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战神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楚白公胜之后,故又称公孙起。生于战国时的郿,即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战国时期秦国兵家奇才,赫赫战神。我国历史上自孙武和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和统帅。
毛泽东评价白起说: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白起素以深通韬略著称。
公元前294年,秦昭襄王任命白起为左庶长,率军攻打韩国的新城。第二年,白起升任左更并出任主将。同年,韩、魏两国联军进驻伊阙与秦军对峙。
在抗击韩、魏两国联军的战争中,秦国方面兵力不及韩、魏联军的一半。联军方面韩军势单力薄,希望魏军主动进攻,而魏军倚仗韩军精锐,想让韩军打头阵。
秦军主将白起利用韩、魏两国联军想保留实力、互相推诿、不肯先战的弱点,先设疑兵牵制韩军主力,然后集中兵力出其不意猛攻魏军。
魏军的战败,致使韩军溃败而逃。秦军乘胜追击,取得大胜。
在伊阙之战,秦军共斩首24万,占领5座城池。魏军主将公孙喜被俘后遭处决。白起因功升任国尉。
稍后,白起趁韩、魏两国在伊阙之战惨败之机,率兵渡过黄河,夺取了安邑至干河的大片土地。
公元前292年,白起升任大良造,率军攻打魏国,夺取魏城;攻下垣邑,但没有占领。
公元前291年,白起率军攻打韩国,夺取了宛、叶。公元前289年,白起率军夺取了蒲阪、皮氏等魏国大小城池61座。
公元前282年,白起率军攻打赵国,夺取了兹氏和祁。次年,又夺取了蔺和离石。
公元前280年,白起再次攻打赵国,夺取了代和光狼城。
这时,白起在分析了秦楚两国形势后,决定采取直接进攻楚国统治中心地区的战略,于公元前279年率军沿汉水东下,攻取沿岸重镇。
白起命秦军拆除桥梁,烧毁船只,自断归路,以此表示决一死战的信心,并在沿途寻找食物,补充军粮。而楚军因在本土作战,将士只关心自己的家庭,没有斗志,因而无法抵挡秦军的猛攻,节节败退。
秦军长驱直入,迅速攻取汉水流域要地邓城,直抵楚国别都鄢城。鄢城距离楚国国都郢很近,楚国集结重兵于此,阻止秦军南下。
就在秦军久攻不下之时,白起利用蛮河河水从西山长谷自城西流向城东的有利条件,在鄢城500米处筑堤蓄水,修筑长渠直达鄢城,然后开渠灌城。经河水浸泡的鄢城东北角溃破,城中军民被淹死数十万人。
攻克邓、鄢城后,白起又率军攻占西陵。随后不久,白起随秦昭襄王参加了渑池之会。
公元前278年,白起再次出兵攻打楚国,攻陷楚国国都郢,烧毁其先王陵墓夷陵,向东进兵至竟陵,楚顷襄王被迫迁都于陈。
此战秦国占领了楚国洞庭湖周围的水泽地带、长江以南以及北到安陆的大片土地,并在此设立南郡。白起因功受封为武安君。
公元前277年,秦昭襄王任命白起为主将、蜀郡郡守张若为副将,夺取了楚国的巫郡和黔中郡。在春申君的调解下,秦昭襄王才与楚国结盟休战。
公元前262年,秦军向东进攻,赵王派老将廉颇镇守长平。秦军不断挑战,廉颇坚守不出,双方长久相持。秦军散布廉颇要谋反的谣言,目的是让赵王换掉廉颇。赵王果然上当,派赵括来代替廉颇。
赵括只懂得纸上谈兵,没有多少实战的经验,轻敌出击。秦国将领白起设伏兵包围赵括军队,并截断赵军粮道。秦昭襄王亲至河内,悉发成年男子到长平助战。赵军被围困46天,草粮断绝,拼死突围,赵括被射死,白起收赵降兵40余万。
这场战争由于秦取得全胜,由其统一的形势已成不可逆转,从此急转直下。长平之役,标志着以列国林立、兼并战争频仍为时代特征的战国一代行将终结,一个史无前例的中央集权大帝国就要临降了。
后来,白起因主张放弃攻打赵国,与秦昭襄王意见相左。秦昭襄王不听从白起的劝告,于公元前258年派兵攻打邯郸。赵国军民奋起反抗,秦军主将阵亡,最后也没有取得什么成果。
此时,秦昭襄王又派人动员白起说:“现在赵国士兵死于长平之战的有十分之七八,赵国虚弱,希望您能领兵出战,一定能消灭赵国。您以少敌多,都能大获全胜,更何况现在是以强攻弱,以多攻少呢?”
白起说:“秦国在长平大败赵军,不趁赵国恐慌时灭掉它,反而坐失良机,让赵国得到时间休养生息,恢复国力。现在赵国军民上下一心,上下协力。如果攻打赵国,赵国必定拼死坚守;如果向赵军挑战,他们必定不出战;包围其国都邯郸,必然不可能取胜;攻打赵国其他的城邑,必然不可能攻下;掠夺赵国的郊野,必然一无所获。我只看到攻打赵国的危害,没有看到有利之处。”白起从此称病不起。
秦昭襄王听到派去的人回来汇报,极为震怒,说:“没有白起我就不能消灭赵国吗?”
于是发兵攻打赵国。结果秦军包围赵都邯郸八九个月,死伤人数很多,也没有攻下。
赵军不断派出轻兵锐卒,袭击秦军的后路,秦军损失很大。这时白起说:“秦王不听我的意见,现在怎么样了?”
秦昭襄王得知后大怒,亲自去见白起,强迫他前去赴任。
白起叩头对秦王说:“我知道出战不会取得成功,但可以免于获罪;不出战虽然没有罪过,却不免会被处死。希望大王能够接受我的建议,放弃攻打赵国,在国内养精蓄锐等待诸侯内部产生变故后再逐个击破。”
秦昭襄王听后转身而去。
秦昭襄王免去了白起的官爵,将其贬为普通士卒,命其离开咸阳。但白起患病,没有立即动身。过了3个月,前方秦军战败的消息接踵而来,秦昭襄王更加愤怒,于是驱逐白起。
白起走出咸阳西门5000米,接到秦昭襄王派使者赐给他的一把剑,命他自尽。
白起仰天长叹道:“我到底有什么过错竟落得这般结果?”
过了一会又说,“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国投降的士兵有几十万人,我用欺诈之术把他们全都活埋了,这足够死罪了。”
白起随后自杀。
白起被赐死后,秦国人都同情他有功无罪而死,大小城邑都祭祀他并自发在咸阳为其修建祠堂。至秦朝建立后,封其子白仲于太原,白起的后代子孙世代为太原人。
后人总结出白起作战有4个特点:
一是不以攻城夺地为唯一目标,而是以歼敌有生力量作为主要目的的歼灭战思想,而且善于野战进攻,战必求歼。这是白起最为突出的特点。
二是为达到彻底歼灭敌人的目的,强调对敌人穷追猛打,较孙武的“穷寇勿追”及商鞅的大战胜利后追残敌不过5000米,显然前进一步。
三是重视野战筑垒工事,先诱敌军脱离设垒阵地,再在预期歼敌地区筑垒阻敌,并防其突围。此种以筑垒工事作为进攻辅助手段的作战指导思想,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
四是精确进行战前料算,不论敌我双方军事,政治,国家态势甚至第三方可能采取的应对手段等皆有精确料算,无一不中,能未战即可知胜败。故而司马迁称赞白起为“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
白起是我国历史上战功最辉煌的将军,战国时期最为显赫的大将,征战沙场35年。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中说,因为白起的存在,六国不敢攻秦。一个将领到了这样的一种地步,这在战争史上是很少见的。他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了举世之功。
[旁注]
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公元前251年),嬴姓,名则,一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之弟。谥号“昭襄王”。在位期间,秦国继续扩张。昭王在位时间长久,任用包括魏冉、范雎、白起等名臣,治军备战,富国强兵,使秦国奠定了将来一统天下的基础。
左庶长 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级。左庶长是秦国沿用了几百年的官名,是最有实权也是最重要的军政大臣。在秦国的两个庶长中,左庶长为首,右庶长次之。商鞅曾担任左庶长职务。
大良造 又称大上造。秦孝公时为秦国国内最高官职,掌握军政大权。秦惠文王之后为爵名,位列二十等军功爵制第十六位。秦国一些立有军功者或名臣都获封大良造,如商鞅、公孙衍、白起等。
楚顷襄王 简称楚襄王,姓名熊横。楚怀王之子,生母郑袖。楚顷襄王在位期间,淫乐无度,“群臣相妒以功,谄谀用事”。秦昭襄王诈以公主许配给楚顷襄王,屈原长跪城外力谏不果。秦军趁顷襄王开城迎亲,长驱直进,攻入楚都郢,时为前278年。屈原投河自尽。
春申君 本名黄歇。楚国江夏人,我战国时期楚国公室大臣,是著名的政治家。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曾任楚相。游学博闻,善辩。公元前262年,被封为春申君。
商鞅(?~公元前338年),又称公孙鞅,卫鞅,因封于商地,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卫国国君的后裔。战国时代政治家、改革家、军事统帅,法家代表人物。商鞅通过变法改革将秦国改造成富裕强大之国,史称“商鞅变法”。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或公元前135年~约公元前87年),字子长。生于西汉时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西南靠近龙门。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所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被后人尊为“史圣”。
[阅读链接]
白起的父亲曾经随秦军四处征战,建立过不少战功。
自从有了儿子,他便给儿子起名为“起”,希望儿子将来能够像战国名将吴起那样所向披靡,屡立战功。
当白起刚刚成年的时候,父亲就把他送进军营,使他从小就受到军旅的熏陶。白起不负父望,从小就酷爱军事,加上他聪明好学,勤于思考,喜欢研究各家兵法,又长期生活在军旅之中,既有军事理论,又具实践经验,久而久之,便熟练掌握了军事这门艺术,成了一位用兵如神的杰出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