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民同庆——文化传承
中秋节是我国全民性的重大节日,不但汉族过中秋节,而且侗族、苗族、壮族、傣族、黎族、满族、朝鲜族、高山族等少数民族也过中秋节,节俗各异,富有情趣。
月亮的盈亏晦明孕育了我国哲学对生命不息的精神追求。月亮的柔和与宁静为我国文化提供了含蓄、清逸、淡远、宁静的艺术境界,塑造出我国人们在性格和感情上的阴柔。
月儿圆,人团圆,中秋时节话团圆。中秋节是浓缩了几千年儒家文化的“活化石”。它以独特的血亲团圆为基础,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融合于儒家的“团圆文化”之中,造就了独特的,强大的“思亲”和“思乡”的文化流。
在各民族中都有对月的崇拜
那是在很久很久的古代,台湾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山清水秀的大清溪一带,在大清溪边有一对青年的夫妇,男的叫大尖哥,女的叫水花姐,他们靠捕鱼度日。
一天,太阳和月亮突然都不见了,天昏地暗,禾苗枯萎,花果不长,虫鸟哭泣。
大尖和水花决定要把太阳和月亮找回来。他俩在白发老婆婆的指点下,用金斧砍死了深潭中吞食太阳的公龙,又用金剪刀杀死了吞食月亮的母龙。
他们还拿了大棕榈树枝,把太阳和月亮托上天空。为了征服恶龙,他们永远守在潭边,变成了大尖和水花两座大山。这个大潭,人们就称它为“日月潭”。
所以,每逢中秋,高山族人们为纪念大尖和水花夫妇的献身精神,都要穿起美丽的民族服饰,齐集在“日月潭”边,在银辉的月光下,模仿他们夫妇托太阳、月亮的彩球,不让彩球落地,玩起“托球舞”的游戏。以求一年的日月昌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背篓会是高山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的风俗盛会。每年的八月十五晚,月亮升出后举行。会前,主持人将社内情窦初开的姑娘和开始长绒须的小伙子们召集到槟榔树林里,高颂祝辞:
英俊的小伙子,美丽的姑娘们,你们看,这月色多美多柔和,这是月姑娘的笑脸;年轻人,唱呵跳呵,趁此良宵,把心里最甜蜜的歌唱出来,去追求你心中的人吧;我祝贺,祝贺你们幸福,祝贺你们美满!
随后,背篓会开始。头人将红布一晃,未婚男女就迅速散开,在欢呼声中,小伙子们就拥向槟榔树,开始釆撷这象征着长青、爱情和预示生活幸福的槟榔。
爬树采撷时,规定肚皮不能碰上树干,全用手脚的力气,以显示小伙子的力气和灵敏。爬到树梢,按规定采下30个槟榔,装入绣花挂包中,从树端滑下来挑选,偷看自己的意中人。
这时,主持人又向姑娘们说道:
跳吧唱吧,我们美丽的姑娘们,背起你那玲珑的藤萝,跑呵唱呵,唱吧跳吧,幸福在向你呼唤,幸福在向你招手,用你智慧的眼睛,去选择你心爱的人吧!
姑娘们在一片欢笑声中,背起用红、黄、蓝、白各色花纹图案编织的轻巧雅致的小藤篓跑开了,小伙子在后面追逐。他们在笑声中跳着唱着:“皎洁的月亮,爬上了树梢。来啊,朋友们,尽情地唱啊尽情地跳。哪路弯哪依哪哪呀噢,跳舞唱歌欢度良宵!”
月光下,互相追逐嬉戏,年轻人边舞边唱:“新舂的稻米雪白,新酿的米酒甜香。在美丽的月色下,我们欢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多喜欢,唱起来啊跳起来,请不要停息,幸福的种子,播在我们心里。”
穿着彩色衣裙的姑娘们,在人群中穿梭,小伙子们在后面追逐,将槟榔投进姑娘的藤篓里。姑娘回头瞧那投槟榔的人,如果不是自己看中的小伙子,就带着歉意,笑着将篓里的槟榔抖出来,又唱着跳着向前跑去。如果投来槟榔的人是自己的意中人,便带着羞涩,笑着掏出绣荷包,送与小伙子,然后牵着他的手,向见证人跳去。
见证人就向他们敬酒祝福,姑娘跪下双膝,小伙子弓身半跪地同声感谢他,接着酒杯同饮而尽。然后,手拉手地跳进那神秘的槟榔林里,向美丽的月姑娘送去他们心中最优美最柔和的歌声:“你是天上的一轮明月,我是旁边一颗明亮的星星,星星和月亮永不分离,阿哥和阿妹永不变心。”
对那些在这次求情盛会中,一时还没有找到意中对象的姑娘和小伙子们,见证人又送给他们安慰,勉励他们在明年使“心中爱情的种子萌芽、开花”。背篓会通宵达旦,在月落日出之际结束。
苗族中秋有跳月的习俗。每到中秋之夜,明亮的月光照遍了苗家山寨。苗族男男女女全家团聚后,都要到山林空地上,载歌载舞,举行“跳月”活动。
在苗族的古老传说中,月亮是个忠诚憨厚、勤劳勇敢的青年。有个年轻美丽的水清姑娘,她拒绝了来自九十九州九十九个向她求婚的小伙子,深深地爱上了月亮。最后,她还经历了太阳制造的种种磨难,终于和月亮幸福地结合一起。
苗族父老为了表达对他们幸福爱情的怀念,世世代代都要在中秋之夜沐浴着月亮的光辉,跳起苗家歌舞,并把这一风俗称为“跳月”。青年男女在“跳月”的过程中,相互寻找心上人,并倾吐爱慕之情,表示要像水清和月亮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白头之好。
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傣族民间传说,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岩尖不幸死后,变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继续发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
每逢中秋节这一天,小伙子一清早就带上弓弩上山打火雀、野鸡,猎取节日野味。姑娘、媳妇们忙着到湖边,池塘里抓鱼,准备节日的晚餐。老阿妈则忙着舂糯米,做各种不同的食物,四只桌角上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一炷冷香。
待到月亮从山林上空一升起来,就点燃冷香,全家大小开始“拜月”。然后,对空鸣放火药枪,以示对英雄岩尖的敬意。最后,全家老少欢乐地围坐在小方桌旁,品尝食物,谈笑赏月,尽兴方散。
壮族中秋节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晚举行,届时壮族人家要赏月、吃月饼。孩子们则用柚子皮自制成各种鬼脑壳,化妆成高公、矮婆,到村里富裕人家桌上取食月饼。青年男女结伴到田地里,象征性地偷回一些瓜果蔬菜,俗称“偷青”。认为吃了这些偷来的瓜果蔬菜可以明目。
广西德禄县的壮族,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欢度中秋节,以“闹哥孩”活动最具特色。最初这项活动叫“请囊海”“囊海”是壮语,即“月姑”之意,意为请月亮里的仙女大姐下凡与民同乐。但因为组织者和参加者都是女性,闹的对象又是男的,所以叫“闹哥孩”。
届时,村里的老少男子都要来围观。在闹台上摆一碗米,上插数根燃香,一边摆一碗月饼。闹台的两边各竖立一根柴担,一根的顶部插一个柚果,果上有若干香条和蜡烛;另一根顶部挂一双鞋、一双袜子和一块面巾,妇女们围闹台而坐,开始唱歌请月亮上的仙大哥下来与民同乐。
歌唱近一个小时后,数位女子站起来东跑西穿,人们即知这是仙大哥下来了,那些女子便是仙大哥的化身。她们跑一阵后就在闹台前坐下,身子左右摇摆,口里说着含混不清的话。
这时,其他妇女一起上前来问她们将来的祸福,仙人托身的女子也一一作答,从此后她们便是公认的巫婆。“哥孩”下来后,闹台周围的妇女便开始对歌,内容一般不涉及爱情,多是有关史实、社会一类的,尽兴方散。此后,对歌还要持续数个晚上。
在广西靖西、那坡一带的壮族,到了这一天,姑娘们用艾叶水沐浴,梳妆打扮,打扫屋内外,用柚子叶水洒在房屋四周。把一根5米至10米长的竹竿竖在门前空旷地,顶上插一个插满线香的柚子,香烟缭绕,作为指引月姑下凡的天梯。门前置桌,放上月饼、香蕉、柚子、甘蔗、柑橘、煮熟了的芋头和成把的毛豆等供品。
姑娘与小伙们围坐在一起,推选一位姑娘扮作月姑,坐在地席中央,用两手中指和大拇指分别压住双眼和双耳,旋转头部,以示正从月宫下凡。大家将月姑认作“同年姐妹”,也就是义姐妹,请她对歌。大家发问,她作答,场内欢歌笑语,情意绵长。
八月十五这天,在广西西林等地的壮族中,却有“骂中秋”的习俗。传说,古代有位耿直的姑娘,不爱虚伪的甜嘴,却欣赏尖刻的骂人艺术。有一个男青年在中秋之夜,当众痛骂偷姑娘所种的甘蔗的人,骂得痛快淋漓,姑娘被感动,因而嫁给了青年。
从此,形成一种青年人以恶作剧引入发骂的风俗。他们三五成群,乘老人中秋赏月之际,用反锁大门、搬走石磨、拔掉菜秧、抖落果实等小小的恶作剧,以引起主人痛骂。而恶作剧者往往还要挑选善于骂人的人家,进行挑衅活动。
按惯例,骂人者不能使用污言秽语,只能以刻薄的语言显示其骂人才能。当地风俗认为中秋之夜被骂得越多,就越长寿。因而形成一个不是以欢歌曼舞,而是以骂不绝耳为主要内容的奇特节日。
蒙古族有中秋“追月”的习俗,所谓的“追月”就是追寻月神。在中秋之夜,蒙古族人要跨上骏马,在银白色的月光下,驰骋在辽阔的草原上追寻月神,以期获得月神的保佑。
因为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于天际西方,他们就朝西放马奔驰,不到月亮西下,“追月”就不会停止。
[旁注]
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荷包 是我国传统服饰中,人们所随身佩带的一种装零星物品的小包。荷包的造型有圆形、椭圆形、方形、长方形,也有桃形、如意形、石榴形等,荷包的图案有繁有简,花卉、鸟、兽、草虫、山水、人物以及吉祥语、诗词文字都有,装饰意味很浓。
苗族 在我国古代的典籍中,早就有关于5000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人民善于歌舞,歌舞形式丰富多彩,苗族舞蹈、鼓舞、芦笙舞令人叹为观止,因此,苗族被称为“歌舞的民族”。
傣族 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傣族全民信仰佛教,但原始宗教活动亦较普遍,如祭祀寨神、寨鬼、农业祭祀、狩猎祭祀、灵物崇拜等。
蒙古族 我国北方主要民族之一。“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名称。正史始见于《旧唐书·北狄传》,称“蒙兀室韦”。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也就由原来的部落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
[阅读链接]
在我国,以太阳和月亮作为崇拜的对象,可能从农业起源时即已出现。在大汶口文化的陶尊上就发现了日、月崇拜的图像。在我国的岩画资料中,也有拜日月祭天的场面。
如西藏日土县任姆栋岩画的内容包括太阳、月亮、动物、人物、武器和器皿。有一幅岩刻,高2.7米、宽1.4米,画面表现的是原始宗教为祈求人畜兴旺而进行祭祀活动的宏大场面。画面下部,分九排刻有125个羊头,大约是祭礼的牺牲。这种大量以杀牲为特征的血祭,是早期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动所为。崇拜月亮。
除了在神像上画月亮外,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要供奉月亮。鄂伦春人认为月亮是负责夜间照明、监督野兽行动的值班神。若打不到猎物,他们就在空地上放一个盆子,向月亮叩头,祈求月亮保佑他们打到猎物。发生月食,也要击盆叩头拯救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