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猛将帅薛仁贵

薛仁贵(614年~683年),名薛礼,字仁贵。生于唐时山西绛州龙门修村,即今山西省河津市城东的修村。唐代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任右威卫大将军,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追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

随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创造了军事和政治上的赫赫功勋。薛仁贵的故事广为民间流传。

薛仁贵自幼家贫,但是习文练武,刻苦努力,天生臂力过人。但是生于乱世之中,未有什么发展,只有在家务农。30岁时,在颇有见识的妻子柳氏的劝告下,他应征参军。

刚当成小兵不久,薛仁贵就凭借自己的勇猛立功了。

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于洛阳出发征讨高句丽。在辽东安地战场上,有一次唐朝将领刘君邛被敌军团团围困,无法脱身,无人能救。在此危难时刻,薛仁贵单枪匹马挺身而出,直取高句丽一将领人头,将头悬挂于马上,敌人观之胆寒,于是退却。刘君邛被救。

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使薛仁贵名扬军中。回到中原以后,薛仁贵被委以重任,统领宫廷禁卫军,被派驻在玄武门。

做宫廷禁卫军统领虽不是职位特别高的官,但那是守卫皇帝的安全工作,是很重要的职位。薛仁贵农民出身,没有任何家庭背景和人际关系,可以被皇帝这样信任,足可见其忠义与实力,同时也能看出这个职位的意义非凡。

654年闰五月初三夜,天降大雨,山洪暴发。水冲至玄武门,保护皇帝的人大多都已逃命去了。薛仁贵很愤怒,说:“天下哪有见到天子有难就逃跑的禁军!”然后,他冒死登上门框,向皇宫大声呼喊,以救唐高宗。

洪水过后,唐高宗李治感谢薛仁贵救命之恩,他说:“幸亏爱卿高声呼喊,朕才避免被淹死。别人见死不救,你却临危不惧,现在我才知道这世上有忠臣!”

根据记载,这次山洪附近死了几千人。幸好薛仁贵在。唐高宗非常感谢薛仁贵,以至于日后多次提起这事,这件功劳也许大家认为不是什么开疆扩土的大功,但皇帝认为薛仁贵功劳很大,毕竟是救了自己一命。

从此,薛仁贵的人生上了一个新台阶。

唐朝将领多数都是人到中年才允许统领军队。守了10多年玄武门的薛仁贵已经44岁了,终于在658年可以统帅军队了。

也就在这一年,唐高宗命程名振征讨高句丽,以薛仁贵为其副将。从此,开始了他那充满传奇色彩的军事指挥官生涯。

在征讨高句丽的战斗中,薛仁贵立下了赫赫战功。在贵端城之战,薛仁贵在开战不久就击败了高句丽军,斩首3000余级。

在横山之战,薛仁贵和梁建方、契必何力等,合力大战高句丽大将温沙门。当时,薛仁贵手持弓箭,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所射者无不应弦倒地。

在石城之战,开始时高丽军杀唐军10余人,无人敢当。薛仁贵见状大怒,单骑突入,直取敌将。那个敌将慑于薛仁贵勇武,来不及放箭,即被薛仁贵生擒。

在黑山之战,薛仁贵与辛文陵攻击契丹军,擒契丹王阿卜固以下将士。此战后,薛仁贵因功拜左武卫将军,封河东县男。

661年,一向与唐友好的回纥首领婆闰死,继位的比粟转而与唐为敌。唐高宗诏郑仁泰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领兵赴天山击九姓回纥。

临行前,唐高宗特在内殿赐宴,席间唐高宗让薛仁贵试射铠甲。薛仁贵应命,取弓箭望甲射去,只听弓弦响过,箭已穿五甲而过。唐高宗大吃一惊,当即命人取坚甲赏赐薛仁贵。

郑仁泰、薛仁贵率军赴天山后,回纥九姓拥众10余万相拒,并令骁勇骑士数十人前来挑战。薛仁贵临阵发3箭射死3人,其余骑士慑于薛仁贵神威都下马请降。薛仁贵乘势挥军掩杀,九姓回纥大败,所降全部坑杀。

接着,薛仁贵又越过碛北追击残敌,擒其首领兄弟3人。

薛仁贵收兵后,军中传唱说:“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从此,回纥九姓衰败,不再为边患。

666年,高句丽莫离支渊盖金死,其子于泉男生继位,但为其弟泉男健驱逐,特遣使者向唐求救。唐高宗派庞同善、高品前去慰纳,为泉男健所拒,于是,唐高宗命薛仁贵率军援送庞同善、高品。

行至新城,庞同善为高句丽军袭击。薛仁贵得知后,率军及时赶到,击斩敌首数百级,解救了庞同善。庞同善、高品进至金山,又被高句丽军袭击,薛仁贵闻讯后,率军将高句丽军截为两断奋击,斩首5000余级,并乘胜攻占高句丽南苏、木底、苍岩三城,与泉男生相会。

唐高宗闻之战报,特下诏慰勉薛仁贵。接着,薛仁贵又率军进攻高句丽重镇扶馀城。这时,部将都以兵少,劝他不要轻进。

薛仁贵说:“兵在善用而不在多,于是率军出征。”

在扶馀城战役中,薛仁贵身先士卒,共杀敌万余人,攻拔扶馀城,一时声威大震。扶馀川40余城,也纷纷望风降附。

这时,唐朝政府又派李绩为大总管进攻高句丽。薛仁贵也沿海继进,与李绩合兵于平壤城。最后,高句丽降伏。

攻降高句丽后,唐高宗命薛仁贵与刘仁轨率兵20000人留守平壤,并授薛仁贵为右威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兼安东都护。薛仁贵受命后,移治平壤新城。

薛仁贵在任安东都护期间,抚爱孤幼,存养老人,惩治盗贼,擢拔贤良,褒扬节义之士,高句丽士民安居乐业。

就在薛仁贵治理平壤新城期间,吐蕃渐趋强盛,击灭了慕容鲜卑建立的吐谷浑,又侵略唐西域地区。为此,唐高宗调任薛仁贵为逻婆道行军大总管,并以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为副将,率军10余万人,征讨吐蕃。

薛仁贵奉命西行,军至大非川,即今青海省共和县西南切吉平原。

在是否进军乌海的问题上,薛仁贵对阿史那·道真说:“乌海地势险要,瘴气弥天,是我等远来之军的死地,可谓充满凶险的一条路。但是,假如我们神速进军,就一定能成功,迟疑不决就必然失败。我建议留守一些部队守住大本营。我们现在所处的地势宽阔平坦,可以于险要处设置几个悬笼,笼内装上辎重,留万人把守。我带军日夜兼程,奇军奔袭吐蕃,必可获胜。”

阿史那·道真同意了薛仁贵的建议。他们让副将郭待封带队留守,临行前,薛仁贵又嘱咐郭待封千万不可轻举妄动,只等前线消息,做好接应工作。

薛仁贵安排好后,率部前往乌海。到了河口一带,与吐蕃守军数万人遭遇。薛仁贵率军一阵冲杀,将吐蕃守军斩获殆尽。薛仁贵收其牛羊万余头,浩浩荡荡,向西而去,直逼乌海城。

与此同时,他派千余骑兵回大本营接运辎重。然而,不想这时郭待封已被吐蕃击败。薛仁贵因无辎重接济,向大本营方向退军。

吐蕃军闻讯,调集40万大军前来进攻,唐军抵敌不住,大败。但吐蕃并不穷逼,以唐军不深入为条件与唐议和,薛仁贵不得已应允,然后率败军东归。

这是薛仁贵绝无仅有的一次败绩。但此战也使吐蕃认识到,唐军远师奔袭的速度快得惊人,因此不敢再于西域地区任意所为。

681年,东突厥不断侵扰唐北境,已经69岁高龄的薛仁贵带病冒雪率军进击,以安定北边。

在云州,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大同一带,薛仁贵和突厥的阿史德元珍作战。

突厥人问唐兵:“唐朝的将军是谁?”

唐兵说:“薛仁贵。”

突厥人不信,说:“我们听说薛仁贵将军已经死了,怎么还能活过来?别骗人了!”

薛仁贵听说后,走上前来脱下头盔,让突厥人看看清楚。

薛仁贵威名太大了,以前曾经打败过九姓突厥,杀过许多人,突厥人提起他都怕,现在看见了活的薛仁贵,立即下马跪拜,把部队撤回去。

薛仁贵心想,这次来就是为了严惩你们侵扰唐境的,岂能因为受了几拜就退兵!于是,他立即率兵追击。云州之战,薛仁贵又打了一个大胜仗,斩首10000多,俘虏30000万多,还缴获了许多牛马。

在此战过后的683年,战功显赫的薛仁贵因病于雁门关去世。云州之战,竟然成了薛仁贵人生最后一场光辉战争。

[旁注]

高句丽 是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7世纪在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民族政权,与百济,新罗合称朝鲜三国时代。其人民主要是濊貊和扶余人,包括沃沮和东濊,后又吸收些靺鞨人,古朝鲜遗民及三韩人。

梁建方 初唐勇将,大致活跃于唐高祖武德元年,即618年间至唐高宗显庆四年,即659年间。在唐朝统一战争和对外战争中均立下汗马功劳。但史籍记载很少。

回纥 我国古代北方及西北的少数民族。唐德宗时改称回鹘。回纥汗国从646年建立,至840年灭亡的近200年里,助唐平定安史之乱、抵御吐蕃对西域的进攻,和唐王朝保持着相当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往来,促进了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莫离支 高句丽后期出现的一种新官职,莫离支是自设的一种取代大对卢的新的最高官职,并非是旧有的任何一种官职,它的职能其实已超出了宰相的性质,而且具备了专制权臣为篡夺王位而自设的临时性特殊官职的特点。

安东都护 都护是官名,为驻守边境地区的最高长官。安东都护府是唐朝6个主要都护府之一,原为唐朝和新罗联军在灭亡高句丽之后,建立的管理高句丽故地的机构。罗唐战争后,安东都护府从平壤搬到辽东,成为唐朝管理辽东,以及高句丽、渤海国等地的一个军政机构。

吐蕃 7世纪至9世纪时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权,是一个位于青藏高原的古代王国,首领由松赞干布到达摩,前后延续200多年,是西藏历史上创立的第一个政权。

东突厥 突厥汗国被隋朝分裂以后,成为东西突厥两部。东突厥汗国立国于552年,强盛时疆域囊括阿尔泰山到大兴安岭之间的整个蒙古高原及附近地区,629年被唐朝所灭。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陇西成纪人。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尊号“天可汗”,庙号太宗。开创了我国历史著名的“贞观之治”,使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将我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兴盛。

唐高宗李治(628年~683年),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长孙皇后,为嫡三子。唐朝第三任皇帝。李治在位34年,葬于乾陵,谥号“天皇大帝”,庙号高宗。在位期间,设立安东、安南、单于都护府,唐朝疆域在其统治时期达到巅峰。

[阅读链接]

薛仁贵幼时家贫,到柳员外家做苦力谋生。柳家千金柳银环被薛仁贵的侠义情怀感动,不顾父亲反对,两人逃离柳家在寒窑喜结良缘。

柳银环生下龙凤胎,男叫薛丁山,女叫薛金莲。薛仁贵30岁的时候仍然穷困不得志,他的妻子说:“有本事的人,要善于抓住时机。现在当今皇帝御驾亲征辽东,正是需要猛将的时候,你有这一身的本事,何不从军立个功名?”

薛仁贵为大唐平叛保国,柳银环挑起生活重担,含辛茹苦养儿育女。柳银环深明大义,实在令人感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