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社会诚信的基石如何重铸

现在,人们为“诚信”的归来,做了种种的努力。这种努力有着一定的意义。那么,社会诚信的基石如何重铸?

诚信社会基石的重铸,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方式,如行政手段、文化手段、经济手段、法治手段等。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诚信社会基石的重铸,则更有赖于法治手段和道德方式的结合,有赖于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的加强。

一、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道德教化的传统,认为道德教化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良好社会风尚形成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孔子老先生就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孔老先生的意思是说,用政法来诱导百姓,使用刑罚来整顿百姓,百姓只是暂时地免于罪过,却没有廉耻之心;如果用道德来诱导他们,使用礼教来整顿他们,百姓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

罗从彦在《议论要语》中则说: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在罗从彦看来,用道德来教化百姓,是朝廷的首要任务。朝廷如果能用道德来教化百姓,百姓就会知廉耻;百姓知廉耻,社会的风气就好了。

古人之所以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是因为他们充分认识到了道德的感召力量。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太阳和风要比试谁的力量大,正好看到路上走着一位穿棉袄的老头。

他们便约定谁能把老头的衣服脱下来,谁就算赢。

风首先出场,它猛烈地向老头刮去,结果,它越使劲地刮,老头把棉袄就裹得越紧,风无可奈何地败下阵来。

这时,只见太阳出场了。它用温和阳光照在老头的身上,并不断地加温。老头先是解开了纽扣,但还是耐不住热,最后终于脱下了棉袄。

道德教化的作用就像太阳一样,虽然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但却能真正作用于人的内心,使人们自觉自愿地按照道德规范的要求去做。

那么,要培养人们的诚信道德品质,应该如何进行道德教育呢?

(一)大力进行思想宣传教育

现实社会中,有人由于诚信道德知识缺乏,不知道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如何遵循诚信道德规范;有的人诚信道德辨别能力差,在新旧道德的冲突中,分辨不清是非道德,迷失了方向,以至于颠倒了善恶、美丑的界限,导致了思想堕落,道德败坏,结果走向犯罪的道路。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广大公民进行诚信道德知识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诚信道德辨别能力,增强他们的诚信道德信念。

(二)建立诚信道德评价体系

所谓道德评价,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们,直接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通过社会舆论或个人心理活动对自身或他人已经发生的行为所做的善恶性质及价值判断。它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道德法庭”的审判。

道德评价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起着价值导向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新旧观念冲突、新旧利益调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的思想错综复杂,人们的是非善恶评判标准模糊不清的情况下,这种作用就更为显著。

社会迫切需要通过诚信道德评价来帮助人们认清应该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谴责什么;允许什么,限制什么。因此,建立社会主义诚信道德评价体系就成为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通过各种舆论工具,形成以讲诚信为荣,不讲诚信为耻的扶正祛邪的强大道德舆论氛围,使身体力行诚信者受到社会舆论的大力肯定和褒扬,使背离诚信的人受到社会舆论的批评乃至谴责。这必将推动诚信道德建设的发展。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法政系就将诚信引入到了学生的评价体系中。

该系制定了诚实守信承诺书,其中共有九条:考试不作弊、不偷盗、不赌博、不酗酒、不破坏公物、不恶意贷款、不伪造证件、不篡改成绩单等。另外在学校内不能留宿异性、做网络的文明使者、不发送电脑病毒、不编造一些虚假的新闻、不偷看他人的电子邮件等。要求在校学生必须做到,用自己的人格和信誉担保,不能违背这九条。这九条其实都是做人的根本的道德和品质。要求每个学生在承诺书上签字。承诺书共三份,自己留一份,给家长送一份,系里要备案一份,每学期对他的诚实守信情况进行鉴定。

该系副书记刘威介绍说:“我们没有搞承诺书之前,有作弊的情况,有偷盗的情况,也有留宿异性的情况;但我们搞了承诺书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一例违反承诺书的情况,也就说明学生对自己的信誉和人格还是比较看重的,关键是看你怎么引导他,怎么采取办法积极来做这样的事。”

二、建立健全法规制度

现在的人们只要一谈到诚信问题,都会说外国人讲诚信,似乎外国人的道德水准比咱们中国人高出许多。其实,外国人能自觉地讲诚信这是事实,但他们的整个道德水准并非比咱们国人高多少。说句有些显得夜郎自大的话,当我们的黄河长江已经哺育出绚丽的纺织花朵,浇淬出锐利的宝剑的时候,泰晤士、莱茵和密西西比河上的居民,还裹着树叶、拿着石制的武器在漫漫的原始森林里徘徊。

辉煌的物质文明,必然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因此,高尚的道德品质就格外为我们中华祖先所看重,尤其是对于诚信,更是推崇备至。不论是儒家还是道教,乃至法家,都极为看重诚信的价值。孔子认为“民无信不立”;荀子说“养心莫善于诚”;墨子提出“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道家的老子说:“轻诺必寡信。”庄子重视“本真”:“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法家韩非子则认为“巧诈不如拙诚”。

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影响和教育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显而易见,我们炎黄子孙的道德水准不会比外国人低的。

7

区别对待       新华社发       王威 作

既然我们国人的道德水准不比外国人低,那为什么我们的国人不能像外国人那样自觉地讲诚信呢?请听西方人是怎样说的。西方人说:“总统是靠不住的,唯一可靠的是制度”。原来,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缺乏健全的法制环境来保障诚信。

在国外,信用状况是依靠严密的法制环境来保障的,谁破坏诚信,谁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如果有人在银行借款到期不还,那么,以后他到任何一家银行借款,都会碰壁,甚至他找工作都要受影响,甚至他买保险的保费都要比他人贵,贷款的利率也要比别人高。据一位在美国工作的朋友说,6年前,他有一笔92美元的账单没有付,后来这事他自己都忘了。结果2001年他买房子到银行贷款时,15年期的固定贷款利率是7%,而他却要付7.5%,因为银行在他的信用记录上记录了那笔欠款,结果,他不得不为此多付几千美元的利息。

看来,我们要想让诚信能够有效地被遵守,必须建立健全法规制度,用完善的法规来保证诚信规则的实现。

(一)完善的法规制度是达到诚信的最经济的方式

在17世纪至18世纪时,英国运送犯人到澳大利亚,规定按上船时犯人的数量给付私营船主费用。因此,私营船主们为了牟取暴利,便不顾犯人的死活,将犯人像沙丁鱼一样塞满船舱。由于犯人人数过多,使得船舱内的环境极为恶劣,许多犯人在中途便命丧黄泉。更为恶劣的是,有的私营船主们有时刚一出海,就将犯人活活扔进海里。

针对这种现状,英国政府制定了一个新的政策。他们规定按照到达澳大利亚活着的犯人数量来支付费用。这样一来,私营船主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让尽可能多的犯人活着到达目的地。

结果,后期运往澳大利亚的犯人的死亡率大幅降低,最低时只有1%,而原来最高时,可达94%。

运往澳大利亚犯人的死亡率高低,说明了法规制度是否完善的重要性。规定按上船时犯人的数量给付私营船主费用,死亡率可高达94%,说明法规制度不完善;规定按照到达澳大利亚活着的犯人数量来支付费用,死亡率最低时只有1%,说明法规制度的完善。显而易见,达到诚信目标的最经济的方式,就是要有完善的法规制度。

(二)完善的法规制度是保障诚信实现的有效手段

古人云:“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诚信目标的实现,也必须有法制来保障。要通过立法、执法建立诚信的规范和失信惩罚机制。通过这一机制,使失信者受惩罚。在国外,失信的人是要为此而付出代价的。比如,一个留学生在德国的地铁,发现护栏很矮,就自以为聪明地逃票跃栏而入。但是,找工作时麻烦来了,用人企业说,你这个人连地铁票都逃,谁敢录用你?

又如,有100多年历史的法国保姆协会成立前,总有一些雇主虐待保姆。保姆们联合起来成立了协会,对所有的长期雇主进行声誉记录。那些有劣迹的则不被推荐服务,这下雇主们再也不敢随意欺侮保姆了。这就是失信惩罚机制的作用。而作为企业更是有严格的信用记录,如果被列上黑名单,没有人会和你做生意。

三、创造诚信的文化环境

记得一位名人说过:“人可以创造环境,环境也能创造人。”诚信也是如此。人可以创造诚信的文化环境,诚信的环境也能“创造”诚信的人。

(一)诚信的环境很令人担忧

我们从懂事的时候起,就被教育说,做人一定要讲诚信,但同时我们也被一些不讲诚信的事情所包围着。诚信的环境很令人担忧。

别的不说,就拿父母教育小孩子的事情来说吧,绝大多数的父母都在子女面前扮演了不守诚信的启蒙老师的角色。

孩子考试前,父母承诺说:“你如果能考全年级第一名,我奖励你三百元钱。”孩子听了很高兴,开始努力学习。考试后,孩子交上了合格的答卷,但父母却食言了:“你就该考第一,我们哪有那么多钱给你。”

母亲要出门,孩子哭着闹着也要跟着去。母亲哄她说:“别哭,等妈妈回来给你买个布娃娃。”孩子不哭了,高兴地等妈妈给她带个布娃娃回来。可是,等妈妈回来时,却两手空空,布娃娃还在商店里摆着呢!

这食言的父母就是不诚信的“老师”。在这样的“老师”教育下,子女也会效法而行。

即使是学校的老师,有时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让学生绕开诚信。如某小学练习续写作文:“一天,我穿着新衣服去上学,结果,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结果,写自己在公共汽车上跟小偷搏斗,新衣服被小偷撕破了的同学得了最高分;写自己扶老奶奶横过马路,老奶奶的呕吐物将自己的新衣服弄脏了的同学也取得了好成绩;但写同桌不小心用圆珠笔油将自己的新衣服染脏了的同学却落得不及格。老师的评语是:“选材没有积极意义,故事太平淡,主题没有深意。”

这里,语文老师就是不自觉地让学生们绕开了诚信。如果我们稍动动脑筋就会明白,凶狠的小偷怎么可能只撕衣服不伤人?宽宽的马路,老奶奶恶心了怎么不往马路上吐,却偏偏往帮助自己的人的新衣服上吐?显然是有悖常识的。而同桌不小心用圆珠笔油将自己的新衣服染脏了,则是可能发生的事。

但是,遗憾的是,语文老师却给这些不真实的故事得了高分,而给真实的故事判了低分。这分数无疑表明了老师对作文内容的评价态度。老师的这种态度也无疑会对学生的思想起着导向作用。

由此可见,加强社会的诚信建设,还必须构建一个良好的诚信环境。

(二)诚信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名叫曾参。他很有学问,还写过书。曾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检查自己和别人商量的事情是不是忠诚地去办了;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用了;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认真地复习了。

曾子不但这样说,而且也是这样做的。曾子为儿子杀猪的故事就是他的诚信实践。

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买东西。她的小儿子也要跟着去。母亲不让他去,他就在后面哇哇地大哭起来。母亲哄着他说:“好孩子,你回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炖猪肉给你吃。”

孩子听说等妈妈回来有猪肉吃,就立刻不哭了。这话也被曾子听见了。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听见曾子在霍霍地磨刀,像是真要杀猪的样子,不禁扑哧地笑了,急忙上前劝阻说:“我说杀猪,只不过是哄孩子玩玩,你倒认真起来了,真要杀猪给他吃。这不过年不过节的杀什么猪?”

曾子说:“不能和小孩子随便开玩笑。孩子小,还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事事处处都模仿着父母的言行,听父母的教诲。现在你向他说谎话,这是教孩子撒谎呀。母亲现在说谎,孩子长大也要向别人说谎,不能这样教育孩子。所以,即使不过年不过节也要把猪杀了给他吃。我们要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

曾子的妻子听了,点了点头,认为曾子说得对。曾子就把猪杀了,曾子的妻子也按自己说的去办,炖了猪肉给孩子吃。

能像曾子这样讲求诚信的人,在世上可能是寥若晨星。一般人肯定认为,小孩子吗,哄哄就算了,哪值得那么认真。说给他杀猪吃就杀猪吃,这还了得!

这也许就是我们现在诚信成为稀缺资源的重要原因之一。人们没有意识到,诚信教育必须从孩子抓起。正如曾子所言,“孩子小,还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事事处处都模仿着父母的言行,听父母的教诲。现在你向他说谎话,这是教孩子撒谎呀。母亲现在说谎,孩子长大也要向别人说谎。”

在曾子看来,对孩子的诚信教育价值远比一头猪重要得多。因此,他必须兑现承诺。即使损失一头猪,也不能让孩子生活在失信的环境中。

对比曾子,我们现代人要脸热愧疚得多。我们为人父母,答应了孩子的事有几人认真地履行了诺言?又有几人想到家长是孩子诚信的老师?

由此看来,“曾子因承诺而为儿子杀猪”的故事流传千古而不衰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让人们重视诚信的价值

华盛顿的父亲有一棵心爱的樱桃树。一天,他有事外出,华盛顿在家不小心,误把这棵樱桃树给砍了。父亲回来见此情形,非常生气,把孩子们叫到面前,追查此事。

面对发怒的父亲,华盛顿勇敢地承认是自己砍了那棵樱桃树。

父亲听了儿子的话,马上转怒为喜,直夸华盛顿是个诚实的好孩子。

华盛顿的父亲无疑是个好父亲。因为他知道,孩子的诚实比他心爱的樱桃树要珍贵得多。因此,他转怒为喜,夸奖孩子的诚实。

与华盛顿的父亲相比,我们这些“老外”也会感到脸红不安。因为在我们一些人看来,心爱的樱桃树被砍,是绝对不可以的,即使不是巴掌伺候,也应该怒加训斥。不能一承认是自己砍的,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啦。

这也许就是我们现代许多人犯了错误而不敢勇于承认,总是遮掩搪塞的根源之一。

当一个人诚实地承认了错误而得不到他人的谅解,反而会招致训斥怒骂时,他就会放弃诚实而选择说谎。久而久之,诚实就远离了他的内心,而说谎就会成为他的必定选择。

四、汲取古代诚信的文化精华

虽然古人也有不讲诚信之人,但“诚信”仍始终是古人们所奉行的行为准则。千百年来,古人奉行的,主要是以下的诚信准则:

(一)忠信为做人的根本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老先生就谆谆告诫他的弟子:“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只有忠诚,讲信义,才能在社会上立足生存,否则,他就难以生存发展。

孔子所倡导的忠信观念是封建道德标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此为标准,人们以对君主忠诚、对国家忠诚、对百姓忠诚、对朋友忠诚为荣,以背叛君主、背叛国家、背叛百姓、背叛朋友为耻,并不惜用生命来殉“忠信”二字。

隋义宁二年(618年),炀帝困守江都,权臣宇文化及乘乱杀死了炀帝。百官都来朝堂向他表示祝贺,唯独给事郎许善心没有来。他的侄子许弘仁知道这事后,立即快马加鞭跑来对他说:“天子已崩,宇文将军摄政,阖朝文武咸集,天道人事自有代终,何预于叔而低回若此!”听了许弘仁的话,许善心大怒,始终不肯前去。

宇文化及派人将许善心抓到朝堂,但不久又将他释放了。许善心被放后,没有按臣子见君主的礼仪告辞。见此情形,宇文化及大为恼火。便又让人把许善心抓回来杀掉了。

此时,许善心的母亲范氏已经92岁了。她抚着儿子的棺木,却不流泪。她说:“能死国难,吾有子矣!”于是,绝食十余天而死。

唐武德四年(621年),刘黑闼攻陷了定州,将唐总管李玄通抓获。刘黑闼赏识他的才华,想拜他为大将,但遭到李玄通的严词拒绝。

李玄通被囚禁时,其原下属带着酒肉来探视他。饮酒之间,李玄通对守卫人员说,他想舞剑助兴。守卫人员答应了他的请求,并解下身上佩带的剑,交给了他。

李玄通舞完剑,叹息说:“大丈夫受国厚恩,镇抚方面,不能保全所守,亦何面目视息世间哉!”说完,便自杀身亡。

当然,古人的忠君不乏愚忠的成分,对这种愚忠不值得赞赏,但是,对国家忠信,对百姓忠信,对朋友忠信则是值得效法的。明朝初年的道同,就是一位对国家、对百姓忠信的刚正官员。

明朝洪武年间,道同出任广东省番禺县知县。知县虽然为一县之父母官,但还有他管辖之外的权力系统,这就是军队和贵族。

这番禺县以往治安极差,当地的土豪劣绅、地痞流氓为非作歹。老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道同上任后,不畏强暴,立即制定了整顿治安、打击地方恶势力的措施。他将巧取豪夺的市霸押上街头,戴枷示众。

由于他措施得力,又一身正气,铁面无私,所以没过多久,地方的恶势力的气焰便被打了下去。对此,当地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然而,随着永嘉侯朱亮祖被派来镇守广东之后,番禺的恶势力又抬头了。朱亮祖是朱元璋打天下时的开国功臣。他虽然勇猛善战,但粗暴蛮横。他到广东上任之后,便仗着自己与朱元璋的交情,仗着自己功高势大,为所欲为,不把地方官看在眼里。加上生性贪婪,所以没过多久,他就被当地的恶势力收买了,成了恶势力的靠山。

一天,番禺有几个地痞流氓因在市场上横行霸道,被道同抓了起来。其亲信便暗中送钱物给朱亮祖,恳求他疏通放人。

朱亮祖收了钱财,第二天便在府中摆下了“鸿门宴”,“宴请”道同。朱亮祖自忖:以自己的显要身份“宴请”这个七品芝麻官,已经给足了他面子。自己话不用多说,只要轻点一句,他就会乖乖放人。没承想,朱亮祖遇到的是一位执法甚严的清官。在道同看来,只要是没有道理的事,不管来头多大,都要顶住不办。因此,他“不识抬举”,竟厉声问道:“朱大人,您作为王公大臣,怎么能是非不分,受小人役使呢?”

朱亮祖见道同不识抬举,恼羞成怒,先是派人砸毁了枷锁,把那几个地痞流氓放了,随后,又寻了个差错,狠狠抽了道同一顿鞭子。

此后,又发生了好几起类似的事。对于朱亮祖的所作所为,道同实在是气不过。于是,他便将朱亮祖的恶劣行径逐条写了下来,上奏朱元璋。

然而,道同哪里知道,朱亮祖已经恶人先告状,早就给皇帝送上了一份密告,诬陷道同在番禺称王称霸,为非作歹,乱用刑罚,要求皇上严惩道同。

朱元璋看到朱亮祖的奏折,信以为真,立刻派人传旨,将道同就地砍头。

传旨的人刚走,道同的奏折也到了。看了道同的奏折,朱元璋明白了内情。他想,道同这么一个小官,却敢冒死顶撞其顶头上司,状告其不法行为,可见这是一个刚正不阿的可用之人。于是,他又急忙派遣使者去赦免道同。可惜,当怀揣赦免道同圣旨的使者到达番禺时,道同已经被砍掉了头颅。

听说道同被处死,番禺的百姓都很悲伤。为了纪念道同,人们用木头刻了道同的雕像,放在神龛中来供奉他。

百姓的心是清楚的,他们知道道同是为他们而死的,因此,他们刻了道同的雕像来纪念他;朱元璋在见到道同的奏折后,也是明白的,他知道道同是为治理国家、管理社会而敢于犯上的,于是,在第二年的九月,朱元璋把朱亮祖召到京城,将他活活用鞭子抽死。

不管是李玄通还是道同,他们都是把“忠信”作为做人的信条,即使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

(二)做生意必须诚实不欺

我们国人从事商业活动由来已久,据《易·系辞下》云,早在神农氏时代,就有“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交易活动。只不过是当时还处于以物易物阶段。

在长期的商业活动中,人们将“生财有道,以义为利,方能财源茂盛”视为信条,将“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作为经营商业活动的座右铭。因此,不论是大商号还是一般人的小宗买卖,都能本着诚实不欺的原则。明山宾就是一般人的代表。

明山宾是南北朝时的一个贫寒的读书人。他除了父亲留下的一条黄牛,别无他物。

一年春天,正值青黄不接,家里揭不开锅,明山宾只好把牛牵到集市上去卖。

明山宾来到市场上一看,人家的牛又肥又壮,自己的牛因缺草少料,显得又瘦又小。等了半天,连个问价的人都没有。

天已过午,总算有了个买主。那人看这牛的骨架倒可以,又见明山宾要价不高,就把牛牵走了。明山宾也拿着钱往家走去。

他刚走出集市不远,忽然想到:这头牛从前害过蹄疾,费了好大的劲才治好。如今换个新主人,不知正确使役,倘若过累或者牛棚过于潮湿,蹄疾就会复发,到那时,人家岂不等于买回一头废牛?于是,他急忙跑回去找那个买牛的人。

明山宾见到那个买牛的,把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还说了使役、饲养的方法。不料,那个买牛的却要明山宾退一部分钱,并说不然就不买这头牛了。明山宾没有争执,就退给了那个人一部分钱,然后转身走了。这件事传开来,人们都称赞明山宾的诚实品德。

在有些人看来,明山宾肯定有点傻。王婆卖瓜还自卖自夸,他可倒好,卖出去的牛还追着告诉买主牛的缺点,以至于少卖了不少钱。然而,绝大多数人不会这样认为,他们更赞赏的是他的诚实品质。正因为他的诚实品质,明山宾才历经千年而不朽,其诚实的故事为人所流传。

(三)与人交往要言而有信

说话算数、一诺千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孔子说:“民无信不立”;文子说:“同言而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诚,诚在令后。”魏徵说:“言而不行,言无信也;令而不从,令无诚也。不信之言,无诚之令,为上则败德,为下则危身。”(《贞观政要》)

上述这些话虽然表达形式不同,但是内容核心是相同的,就是不论是一国之君,还是平民百姓,说话都要讲信用,说到做到。否则,就是败德之人。因此,言而有信成为了古时人们相互交往的主要道德标准,成为了衡量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的重要标准尺度。

言而有信的人被人称为君子。如季札。季札是春秋时代吴国人。他诚实守信,博学多才,深受人们喜爱。

一次,季札奉命出使列国。当他途经徐国时,受到了徐国国君徐君的热情款待。俩人一见如故,谈得十分投机。

谈话中,季札发现徐君的目光不时投放到自己随身佩带的宝剑上,就解下宝剑,让徐君仔细观看。

季札佩带的宝剑不同寻常,整个剑鞘由金玉镶嵌而成,宝剑上雕刻有栩栩如生的龙凤图案。当季札将宝剑从剑鞘中抽取出来时,只见寒光闪闪。徐君不由得连称“好剑!好剑!真是一把好剑!”

季札见徐君这么喜欢这把宝剑,很想把剑送给徐君作为纪念物。但这把宝剑是自己作为国家使节的信物,出使列国必须佩戴着它,自己出使的任务还没有完成,自然不能把它赠予别人。

徐君虽然深爱这把宝剑,但他知道季札的难处,所以也没有向季札开口。

几天之后,季札离开了徐国。临行前,徐君送给了季札许多自己珍藏的宝物,让他留作纪念。望着难舍难分的徐君,季札在心里说:“徐君,等我出使归来,我一定要将这把宝剑送给你。”

数月之后,季札出使归来,又来到了徐国。他一到徐国,就立即去见徐君。但他却得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徐君在不久前已经离开了人世。

季札痛苦地来到了郊外徐君的墓地。他含泪站在徐君的坟前,用低缓的声音说道:“徐君,我来迟了,请您收下这份迟到的礼物吧!”说着,就解下宝剑,将它悬挂在墓前的松树上。并吩咐守墓的人好好守护这把宝剑。

站在季札身边的随从,对季札的行为有些不解:“徐君已经不在了,您为什么还要将这把宝剑挂在这儿呢?”

季札对他说:“我在心里早已许下诺言,要在回国时将这把宝剑赠予徐君。现在徐君虽然离开了人世,但我必须要信守诺言。”

季札挂剑的事情传开之后,人们无不敬佩他的诚实守信品德。

五、虚心学习国外的诚信品质

以往,我们曾经片面地认为,西方社会道德沦丧、尔虞我诈。事实上,西方世界有其道德沦丧、尔虞我诈的一面,但也有其诚实守信文明的一面。而就广大西方人民来说,其“平均”道德水平,绝不在目前我们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之下。因此,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在进口西方科学技术、物质文明的同时,也需要进口一点良好的精神文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那么,西方人在为人处世方面是怎样讲诚信的呢?

(一)不因小利而欺骗他人

西方也有骗子,我国在对外贸易中,上当受骗吃赔账的生意也不在少数。但就其大多数西方人来说,在经营活动中,还是很讲信誉规则的。住在芝加哥的一位程女士曾讲述了她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有一次,程女士按照报纸广告找到一个美国人家里去买二手车,车主夫妇不但介绍了车子的性能,也如实说明了车子的小毛病。

正商谈间,突然从屋里一连串跑出三个小孩,最前面一个也大约不过十岁,他急切地问他妈妈:“你们把车子的毛病告诉人家了没有?”听到他妈妈肯定的回答以后,他们才一溜烟地跑回去。

都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但这位卖车的美国人却不是“王婆”这样的人。他们诚实地把自己车子的毛病告诉购买者,不为小利而欺骗购买者。更难能可贵的是车主夫妇的孩子,年纪虽小,但在诚信的问题上却表现出我们许多大人所不具备的品质。可以想见,这家美国人有着良好的诚信教育环境。

(二)遵守诚信从小事做起

西方人守时是有传统的。请看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的故事: 1779年,康德准备到一个名叫珀芬的小镇,去拜访朋友彼特斯。他曾写信给彼特斯,说3月2日上午11点前到彼特斯家。

3月1日,康德到达了珀芬小镇。彼特斯家住在离小镇12英里远的一个农场里。第二天一早,康德便租了辆马车前往彼特斯家。在小镇和农场间有一条河。当马车来到河边时,车夫却发现桥坏了,马车无法通过。

康德看了看桥,发现中间已经断裂。河虽然不宽,但很深。他焦虑地问车夫:“附近还有别的桥能走吗?”

“有。在上游6英里远的地方。”车夫回答说。

康德看了一眼表,已经10点钟了。他问车夫:“如果走那座桥,我们什么时间能够到达农场?”

“我想要12点钟。”

“可如果我们从这座桥上通过,最快什么时间能到?”

“用不了40分钟。”

“好!”康德跑到河边的一座农舍里,向主人打听说:“请问你的那间小屋要多少钱才肯出售?”

“给200马克吧!”

康德付了钱,然后说:“如果您能马上从小屋上拆下几根长木板,20分钟内把桥修好,我将把小屋赠送给您。”

农夫把两个儿子叫了来,按时完成了任务。

马车快速地过了桥,10点50分赶到了农场。在门口迎候的彼特斯高兴地说:“亲爱的朋友,您真准时。”

遵守时间约定,表面上看是小事一桩,而实际上,表明的却是一个人诚信的品质。

(三)自觉自愿地遵守诚信

西方人遵守诚信道德,除上述表现外,更重要的还在于他们能自觉自愿地遵守诚信。

比如在英国,上火车没有人检票,只要到窗口买好票就行,站台绝对开放,但却没有人逃票。在英国某大学实验室,领取黄金等贵重物品做实验,只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领取,没有专人监督、管理。

在瑞士,人们也都是自觉地遵守诚信。瑞士的管理水平在全世界是闻名的。在瑞士,规章制度很多,比如,晚上10点以后不能大声喧哗;星期天不能开割草机;垃圾要分门别类按规定的时间放在规定的地点。对于这些制度,每一个瑞士人都能自觉自愿地遵守。

不仅如此,对于那些不守制度的外国人,瑞士人还会自觉地担负起“居委会老大妈”的职责,客气地劝告制止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