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式”读书法

从系统论角度看,不同学科,不同系列的科学知识或书籍,都有一个系统性、科学性的内在逻辑联系,都由一定的知识结构序列所组成,呈现出一定的带有规律性的框架形式。根据这一原理,读书时将有关同类或相近内容的书籍、文章或知识系列,通过有条理的比较分析、归纳,整理成范围大小不一的一个个“框架”;读书过程中将随时遇到的内容,分别纳入到对应的“框架”之内。这样做,不但能加强理解,有利记忆,而且能思路明确,层次结构鲜明。用这种方法读书,就叫做“框架式”读书法。

常人读书,不懂“框架”方法,只是拿来便读,读过便了。问他书中写些什么,只有轮廓印象,哪里也说不清楚。如读小说,若能事先按其要素、主题、情节、结局、特色等列一框架,每读一部分,略加思索总结,读完后将全书内容加以分析研究,过一下“电影”,再分别把有关内容填入框架, 就能得到系统提高。这样久而久之,便能找到自学的规律。

读论题接近的论文,可根据论文的要求、特点与写法列成这样一个框架。

论题

论点

论据 论证及其结构方法

将所读论文经过分析综合,归纳、整理填入框架表,即可条理清晰,内容充实地把握文章内容。

又如,学语法,要想掌握不同句子的类型、格式、成分等内容,也可列出不同形式的框架进行比较,如下图:

“框架式”读书法 - 图1

这个句子结构模式图,横粗线代表一个完整的句子;双竖线(‖)前是主语部分,主词前又有定语;双竖线至单竖线(|)之间是谓语部分,谓语前又有状语;单竖线后是宾语或补语部分,它们又分别带有定语、补语;结构助词“的”、“地”、“得”分别是定语、状语和补语的标志。读书时, 任意拿出一个完整句,都可套入这个框架里,分别找出部分里的主要词、附加词及其词性。经这样多次分析研究,自然就把握了分析句子的规律,提高修改文章的水平。

不同系列的知识结构框架,一般都有高度的概括性与普遍的适应性,体现着知识的规律。如果经常使用这种读书方法,不但理解深、记忆强,对培养思维力与创造力更是大有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