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栽树轶闻掇拾

**轩辕古柏。**陕西黄陵县轩辕庙中,现存一株高大的古柏,下围足有 10

米,高为 19 米,堪为群柏之首。经考证,乃轩辕黄帝所栽,距今已有 4000 余年历史。

**大成门古桧。**山东典阜孔庙的大成门内,用石栏牢固地围护着一株挺拔 苍劲。高达 20 余米的古桧。据有关资料记述,此树乃孔子所植,原材已经枯萎,此株乃清雍正年间萌出的新芽长成。

**沙俊其植庆功树。**西周名将沙俊其,英勇善战。在多年的戎马生涯中, 他每打一次胜仗,就要在获胜的战场上种植一株杨树,以志庆贺。这种“庆功栽场”的植树活动一直延续了很长的时间。

**楚霸王与桂树。**楚霸王自幼爱树,相传有一次,他在一个村庄看到一个老人持斧要砍桂树,楚霸王忙问缘由,老人说:“我家院子四四方方像‘口’ 字,这颗树长在院中,就成‘困’字,不是很不吉利吗?”楚霸王灵机一动回答说:“照你这么说,院中倒树留人,便成‘囚’字,如此更不吉利。” 老人觉得楚霸王言之有理,于是放弃砍树的念头。

**诸葛亮与桑树。**诸葛亮在病危时给后主刘禅的遗书上写道:“臣家有桑八百株。子孙衣食、自可足用。”他把自己栽种的八百株桑树作为子女生活费的来源,为子女生活作长久安排。一代名相,两袖清风,死后留给子孙唯有自己栽种的桑树。

**石延年智种桃树。**北宋诗人石延年的种树方法与众不同。他在海州(今连云港市)做官时,看到当地“山岭高峻,无花卉点缀映照”,便产生了绿化荒山的念头。但山路险峭,上山植树困难。于是,他就想了一个事半功倍的妙法:叫人用黄泥裹上桃核,射到山上去。此法果然有效。经过二三年, 这里竟是“花发满山,烂如锦绣”了。

**白鹿洞丹桂。**江西庐山风景区白鹿洞,生长着一株芳香四溢的丹桂,吸引着不少游客。此树是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为后人所留下的。朱嘉深通理学, 热爱大自然的景色,凡他到过的地方,都根据不同季节,栽植几棵风景树, 这株丹桂正是他栽植风景树中保存下来的一棵。

**平山堂垂柳。**江苏省扬州市平山堂堂前有一株古老的垂柳,人称“欧公柳”。原来是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欧阳修在平山落成时,亲手栽植垂柳数株, 随着岁月的流逝,保存下来的仅有这一株。

**朱元璋与柿树。**据《燕京时餐记》栽,明代天国皇帝朱元璋,少年家贫, 经常挨饿。有一天,已经两天没饭吃的朱元璋走到一个村庄,看到一柿树正熟,就摘下一些果子美食一顿。后来,他当了皇帝,没忘柿树的功劳,还念念不忘植树造林。于是下令有 5 亩至 10 亩地的人,须种桑、木棉各半亩;10 亩地以上的人,还须种柿、核桃、枣。还下令安徽凤阳、滁县等地百姓每户

种 2 株柿树,不种者要罚。从此,安徽等地广种柿树。

**北京动物园大松树。**北京动物园有几株特别高大的松树,干粗枝壮, 松叶茂盛,游览的人,喜欢在此歇凉透风。这几株大松是民主革命家宋教仁生态观的体现。宋积极主张保护生态环境,大兴林木,不准滥砍滥伐。这几株树就是他当时带领民众栽种的一片松林所残留下的几株。

**中山故居酸豆树。**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先生故居,长着一株绿叶纷披的酸豆树。据考证,这株树是孙先生从美国檀香山带回的树籽,栽种在此而生长起来的。

孙先生重视林业,倡导植树造林,他在《建国大略》、《建国大纲》中, 反复阐述发展林业的重要性,并于 1915 年正式确定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开展人民性植树造林活动,树立人民育林爱林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