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分支睾吸血病
中华分支睾吸虫病,简称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引起的。其虫体扁,色淡红,似茅头状。长平均 1.5 厘米,宽 0.4 厘米,雌雄同体。虫卵呈椭圆形,似西瓜子。虫卵自宿主体内排出被淡水螺吞入后,在其体内发育为尾蚴,尾蚴自螺体内逸出,钻入淡水鱼或淡水虾中,形成囊蚴,当人和动物吞食了有囊蚴的淡水鱼(虾)时,即可感染。感染后,其成虫寄生在人和动物的肝脏胆管内。
人类感染后,约一个月左右表现出症状:高热,肝脾肿大,眼睛内巩膜黄染,有轻度腹泻、贫血、胆管炎和胆囊炎、浮肿、神经衰弱等。
动物感染后,多无明显的症状,有些有腹泻、高热、可视粘膜黄染等。预防方法:一是管好人、畜粪便。对人和家畜的粪便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不使其污染鱼塘、湖泊、水库等淡水鱼虾生存的环境。二是加强宣传教育, 使人们不吃生鱼或未经煮熟的鱼虾。
本病的治疗以病原治疗和对症治疗相结合。即一方面用吡喹酮、六氯对二苯等驱虫,另一方面注射抗生素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