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时期——将帅风云

秦汉至隋唐是我国历史上的中古时期。在封建社会初步确立的秦汉时期,战事不断,将军的重要性凸显。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军事力量,千方百计选拔人才,一批骁勇善战之将脱颖而出。随着政治和战争格局的演变,武将的地位在战乱中得以提升。尤其是在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时期的隋末唐初,猛将亮剑,在一定意义上确立了一个王朝的大业。

中古时期的这些将帅,能征惯战,忠君报国,为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马功劳,更为后世为将之道建立了精神坐标。

中华第一勇士蒙恬

蒙恬(?~公元前210年),祖籍齐国,今山东省人。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

他收复河套地区,是祖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曾经修筑长城,在北部边陲防御匈奴多年,威震北方,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

蒙恬出身于一个世代名将之家。祖父蒙骜为秦国名将,在秦昭王手下,官至上卿。蒙恬成长于武将之家,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自幼胸怀大志,立志冲锋陷阵,报效国家。他天资聪颖,熟读兵书,逐渐培养了较高的军事素养。

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亲率大军攻破齐都,实现了秦始皇梦寐以求的全国统一。蒙恬也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成为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

正当秦国都城咸阳城里欢庆胜利的时候,秦国北部边境传来匈奴频繁骚扰并大举南侵的消息。匈奴军队杀人放火,抢劫牲畜财物,边疆人民苦不堪言。这时,秦国刚刚统一,人心思定,军民厌战。

蒙恬不顾连年征战的辛劳,接受北逐匈奴的命令,开赴河套一带。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以蒙恬为帅,统领30万秦军北击匈奴,日夜兼程赶赴边关。扎下大营后,蒙恬一边派人侦察敌情,一边亲自翻山越岭察看地形。第一次交战,就杀得匈奴人仰马翻,四散溃逃。

公元前214年的春天,蒙恬跟匈奴人在黄河以北,进行了几场战争,匈奴主力受重创。这几场战争最具决定性的意义,匈奴人被彻底打败,向遥远的北边逃窜。蒙恬并没有辜负众望,勘定河套,打得匈奴魂飞魄散。

经过河套之战,当时的秦军再无敌手,蒙恬也一跃成为秦帝国最为出色的将领。蒙恬勇敢作战、出奇制胜、击败匈奴的大战,是他一生征战的最大的一次战绩,人们称赞他是“中华第一勇士”。

在战争这期间,还发生了蒙恬和扶苏的一段友情插曲。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了巩固其政治统治,施行严酷的暴政。一场天下读书人的灾难席卷中华大地。

秦始皇大举焚书坑儒,他的长子扶苏竭力阻止,秦始皇非但不听,反而把他贬到边关,让他监督蒙恬守卫边疆。从此,扶苏和蒙恬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扶苏初到边关,甚为苦闷,蒙恬劝告他说,既来之则安之,守边也很重要。扶苏感到蒙恬待他诚恳热心,便安下心来协助蒙恬训练军队。两人甚是投机,便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这为蒙恬的含冤而死埋下了伏笔。

在蒙恬打败匈奴,拒敌千里之后,带兵继续坚守边陲。他根据“用险制塞”以城墙来制骑兵的战术,调动几十万军队和百姓筑长城。

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防护城墙连接起来,建起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长达5000多千米的长城,用来保卫北方农业区域,免遭游牧匈奴骑兵的侵袭。

蒙恬又于公元前211年,发遣30000万多名罪犯到兆河、榆中一带垦殖,发展经济,加强军事后备力量。蒙恬又派人马,从秦国都城咸阳至九原,修筑了宽阔的道路,克服了九原交通闭塞的困境。

蒙恬还沿黄河河套一带设置了44个县,统属九原郡,建立了一套治理边防的行政机构。蒙恬和公子扶苏还曾经多次上书秦始皇请求减免徭役,同时,和扶苏商议如何合理安排人力,来减轻徭役。

蒙恬的这些措施,不但加强了北方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更重要的是对于调动军队,运送粮草器械物资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风风雨雨、烈日寒霜,蒙恬将军驻守九郡10余年,威震匈奴,受到始皇的推崇和信任。然而,英雄背后往往都隐藏着各色的小人,致使很多英雄经常不是战死在沙场,而是饮恨不能善终。

蒙恬的死可以说是带着悲壮、无奈与叹惋。

早在蒙恬被封为将军时,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崇,蒙恬担任外事,蒙毅常为内谋,当时号称“忠信”。其他诸将都不敢与他们争宠。蒙毅法治严明,从不偏护权贵,满朝文武,无人敢与之争锋。

有一次,内侍赵高犯有大罪,蒙毅依法判其死罪,除去他的宦职,但却被秦始皇给赦免了。从此时起,蒙氏兄弟便成了赵高的心病。

公元前210年冬,秦始皇赵政游会稽途中患病,派身边的蒙毅去祭祀山川祈福,不久秦始皇在沙丘病死,死讯被封锁。

此时担任中车府令的赵高想立公子胡亥,于是就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立胡亥为太子。因早先赵高犯法,蒙毅受命公正执法,引起赵高对蒙氏的怨恨,因此,黑手就首先伸向了蒙氏。

秦始皇死后,赵高担心扶苏继位,蒙恬得到重用,对自己不利,就扣住遗诏不发,与胡亥密谋篡夺帝位。他又威逼利诱,迫使李斯和他们合谋,假造遗诏。

“遗诏”指责扶苏在外不能立功,反而怨恨父皇,便遣使者以捏造的罪名赐公子扶苏、蒙恬死。

扶苏自杀,蒙恬内心疑虑,请求复诉。使者把蒙恬交给了官吏,派李斯等人来代替蒙恬掌兵,囚禁蒙恬于阳周。

胡亥杀死扶苏后,便想释放蒙恬。但赵高深恐蒙氏再次贵宠用事,对己不利,执意要消灭蒙氏,便散布在立太子问题上,蒙毅曾在始皇面前毁谤胡亥。胡亥于是囚禁并杀死了蒙毅,又派使者前往阳周去杀蒙恬。

使者对蒙恬说:“你罪过太多,况且蒙毅当死,连坐于你。”

蒙恬说:“自我先人直至子孙,为秦国出生入死已有3代。我统领着30万大军,虽然身遭囚禁,我的势力足以背叛。但我知道,我应守义而死。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不敢辱没先人的教诲,不敢忘记先主的恩情。”

使者说:“我只是受诏来处死你,不敢把将军的话传报皇上。”

蒙恬长叹道:“我怎么得罪了上天?竟无罪而被处死?”沉默良久又说,“我的罪过本该受死,起临洮,到辽东筑长城,挖沟渠一万余里,这其间不可能没挖断地脉,这便是我的罪过呀!”

于是吞药自杀。

[旁注]

上卿 古代官名。在秦代,“三公九卿”是秦代官制的总体构架。秦代的“三公”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史。秦代的“九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即上卿、中卿、下卿。

河套 一般指贺兰山以东、吕梁山以西、阴山以南、长城以北之地。包括宁夏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的部分地区,今分属宁夏、内蒙古、陕西。黄河在这里先沿着贺兰山向北,再由于阴山阻挡向东,后沿着吕梁山向南,形成“几”字形,故称“河套”。

扶苏(?~公元前210年),姓嬴,是秦始皇的长公子。后被赵高、李斯等人谋杀,改立公子胡亥为帝。扶苏素有贤名,天下尚不知扶苏已然冤死,或有言“少子,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后来陈胜、吴广起事反秦二世之时,便假称“公子扶苏”起兵,以号召响应的武士。

长城 蒙恬所筑长城是秦始皇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秦长城它西起临洮,即今甘肃省岷县、东至辽宁省辽东筑长城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它像一条蜿蜒的巨龙盘亘静卧于崇山峻岭之间。远远望去,雄伟壮观,气势非凡。

蒙毅(?~公元前210年),为秦朝大臣蒙恬之弟,职位廷尉,主掌刑罚及监察朝臣。蒙毅是秦始皇的上卿,在始皇帝晚年,他是最被信任的大臣之一。出行做秦始皇的参乘,入则在皇帝的御前。后被赵高害死。

李斯(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08年),又名李通古。生于战国末年楚国上蔡,即今河南省上蔡西南。秦朝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此后参与制订了秦朝的法律和完善了秦朝的制度。后世多有褒名。

胡亥(前230~公元前207年),嬴姓,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最小的儿子),公子扶苏的弟弟。是秦朝的二世皇帝。后人多称秦二世,也称二世皇帝。在位期间实行暴政,激起了前209年的陈胜、吴广起义导致秦朝灭亡。

[阅读链接]

公元前223年的一天,蒙恬打猎在时见一只兔子的尾巴在地上拖出血迹,他灵机一动,剪下一些兔尾毛,回来后插在竹管上试着写字。

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又试几次还是不行,就随手扔进门前的石坑里。

有一天,他无意中捡起那支被扔掉的兔毛笔”,发现兔毛变得更白了,往墨盘里一蘸,兔尾竟变得非常“听话”,写起字来非常流畅。原来,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质,经碱性水的浸泡,兔毛的油脂去掉了,变得柔顺起来。

传说这就是毛笔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