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盖诸葛的王猛

王猛(325年~375年),字景略。生于东晋青州北海郡剧县,即今山东省潍坊寿光。前秦丞相、大将军,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谥号“武侯”。

他平定李俨,击破桓温,灭前燕,辅佐苻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

王猛幼时家贫如洗,而且当时战乱频仍。在兵荒马乱中,王猛观察风云变幻。在凄风苦雨中,他手不释卷,刻苦学习,广泛汲取各种知识,特别是军事科学知识。

慢慢的,王猛长成为一个英俊魁伟、雄姿勃勃的青年,为人谨严庄重,深沉刚毅,胸怀大志,气度非凡。在以后的数年间,北方的战乱越演越烈,政局瞬息万变。

357年,苻坚自立为大秦天王,改元永兴。他接受吕婆楼的建议,恳请王猛出山。

苻坚与王猛一见面便如平生知交,谈及兴废大事,句句投机,苻坚觉得就像刘备当年遇到诸葛亮似的,如鱼得水。于是,苻坚以王猛为中书侍郎,职掌军国机密。

从此,王猛就在十六国纷争、南北对峙的历史舞台上大显身手,倾其文韬武略,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来。

王猛执政以来,着力整顿吏治,严明赏罚,裁汰冗劣,擢拔贤能;兴办教育,培养人才;调整民族关系,促进民族融合;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努力发展社会生产。

在王猛的全力主持下,革新措施带来了一派崭新气象,使前秦成为诸国中最有生气的国家,因而敢于与群雄角逐。

王猛既是封建社会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也是武勇的战将。王猛经常统兵征讨,攻必克,战必胜,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干和大将风范。

360年至370年间,前秦四面受敌:北有建都平城的鲜卑拓跋氏代政权以及其他部族的军事集团;西有盘踞今甘肃地区的汉人张氏前凉政权、氐族杨氏仇池政权以及分布于今甘肃、青海间的吐谷浑军事集团;东有立都邺城的前燕鲜卑慕容氏政权;南有以建康为都的东晋司马氏政权。其余尚有若干时生时灭的割据势力。

苻坚与王猛都没有苟安关中或偏霸一隅的想法。王猛的愿望是统一北方,为将来统一全国打好基础;苻坚则更雄心勃勃,志在扫六合,以济苍生。他们的策略是:稳定西北,使无后顾之忧;争锋东南,以图大业。

366年7月,王猛即率军进攻东晋荆州北境诸郡,初战告捷,掠取10000万余户北还。

翌年2月,王猛讨平羌族叛乱头目敛歧;4月,大破前凉国主张天锡军,斩首17000级;继而兵不血刃,智擒原张氏部将李俨,夺占重镇袍罕。

367年春,王猛与诸将前往讨伐苻柳。苻柳当时据军事要冲蒲坂起兵反叛,前秦其他割据势力也各据要冲叛乱。

王猛与诸将前往讨伐时,苻柳闻讯,竟然以陕城降燕,请兵接应并伐秦。苻柳出城挑战,王猛闭垒不应。苻柳以为王猛怯阵,便留下世子守城,自己亲率20000人偷袭长安。

王猛假装不知,暗中却派邓羌率精兵伏击柳军,柳军败还,又遭王猛全师伏击,20000人只有苻柳及其随从数百骑逃入蒲坂,其余全都当了俘虏。不久,王猛攻破蒲坂,苻柳身首异处。其余反叛势力的主将也都被俘或被杀。

王猛平定苻柳叛乱,为前秦扫清了通往中原道路上的障碍。随即,便积极准备消灭强邻前燕。

369年4月,桓温伐燕;7月,温军至枋头,邺都震动,燕主慕容玮派人求救于秦,答应割虎牢以西之地给秦。群臣反对救燕。

王猛暗地向苻坚献策:先出兵与燕共退晋军,然后乘燕衰颓而取之,这是先救后取之计。否则让桓温攻占了中原,则大事不妙。

苻坚赞同王猛的意见,立即出兵救燕。同年9月,燕、秦联军大败晋兵,杀敌40000余人,桓温狼狈逃归。事后,燕毁约不割地给秦,使秦找到了伐燕的借口。

当年12月,王猛统兵30000伐燕,到第二年正月,秦军占领前燕西部重镇洛阳。随后,王猛又遣将占领荥阳,留兵屯守,凯旋西归。

至此,王猛协同苻坚顺利地完成了灭燕第一阶段的战略计划。

370年6月,王猛准备赶往前线再伐前燕。苻坚表示他要亲率大军随后东进,王猛却胸有成竹地说:“荡平残胡,如风扫叶,不劳陛下亲受风尘之苦,只请敕命有关部门给燕国被俘君臣预先造好住房就行了。”

苻坚大喜。王猛统领杨安等10员将领,战士60000人。

前燕执政慕容评闻讯,即刻率30万精兵抵御秦军。面对着5倍于己的劲敌,王猛毫无惧色,取南路一举攻下壶关,活捉燕南安王慕容越,所过郡县无不望风而降。

北路杨安攻晋阳,因城固兵多,两月未下。王猛即率部分军队驰赴晋阳。

到了晋阳,王猛马不停蹄,绕城察看,迅速弄清了症结所在,并想出了克敌妙策。他命令士卒连夜挖通地道,继派壮士数百人潜入城中,大呼而出,杀尽守门燕兵,打开城门,秦军蜂拥而入,转瞬间占夺了晋阳全城,又活捉了燕东海王慕容庄。

慕容评闻报,魂飞胆丧。

同年10月,王猛挥师南下,直趋潞川,与慕容评对垒。慕容评认为王猛孤军深入,粮草不济,想以持久战拖垮秦军。谁知尚未开战,王猛即派5000骑兵放火焚烧燕军辎重,火光冲天,连邺城官民都望见了。

紧接着,秦燕之间的一场大战开始了。

决战那天早上,王猛抓紧时机于阵前誓师。

他慷慨激昂地说:“我王景略受国厚恩,兼任内外要职,现在与诸君深入贼地,大家要竭力致死,有进无退,共立大功,以报答国家。在这次战斗中,如能克敌制胜,受赏拜爵于明君之朝,欢庆痛饮于父母之室,将士们,那该是多么荣耀、多么值得自豪啊!”

王猛的话就像烈火一般把将士们的热血燃烧起来了。

王猛命令邓羌冲闯敌人密集处,邓羌捧起酒坛子“咕嘟咕嘟”大喝了一顿,然后跃马横枪,与猛将徐成、张蚝等直扑敌阵,往来冲杀,如入无人之境。

战到中午,燕军大败,损失50000余人。王猛指挥部队乘胜追击,又歼灭敌军10万余人。慕容评单人匹马逃回邺城,残军四散逃尽。

王猛率军长驱而东,包围了邺城。邺城附近原先劫盗很多,这时变成了远近清静。王猛号令严明,官兵无人敢犯百姓,法简政宽,燕民无不额手称庆,奔走相告。

这时,苻坚亲率10万精兵前来会师,燕臣开城门投降。而逃走的慕容帏、慕容评等全部被追拿回来,前燕灭亡了。

苻坚给王猛加官晋爵,封为清河郡侯;又赐予美妾、歌舞美女共55人,良马百匹,华车10乘。王猛坚决谢辞,不想接受。他镇守邺城,选贤举能,除旧布新,安定人心,发展生产,燕国旧地六州之民如同旱苗逢雨,欢欣雀跃。

后来,王猛入朝任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与苻坚回过头来解决残存于西北等地的割据势力。

他们先灭仇池,孤立了前凉,接着,陇西鲜卑乞伏部、甘青之间的吐谷浑等也都臣服于秦。在此后的三四年时间里,前秦已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十分天下,秦居其七,东南地区的晋政权已感到巨大的压力,无人再敢提出北伐前秦之事。

375年6月,积劳成疾的王猛终于病倒了。苻坚亲为王猛祈祷,并派侍臣遍祷于名山大川。

这年7月,苻坚见王猛病危,赶紧询问后事。王猛睁开双眼,望着苻坚说:“晋朝虽然僻处江南,但为华夏正统,而且上下安和。臣死之后,陛下千万不可图灭晋朝。鲜卑、西羌降伏贵族贼心不死,是我国的仇敌,迟早要成为祸害,应逐渐铲除他们,以利于国家。”

说完便停止了呼吸。

王猛去世,苻坚3次临棺祭奠恸哭,对人说:“老天爷是不想让我统一天下呀,怎么这样快就夺去了我的景略啊!”

于是,按照汉朝安葬大司马大将军霍光那样的最高规格,隆重地安葬了王猛,并追谥王猛为“武侯”,就像蜀汉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一样。秦国上下哭声震野,三日不绝。

王猛51岁死时,苻坚才38岁。失去这位兄长、老师和最得力的助手,苻坚顿时陷于极度悲痛之中,经常潸然泪下,不到半年便已须发斑白了。苻坚恪遵王猛遗教,兢兢业业地处理国事,最后完全实现了北方的统一。

[旁注]

十六国 主要指5个北方内迁民族在我国北部及蜀地建立的政权,其中封邦命氏成为国者有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胡夏、成汉。此外还有当时影响较大的高句丽、西燕和内迁丁零之翟魏等,实际远不止16国。

六合 汉语词语,常用于指上下和四方,泛指天地或宇宙。此外,六合在武术、十二生肖和天干地支方面也有不同含义。

苻柳(?~368年),苻健少子,苻生之弟,晋公。苻坚时,为车骑大将军、尚书令、并州牧。367年10月其与苻双、苻廋、苻武等发动内乱,368年9月,被王猛斩。

慕容评 前燕奠基人慕容廆的小儿子。历任前燕前军帅、上庸王、司徒、辅弼将军、太宰、太傅。与慕容恪、阳鹜、慕舆根同为托孤重臣。在慕容恪死后任前燕幽帝慕容暐的摄政,领袖群臣。

邺城 即今河南省安阳市的别名。遗址位于河北省临漳县西南13公里的漳河北岸,在今安阳市区东北20公里处,距邯郸市40公里。始筑于春秋齐桓公时。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先后以此为都,北周时为杨坚焚毁。

前凉 十六国时期的国家,五凉之一,并且是十六国中享国最久的国家。汉族张骏所建。都姑臧,即今甘肃省武威。存在时间是320年至376年,一说314年至376年。

苻坚(338年~385年),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十六国时期前秦的皇帝。苻坚在位前期励精图治,使前秦基本统一北方;但后来在伐晋的“淝水之战”中大败,自此一蹶不振,又遭到之前投降的鲜卑、羌人的背叛而出逃,最后被羌人姚苌所杀。

桓温(312年~373年),字符子。东晋杰出军事家、权臣,谯国桓氏代表人物。历任征西大将军、开府、南郡公、侍中、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扬州牧、录尚书事等职。谥号“宣武”。留下“神州陆沉”、“流芳百世”、“遗臭万年”等典故。

霍光(?~公元前68年),字子孟。汉代河东平阳,即今山西省临汾市人。是汉昭帝的辅政大臣,执掌汉室最高权力近20年,为汉室的安定和中兴建立了功勋,成为西汉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政治人物。

[阅读链接]

有一回,王猛远到洛阳卖货,碰到一个要出高价买畚箕的人。那人说是身上没带钱,请王猛跟他到家里拿钱。

王猛跟着那人走,结果走进深山,被带到一位须发皓然、侍者环立的老翁面前。

王猛向老翁揖拜,老翁连忙说:“王公,您怎么好拜我呀!”于是,老翁给了王猛10倍于常价的买畚箕钱,并派人送行。王猛出山回头细看,才认出原来是中岳嵩山。

这段故事说明,少年王猛虽然身在泥途,却已被独具慧眼的有识之士发现了。那位老翁大概是个留心访察济世奇才而又有先见之明的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