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千佛洞石室遗书

公元 1900 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在甘肃敦煌鸣沙山“千佛洞”发现了一大批古写本书。

原来早在晋朝的时候,就有佛教徒在这里开凿山洞,雕刻佛像,建筑寺庙。因佛像和山洞很多,所以人们称之为“千佛洞”。1900 年,有一个叫王圆箓的道士,在修缮洞窟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封闭的暗室,这个王道士就打开了千年宝藏——大批古写本书。

这些“宝藏”都是公元 5 世纪到 10 世纪之间的遗物,很可能当时国防备战乱的缘故,人们把它们封存在洞窟的暗室里。

这批宝藏,大多数是写本书,很多是佛经,还有儒家经典、文字学、医术、地志、小说、词曲、迷信等方面的书籍,好多是过去从未见过的。这些书籍的文字,以汉文为最多,另外还有藏文、西夏文、印度文以及古代中亚一带的文字,是研究我国与中亚历史和文字学无比珍贵的资料。

这个藏书暗室究竟收藏了多少书,至今还没有确切的统计,据有关资料记载,估计不下 4 万多卷。很可惜这个王道士发现以后,不懂得这些宝藏的重要,结果,这些古物陆续地让人盗骗了许多,其中被帝国主义分子,像英国的斯坦因,法国的伯希和骗买最多。后来又被一些官僚学者取去许多。剩下的一部分约 8000 多卷,到 1909 年(宣统元年)才由清政府下令送到北京京师图书馆(现在的北京图书馆)保存。加上后来搜集到的,现存约有一万卷左右。

从敦煌石室遗书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写本书非常丰富,但是也容易毁灭和丧失,因为抄写的书,要想永远流传下来,是非常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