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分子与光量子之谜
爱因斯坦相信世界是物质的,相信原子和由原子组成的,分子是存在的。但是,怎样才能用最有力的证据证明原子和分子的存在呢?在他从联邦工业大学毕业以后那些失业的日子里,他就开始思索这一问题了。
以前在工业大学的物理实验室里,爱因斯坦也曾经在显微镜下观察过布朗运动。已经过了多年,但是那种奇妙的现象表现粒子不规则的、永不止息的运动,仿佛仍在眼前。
爱因斯坦与第一位妻子和孩子1905年4月和5月,他把这一研究成果写成两篇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和《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
法国物理学家佩兰作出了响应。三年后,他用极精细的实验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计算了分子的大小。由于这项工作,佩兰荣获了1926年的诺贝尔奖。
铁的事实,迫使最顽固的原子论反对者奥斯特瓦尔德和马赫也不得不服输,声称“改信原子学说”了。一时甚嚣尘上的反原子论终于宣告彻底破产,爱因斯坦成功了。
1905年,爱因斯坦的第一篇著作《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问世了。在以后的几年中,他还发表了几篇有关量子物理学的论文。
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学说,以最简练的方式阐明了“光电效应”,这种效应的基础是光与电子之间进行能量交换。
1923年,这一效应证实了光子的实在性,给人的印象极为深刻,从此以后光量子学说成为现代物理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爱因斯坦关于光的新理论,究竟超过他同时代自然科学家的思想有多远,这从1913年柏林第一流的物理学家们的评论中可以一目了然。爱因斯坦被任命为柏林科学院院士时,他们在赞扬了他在科学上的多方面成就后,要大家特别重视他的光量子假说:
创新和超越是推动前进的唯一途径,因此,我们在创新和超越中能够获得更多启迪。他在探索过程中,往往会超出预想目标,比如在光量子假说方面就是这样,因而对他作出评价不会太困难;在精密自然科学中,一次冒险也不做,便不会有真正的创新。
光量子假说在学术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整个原子物理学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不论是1913年波尔提出的著名的原子模型,还是20世纪20年代初期法国物理学家德布洛伊天才的“物质波”假说,如果没有光量子假说,都是难以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