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八面受敌法

这是一种精读和研读的重要方法,源于苏轼。《孙子兵法》有个原则, 叫“我专而敌分”。如果八面受敌,则不应八面出击,而要集中优势兵力, “以众击寡”,一次次地分割包围,各个击破敌人。苏轼读书运用的就是这种方法。他向人谈他读《汉书》的经验时,讲了“八面受敌”法,说每读一遍,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一遍又一遍地读,达到“事事精核”,全面弄通。后来,苏轼在写给远方友人求教读书方法的信《又答王庠书》中,对“八面受敌”法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其意是: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人在读书时往往感到处处都是有用的知识,犹如八面受敌。但人的精力有限,“不能兼收尽取”,若泛泛而读,则一无所获或收效甚微。所以,愿意学习的人, 每次读书的时候,只应抓住一条主线,集中注意一个问题。比如读历史书, 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和贤者的影响,那么就要从这个角度专读,不要考虑其他方面。再要探究典章制度,也是一样,另读一遍。这样一遍一遍地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化整为零,逐次弄清事物的各个侧面,自然就容易把握全书的精华。以后即使“八面受敌”(遇到多方面的难题),也可迎刃而解。

对比可见,“八面受敌”法与“提要钩玄”法恰好形成互补关系。前者“作一意求之”,从局部入手;后者抓主要矛盾,从全局着眼。两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目的都在于掌握系统而全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