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人生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爱因斯坦

做一个完整的人

爱因斯坦曾经表示:“我自己就体会到,既要从事呕心沥血的脑力劳动,又要保持着做一个完整的人,那是多么困难啊。”爱因斯坦所说的做一个“完整的人”不是指无缺陷、无疤痕的人,不是与“赤金”类比那种意义上的“完人”。他常提到的作为“完整的人”的对立面,就是指那样的一些人。

他们沉溺在抽象的问题之中,对人类最迫切的需要视而不见,一碰到政治问题就采取最小阻力政策,完全躲避到自己的专业知识里去。在爱因斯坦看来,这绝不是“完整的人”。

爱因斯坦充分了解到,科学家不是生活在抽象思维和实验操作的真空里,科学家是一个人,他必然生活在一定的社会、道德和政治的气氛中,而这种气氛是受到他在的那个国家所制约的。

我们要做一个完整的人,就是要做一个关心政治、关心人类共同命运,对人类作出贡献的人。科学家辛勤地劳作是为了全人类的事业,是为了人对宇宙世界的认识,而这种事业和认识一方面推动着社会力量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受到社会力量一定程度上的控制。

科学家创造的成就在付诸应用时同样由这些社会力量来定向,同时科学家本身也不应该脱离这个社会力量而置身事外,科学家就是社会的一员。

爱因斯坦在感到做一个完整的人显得困难重重时,心中所焦虑的是社会力量如何对待他心目中的世界图像,和他所追求的真理的。他始终抱有一个信念:世界是统一的、和谐的、完美的,其规律是那样的美妙,让人感到自身的渺小。

爱因斯坦在伦敦演讲人所置身的这个社会世界也应该是统一的、和谐的、完美的。对他来说,单纯的才智不能代替道德上的正直和政治态度上对正义的维护。

正像对待知识他永远是一片赤诚之心一样,对待社会问题他也总是光明磊落,不因强权而屈服,不因邪恶而退缩,不因凶残而躲避。是生活、事实、政治警告了爱因斯坦不能做一个书斋中的学者。

他和他的理论都经受过风雨严寒的袭击,这种袭击相当一部分并非来自学术界,因而使他的大脑愈来愈清醒。他所遭到的围攻、歧视、误解、人身攻击,直至被抄家、被凌辱、著作被烧毁、财产被没收、被剥夺公民权、被悬赏,这一切都曾横亘在他的面前,他未曾低过头。

如果说爱因斯坦对社会正义,对残杀是出于一种本能的直觉反对的话,那么当他面临着死亡的威胁,面临着恐吓与辱骂的时候,他就已经是一个奋起抗争的战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