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臣巨擘岳钟琪

岳钟琪(1686年~1754年),字东美,号容斋。生于平番,即今甘肃永登。清朝名将。谥号“襄勤”。

岳钟琪堪称武臣巨擘,他一生戎马,尤其在平西藏、定青海的战役中,功勋卓著,为维护国家统一,稳定和开拓边疆作出了重大贡献。

岳钟琪自幼熟读经史、博览群书、说剑论兵、天文地理、习武学射,样样精通。他20岁从军,从此开始了戎马倥偬的军事生涯。

1719年,准噶尔部策旺阿拉布坦遣将袭击西藏,康熙令十四皇子胤禵为大将军,噶尔弼为定西将军,岳钟琪为先锋,进行征讨。当时的岳钟琪33岁,英姿勃发,文武兼备,智勇双全,且与士兵同甘共苦,上下一心,士气高涨,锐不可当。

岳钟琪率军,日夜兼行,风餐露宿,刀光剑影。

有一次,他带600人去抚定里塘、巴塘的反叛,但当地长官达哇兰坚持反叛立场,拒不接受安抚。于是,岳钟琪当机立断,将其拘捕并斩于军前,杀散叛乱分子3000余人。此举的威慑效果使得其他反叛各部相继献户籍,请求归降。当地叛乱很快平息。

1720年,这年已经是进军西藏的第二个年头了,定西将军噶尔弼令岳钟琪带4000人为前锋,先行到达昌都待命。

岳钟琪率军到达预定地点后获悉,叛军已调集部队扼守三巴桥,以阻击清军西进。昌都距叛军驻地300千米,中间隔着怒江天险,三巴桥则是进藏第一险,敌若断桥,则守隘难于飞越。

面对新的情况下,岳钟琪果断决定,乘敌未稳先发制之。遂令懂藏语的士兵30余人,穿着藏族服装抄小道持檄昼夜兼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抵达叛军首领驻地洛隆,出密檄示地方官,晓以利害,令协助缉捕噶尔等人。

当夜擒5人,斩数人,闻者莫不震惊。于是,借势招抚六部数万户,打通了直达拉里的通路,为进军拉萨铺平了道路。

1723年,37岁的岳钟琪又奉命抚定青海。当时的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奏请皇上,要求岳钟琪随军参赞军事。

岳钟琪率6000名精兵,经过了雪域行军,克服了高原严重缺氧的不适应,一路西行,抚定上寺东策卜、下寺东策卜等诸番部。

第二年,岳钟琪以“奋威将军”之职,继续进军青海,出师15天,收复了被叛军占领的青海地区六七十万平方千米的全部领土。

青海事平,雍正授岳钟琪三等公,赐黄带及御制五言律诗两首,又赐金扇一柄,上书御制诗一首。岳钟琪以38岁的年龄占尽了人间风华。

除上述平西藏、定青海的军事行动外,岳钟琪尚有进击准噶尔、讨平郭罗克三部、平羊峒、平乌蒙和镇雄土司平雷波土司的叛乱等军事行动。10多年间,他兵不解甲、人不离鞍,成为无愧于维护国家统一、稳定西部、开拓西部的先驱。

1754年,岳钟琪抱重病出征镇压陈琨时,病卒四川资中,时年68岁。

[旁注]

准噶尔 是厄拉特蒙古的一支部落。17世纪至18世纪,准噶尔部控制天山南北,在西起巴尔喀什湖,北越阿尔泰山,东到吐鲁番,西南至吹河、塔拉斯河的广大地区,建立史上最后的游牧帝国。宗教以藏传佛教为主,对西藏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康熙(1654年~1722年),名爱新觉罗·玄烨。满族。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在位61年。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他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年羹尧(1679年~1726年),字亮功,号双峰。原籍怀远,即今属安徽省,后改隶汉军镶黄旗。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后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92条,赐自尽。

雍正(1678年~1735年),名爱新觉罗·胤禛。满族。清朝第五位皇帝。年号雍正,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在位时期实施一系列铁腕措施,对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阅读链接]

据传说,岳钟琪是民族英雄岳飞的第二十一世嫡孙。他的远祖是岳飞嫡孙岳珂。岳钟琪的祖父岳镇邦是岳飞的第十九世孙,曾任左都督、绍兴总兵。岳钟琪的父亲岳升龙为祖父岳镇邦的长子。

岳升龙当年随康熙皇帝西征噶尔丹,颇有建功,康熙皇帝曾赐予匾联“太平时节本无战,上将功勋在止戈”。岳升龙1696年被擢升为四川提督,后转任山东总兵,1710年退休回四川,奉养90高龄的老母,两年后病逝于四川成都。

从祖父岳镇邦到岳钟琪,岳家是3代名将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