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代表吴起

吴起(公元前440年~公元前381年),生于卫国左氏,即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政治家和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后世把他和孙武并称为“孙吴”。

著有《吴子》一书,《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我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吴起是战国时期卫国人,他为了有所建树,曾经在鲁国拜孔子的徒孙曾申为师,后来又去魏国拜“孔门十哲”之一的子夏为师。

吴起在鲁国时,齐国于公元前412年进攻鲁国,鲁穆公想用吴起为将,但因为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对他有所怀疑。吴起由于渴望当将领成就功名,杀了自己的妻子,表示不倾向齐国,史称“杀妻求将”。

鲁穆公终于任命他为将军。

吴起治军严于己而宽于人,与士卒同甘共苦,因而军士皆能效死从命。

吴起在奉命率军与齐国作战时,他率领军队到达前线后,没有立即同齐军开仗,表示愿与齐军谈判,先向对方示弱,以老弱之卒驻守中军,给对方造成一种弱势和胆怯的假象,用以麻痹齐军将士。

齐军见状,就放松了警惕。没想到,吴起出其不意,以精壮之军突然向齐军发起猛攻。齐军仓促应战,一触即溃,伤亡过半。鲁军大获全胜。

吴起战场胜利,获得了鲁穆公的高度重视,认为吴起的才干非常高。

吴起得势引起鲁国群臣的非议,一时流言四起。

有些人在鲁穆公面前中伤吴起说:“吴起是个残暴无情的人。他小时候,家资十全,他想当官,从事游说活动没有成功,以致家庭破产。乡邻都耻笑他,吴起就杀了30多个诽谤他的人,逃出卫国而东去。现在,鲁君对他有怀疑,他就杀了自己的妻子以争取做将军。鲁国是个小国,一旦有了战胜的名声,就会引起各国都来图谋鲁国了。而且鲁国和卫是兄弟国家,鲁君用吴起,就是抛弃了卫国。”

鲁穆公听信了谗言,就对吴起产生了疑虑,最后辞退了吴起。

吴起离开鲁国后,听说魏文侯很贤明,想去凭本事游说他。

文侯问大臣李悝说:“吴起为人如何?”

李悝说:“吴起贪图荣名,但他用兵,连司马穰苴也不能超过他。”

魏文侯任命吴起为将军。吴起率军攻打秦国,只一战,就连续攻克秦国5座城邑。

魏文侯因吴起善于用兵,廉洁而公平,能得到士卒的拥护,就任命他为西河一带的守将,抗拒秦国和韩国。

公元前409年,吴起攻取秦河西地区的两座城池并加以维修。次年,攻取秦的之西河属地多处,置西河郡,任西河郡守。

这一时期,吴起曾与诸侯大战76次,全胜64次,开拓领地上千里。特别是阴晋之战,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大的诸侯国。

吴起镇守西河期间,强调兵不在多而在于“治”。他首创考选士卒之法:凡能身着全副甲胄,执12石之弩,背负矢50个,荷戈带剑,携3天口粮,在半日内跑完百里者,即可入选为“武卒”,免除其全家的徭赋和田宅租税。

选定“武卒”后,吴起又对他们进行严格训练,使之成为魏国的精兵之师。在训练中,他主张严刑明赏、教戒为先,认为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虽有百万之军也无益。

吴起做将军时,和最下层的士卒同衣同食。睡觉时不铺席子,行军时不骑马坐车,亲自背干粮,和士卒共担劳苦。

士卒中有个人生疮,吴起就用嘴为他吸脓。这个士卒的母亲知道这事后大哭起来。

别人说:“你儿子是个士卒,而将军亲自为他吸取疮上的脓,你为什么还要哭呢?”

母亲说:“不是这样。往年吴公为他父亲吸过疮上的脓,他父亲作战时就一往无前地拼命,所以就战死了。现在吴公又为我儿子吸疮上的脓,我不知他又将死到那里了,所以我哭。”

魏文侯死后,吴起继续效力于他儿子魏武侯。武侯曾与吴起一起乘船顺西河而下,船到中流,武侯说:“这么壮美的山河又能如此险要,这是魏国的宝贝啊!”

吴起对他说:“国家最宝贵的是君主的德行,而不在于地形的险要。治理国家在于君主的德行,而不在于地形的险要。如果君主不讲德行,就是一艘船中的人也都会成为敌国的人。”

吴起又说了夏桀、商汤虽固守险地,因不施仁政最后被灭的例子,武侯听后很是赞同。

吴起任西河的守将威信很高,自然引起一些人的嫉妒。以前对吴起非常畏忌的公叔任相后,便想害吴起。

公叔有个仆人很有鬼点子,他知道公叔想除掉吴起,就说:“吴起很容易除掉。”

公叔说:“怎么办?”

仆人说:“吴起为人有节操,廉洁而重视声誉,你可以先向武侯说:‘吴起是个贤明的人,我们魏国属于侯一级的小国,又和强秦接壤,据我看,恐怕吴起不想长期留在魏国。’武侯必然要问:‘那怎么办呢?’你就乘机向武侯说:‘君侯可以把一位公主许配给吴起,他如果故意留在魏国就必定欣然接受,如果不故意留在魏国就必然辞谢。以此就可以探测他的想法了。’”

“然后你再亲自把吴起邀到你的府上,使公主故意发怒而轻谩你。吴起看见公主那样轻贱你,他想到自己也会被轻贱,就会辞而不受。”

公叔照计行事,吴起果然看见公主轻谩魏相就辞谢了武侯。武侯因而对吴起有所怀疑了。吴起害怕武侯降罪,于是离开魏国到楚国去了。

楚悼王平素听说吴起很能干,吴起一到楚国就被任为相。吴起严明法令,撤去不急需的官吏,王室家族非直系者也一律停用。节省下来的预算分配给士兵,增加士兵人数。

楚国的军队加强了,吴起就率军四面出击,南面平定了百越;北面兼并了陈国和蔡国,并击退了韩、赵、魏的扩张;向西征伐了秦国。扩大了领地,增强了国力。

楚悼王非常高兴,把一切政事都交给吴起处理。

吴起实行的改革,打破了皇孙、贵族及一些官吏养尊处优、骄横跋扈的局面,因此他们对吴起恨之入骨。楚悼王却在这时一病不起,很快去世。

公元前381年,那些仇视吴起的人趁机叛乱,杀进宫来。吴起见难以逃命,就趴在楚悼王尸体上不起来。叛军一阵急箭,将吴起活活射死,但也有不少箭射到了楚王身上。

楚悼王的儿子戚即位,这就是楚肃王。他认为射杀父王的尸体是大逆不道的,于是就追究作乱之人的责任,杀了叛乱之人为吴起报了仇。后人都称赞吴起的智慧,认为他死后还能为自己报仇。

吴起在指导战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把这些经验深化为军事理论。《汉书·艺文志》著录《吴起》48篇,已佚,今本《吴子》6篇包括《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变化》、《励士》,是后人所托。

《吴子》的主要谋略思想是“内修文德,外治武备”。这些军事思想和战争谋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旁注]

孔门十哲 即孔子门下最优秀的10名学生的合称。他们是我国儒家学派早期的10名学者。他们是: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

司马穰苴 也称田穰苴,是继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启下的著名军事家。曾率齐军击退晋、燕入侵之军,因功被封为大司马。子孙后世称司马氏。其军事思想却影响巨大。

阴晋之战 公元前389年,秦军为夺取被魏占领的河西地区,而动用50万大军攻魏。魏军在名将吴起率领下,在阴晋以少胜多,击败了10倍于己的秦军,保卫了河西战略要地,遏制了秦军东进的势头。这场战役也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魏武侯(?~公元前370年),姓姬名击。魏文侯之子。战国初期魏国国君与中原霸主。谥号“武侯”。他是魏国的第二代国君,在位期间将魏国的百年霸业再一次推向高峰。

楚悼王(?~公元前381年),名疑。战国时楚国国君。在位期间,先后伐周、韩等国。公元前391年被三晋打败后,任用吴起为令尹变法图强,北胜魏国,南收扬越,开拓了楚国疆土。

楚肃王(?~公元前370年),原名熊臧,楚悼王子。在位期间,蜀伐楚,取兹方,即今湖北省松滋,楚被迫筑扦关,即今湖北省宜昌市西,进行防御。公元前375年,魏攻楚,战于榆关,即今河南省中牟西南,韩国乘机而攻灭郑国,并迁都至郑,即今河南省新郑。

鲁穆公(?~公元前376年),姓姬名显。战国初期鲁国国君,是鲁国第二十九任君主。在位33年。他注重礼贤下士,曾隆重礼拜孔伋,即子思,咨以国事;容许墨翟在鲁授徒传道,组织学派,便鲁国一度出现安定局面。

魏文侯(?~公元前396年),姓姬名斯,一曰都。战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在位时礼贤下士,任用李悝、翟璜为相,乐羊、吴起为将。这些出身于小贵族或平民的士开始在政治、军事方面发挥其作用,为魏国的强大作出了贡献。

[阅读链接]

魏武侯让田文为相,吴起心里不服,就和田文比功劳。

吴起说:“统领三军,管理各级官员,镇守西河地区,这三方面,你比我怎样?”

田文说:“我不如你。”

吴起说:“那为什么你的职位比我高?”

田文说:“国君年少,全国忧虑,大臣没亲附,百姓不信赖,在在这个时候,是由你来任相合适呢?还是由我来任相合适呢?”

吴起沉默了很久然后说:“应该由你来任相。”

田文说:“这就是我所以职位比你高的原因。”

吴起这才知道自己不如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