道警察分所。

5月9日,曹亚范准备率领部队北上,赴河里山区与杨靖宇率领的军部会师的时候,曹亚范接到杨靖宇的亲笔信。

杨靖宇在信中介绍了东北以及国内外抗战形势,指示一方面军要以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坚持鸭绿江沿岸和辑安等山区活动,要注重对矿山、铁路的袭击。并争取铁路、矿工和森林采伐工人参加抗日活动。要加强群众的抗日工作,注意解决给养。信中还介绍了军部和警卫旅的战斗情况和经验等。

这封信为曹亚范率领第一方面军坚持辑安山区的游击战争指明了方向。

不久,曹亚范率一方面军北上金川,在回头沟与杨靖宇率领的军部警卫旅和少年铁血队会师。杨靖宇和曹亚范等人进一步研究了敌我形势,对军部警卫旅和一方面军的战斗作了具体的部署。

尔后,杨靖宇率领部队向桦甸山区转移,一路上打了许多漂亮仗。

7月,曹亚范率一方面军返回辑安,先后袭击了榆树林、江口等警察分所,解除伪警察武装,获许多军需物品。

从1939年秋开始,日本侵略者加紧了对抗联一路军的“围剿”,他们调集重兵占据了辑安、临江、抚松、桦甸等县的交通要道,在各主要城镇和小村建立了据点,调动日伪精锐部队,分别编成“特搜班”、“讨伐队”、“铁路警护队”、“森林出击队”等。

此外,敌人还用“特搜指纹班”进行烧林搜山;出动飞机侦察扫射;调集汽车“快速讨伐”;采用“狗绳子战术”跟踪追击。

敌人的疯狂行动使抗日联军第一路军面临着极其严重的形势,处境更加艰难,被迫转移到深山老林之中。他们经常身无暖衣,腹无饱食,在零下30多度的风雪中行军,战斗是异常的残酷和频繁,部队严重减员,干部损失很大。

此时的曹亚范身患严重的肺病,经常咳血、步履艰难。但是,疾病可以折磨人的身体,却摧残不了一个革命者的坚强意志。他从未因此而影响工作,以惊人的毅力,抱病带领部队,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指挥部队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在第一方面军浴血抗战时,第二方面军也开始了它的组建与对敌斗争。

1938年11月,杨靖宇率领第一路军总指挥部抵达南牌子,与金日成领导的第六师会和,并将第六师改编为第一路军第二方面军,金日成任指挥。

第二方面军诞生之后,为了扩展长白山抗日游击区,在金日成的指挥下,第二方面军向中朝边境的临江、长白县等地进军。

第二方面军的生活是艰苦的。许多部队战士几年里几乎没住过房子,真是“天大的房子地大的炕”。

吃饭很困难,既无供应又无钱买。砍树种地吧,敌人的飞机总出动,一发现我军开荒种地就出兵讨伐,唯一的办法是打开村落从敌人那里或者从粮库那里拿,再就是秋收季节抢收地主的粮食。

部队的枪支弹药不缺,就是缺吃的,三顿五顿,甚至三天两天吃不上饭是常事。当时以苞米粒、黄豆粒为主,能吃上苞米面和大餷子就是顶好的了。什么时候能吃饱饭呢?就是打下据点后的第一顿饭。几顿不吃冷丁吃一顿也真够受,所以同志们几乎都有胃病。

即使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第二方面依然不忘开展对敌斗争。

冬天部队的兵力就集中起来,雪化了就分散活动。敌人很难找到我军,常常被我军打得蒙头转向。

第二方面军打游击战,跟敌人斗心眼儿。最多的一次一天打了24仗。战斗中,我军惯于打埋伏战,冷不防打他一家伙,打了就走,敌人吃了亏,就跟腚追,我军又埋伏起来,把机枪架好,敌人来了又是一顿扫射,打完就跑。

1939年6月,第二方面军通过群众了解到,一支200多人的伪军“讨伐队”正在向百里坪集结。为了消灭这股敌人,金日成决定在此地巧设埋伏。

6月6日晨,“讨伐队”200余人进入伏击圈,经过半小时激战,全歼日军讨伐队200余人,其中击毙队长大野等50多人,打伤40多人,俘虏100多人。

此外,该军另一部在和龙县突奇河、沙金沟伏击追剿日伪军,歼敌30余人,缴获机枪4挺、步枪100余支,还有诸多均需物资。

7月和8月,第二方面军的主力继续在安图、和龙一带转战,另一部分则回到辉南、金川,曾经连续攻占金川县四道沟、平安堡、等伪警察分驻所,袭击了辉南县老虎轩伪军自卫团。

总之,自第二方面军成立以来,在金日成的指挥下,部队不仅在长白山一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斗争,而且还跨过鸭绿江,向朝鲜地区进击,进一步推动了朝鲜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的前身是第一路军第二军的第四师、第五师。第三方面军创建较晚,创建之前,第四师、第五师在桦甸、蛟河一带战斗。

在第四师方面,1939年6月,第一路军副总司令魏拯民和第四师部队来到敦化县,于6月5日袭击了敦化县寒寨沟敌人据点。

6月11日,第二军第四师在敦化县西北岔附近与日军助川部队、松岛部队以及伪军一部交战。战斗中,抗联少部分战士坚守正面阵地,而以大部队包抄背后,敌人背负受敌,伤亡惨重。

随后,第四师转战在敦化、安图、延吉一带活动,狠狠地打击了当地的伪军。

在第五师方面,1937年7月,在中共吉东省委的领导下,陈翰章率领抗联第二军第五师与第四军、五军等部开始西征。他率部西征途经镜泊湖北湖头时,突袭了守卫水电站工地的日本守备队,焚烧了工程事务所,解救了大批中国劳工,致使日本侵略者苦心经营多年的水电站,仅开工半年就遭到严重破坏而停工。

1939年8月,第四师和第五师在安图汉阳沟会师,并根据“第二次老岭会议”决定,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陈翰章任指挥,朴得范任参谋长。

第三方面军成立之后不久,著名的大沙河战斗打响了。1939年8月中旬,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副总司令魏拯民,率第3方面军、第2方面军第9团和以陶净非为师长的第5军第2师共900余人,由吉林省软化县直趋安图县(今属吉林省)中部,决定进攻县城以北的大沙河。

其部署:以第3方面军指挥陈翰章率第3方面军一部和第2方面军第9团进攻大沙河;方面军副指挥侯国忠率1个连在大沙河以南阻击驻安图城日伪军的增援;魏拯民指挥主力500余人在大沙河以北的大酱缸设伏,歼灭由明月沟(今安图县城)方向来援的日伪军。

8月23日凌晨,第十三团一部和第十四团以及第二方面军一部在陈翰章指挥下,向大沙河发起进攻。

当我军冲入西大门,向伪警察署冲锋时,遭到敌人的抵抗。我军打通伪警察署附近几家民房的土墙,靠近伪警察署,用手榴弹炸死碉堡里顽抗的敌人,战斗得以顺利进行。

这时,陈翰章命令三方面军副指挥侯国忠率十四团一部,前往南边阻击从松江来的敌援兵。十四团部队在前往埋伏地点途中与松江的敌援兵遭遇,我军未及进入阵地就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

在战斗中,侯国忠、第十四团何团长和政委杨亨宇等多人英勇牺牲。此时,大沙河战斗尚未完全结束,但我军已解除伪军、伪警察及伪自卫团的武装,基本上达到了目的,我军立即撤出战斗。

同日,在魏拯民指挥下,埋伏在大沙河北柳树南沟的第十三团主力和第十五团及一路军警卫旅三团一部,到傍晚仍未见敌人动静,遂兵分两路袭击附近的柳树、通阳两个“集团部落”,并用电话向明月沟的敌人挑战。

深夜,敌人从明月沟乘6辆汽车向通阳屯驶来。十三团机枪班长许成淑带两名战士正在站岗,发现敌人汽车驶来,立即让一名战士跑回指挥部报告,自己端起机枪阻击敌人。这时,部队早已转移到安全地带。敌人只好继续向大沙河开进。

24日凌晨,前一天埋伏在南沟的我军部队又在原地埋伏,等待明月沟敌援兵返回。

中午时分,满载敌人的7辆汽车(增加了在大沙河的日伪军一部乘坐的一辆汽车)向我军埋伏圈驶入。

走在前边的敌人汽车在我军事前挖好的水坑里陷住,后边的汽车也一辆接一辆地会聚在一起,等到后边的最后一辆车靠近时,我军立即开枪射击。

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战斗,除8名敌人逃跑外,包括讨伐队长宫本在内的90余名敌人全部被消灭。

大沙河之战,第三方面军等部共毙、伤、俘日伪军400余人,焚毁汽车8辆,缴获轻机枪7挺、步枪300余支。

大沙河之战之后,第三方面军向敦化寒葱岭一带转移。9月24日,陈翰章率部截击军松岛“讨伐队”,全歼包括日军少将部队长松岛在内的1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6挺,小炮1门,长短枪150多支,子弹70余箱,还有一批食品和军用物资。

此战之后,第三方面军第十三团在延吉一带活动,第十四团在额穆一带活动,陈翰章则率领第十五团和其他部队,在敦化一带活动。

从1938年7月决定改编三个方面军,到1939年秋的一年多时间里,在杨靖宇、魏拯民的指挥下,三个方面军分区作战,取得了重大胜利,沉重打击敌人,鼓舞了东北广大民众的抗日信心。

另一方面,第一路军的抗日活动,也配合了北满等抗联部队的斗争,牵制了日本侵略者的大批兵力,有力地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