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的全新品质

教学整体改革及结构设计小学教学整体改革的实施策略

策略是为完成任务而采取的手段。它既是决定任务成败的关键,又是完成任务应采取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依据。近年来,小学整体改革已汇成了滚滚洪流,无论在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上,还是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上,都起到了巨大作用。在小学教学整体改革理论体系已具雏型,又待采用更科学的方法把它推向深入的今天,如何把握理论与方法联系的中介——策略,是当前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在总结小学整体改革十多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与开展小学整体改革密切相关的四大策略。黄利群先生总结如下:

  1. 综合构建

小学教学整体改革的目的是运用系统科学,通过强化学校整体中各要素的功能(特别是薄弱要素),协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学校工作实现整体优化。整体改革理论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思维的综合性,它要求用系统理论观察和思考学校的改革工作,用统筹的方法处理相关的各种问题,使全部要素参与改革,要使改革效果实现部分之和大于整体。因此,小学整体改革必须综合构建。

小学整体改革的综合构建的实质是把改革工作或科学实验分解为理论、目标、操作、评价、保障五大体系,并将其整合成一个完整的工作蓝图。理论体系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科学及当代教育科学的有关论述构成;目标体系由总目标、分项目标(科研目标、育人目标、工作目标)和具体目标三级目标构成;操作体系由实验内容、实验方法与步骤等组成;评价体系主要由被试对象发展水平的测定方法和科研成果的鉴定方法组成;保障体系由组织领导、规章制度、奖励办法等组成。

为了实现整体构建,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要处理好改革工作与学校其它工作的关系,即改革工作既要与常规工作结合,又要带动其它各项工作;要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即改革工作不是学校的额外负担,而是改善办学条件、提高领导管理水准、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知名度的先决条件,是出理论、出人才的动力;要处理好总课题与子课题的关系,即总课题要统领子课题,子课题要服务于总课题;在人员安排上,要处理好学校全体成员在改革中的协同关系,特别要处理好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实验教师与非实验教师、学校人员与社会教育资源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改革自身条件与外部条件的关系,注意改革工作的可行性,要充分考虑自己已有的改革经验和现有的改革实力,不能不具备条件硬上项目,要充分利用和主动争取外部支持。

  1. 重点突破

辩证唯物主义矛盾学说告诉我们,解决问题要抓主要矛盾,这样一切次要矛盾才会迎刃而解。整体改革,既要适应 21 世纪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小学教育体系的需要,又要针对现行教育弊端,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它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千头万绪,而且参与整体改革的学校的各种状况又都不一样,所以每所学校必须从本校实际出发,找到一个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实行重点突破,

才能打开局面,带动整体改革工作。

从各地经验看,小学整体改革在实现重点突破上,共选择了五大突破口, 十余个研究重点。它们是:

  1. 从培养目标突破。重点是针对小学生目前素质状况,培养小学生具有时代的思想观念、令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学习操作能力、健康的身心素质和独立完整的个性。

  2. 从课堂教学突破。重点是如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会学习;如何构建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追求人人成功。教学过程设计要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 从课程改革突破。重点是如何使各学科课程内容更符合社会和儿童智力发展的需要;如何使活动课实现科学化和规范化;如何在选修课上提高学生外语、微机、艺体等特长。

  4. 从德育突破。重点是如何树立新时期的德育观,使德育实现工作制度化、内容系列化、方法科学化、途径整体化、评价标准化,在实践中探索“两史一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以及行为规范训练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5. 从管理体制突破。重点探索如何启动学校内部活力,实现学校管理科学化、现代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为实现重点突破,必须把所选定的重点作为改革的主导性主题,使其它工作与之有机配合,并以重点突破带动其它工作。在实现重点突破上要集中优势人力,在时间上要先行一

  1. 区域协同

小学整体改革虽然是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但绝不是说一个学校可以关起门来封闭式地搞改革。任何一所学校的改革都要以外部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动力,以社会教育资源为依托,以外部教育改革信息为依据,还必须将自己置身于社区之中,依靠各方力量,协同进行改革。从这一角度讲,区域协同的策略决定了区域性整体改革将是小学整体改革发展的大趋势。

区域协同策略要求从一个区、一个县或一个社区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出发,总体构建小学整体改革,将每个学校的整体改革与当地各级各类教育的改革统筹安排,使学校的整体改革与当地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每所学校都要明确自己在本地区整体改革中的位置、作用与任务,从全局出发,完善自己的改革。具体要求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当地教育行政领导、科研教研人员与学校实际工作者结合;二是学校与学生的家庭、学校所在的社区结合;三是小学整体改革和与其衔接的幼儿教育改革、中学教育改革结合。

  1. 规范操作

整体改革实验是一种探索性的科研工作,要求严谨规范地实施。整体改革尚属一种新生事物,难免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状况。应该指出的是,小学整体改革规范性不强,很重要的一点原因是科学指导不得力,因此,应十分重视教育科学的普及和应用。

规范操作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规范设计。整体科学实验要经过严密的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形成理论的过程。因此,整体改革工作或实验都必须规范设计。其具体体现是制定一个可遵循的实验方案或整体改革方案。

方案的体例一般由问题的提出、研究主题的界定、假说、实验原则、实

验内容、实验目标、实验方法与步骤、成果形成、保障措施等几大部分组成。一般的科学实验都应提出假说,即研究人员依据所发现的问题,运用已

有的科学原理,充分发挥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所研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出一个初步的设想。假说必须不违背该领域已被证实是正确的理论,不和已知的及已经验证过的事实产生矛盾,必须在逻辑分析上是可检验的。方案确定后要经过专家论证。

  1. 规范运作。大凡科学实验一般以实验法为主,其规范动作的主要标志是“控制”,即在影响被试对象的多种条件中,严格控制非规定条件,使其不发生变化,而仅仅有组织地操纵实验所规定的条件,使其发生变化。规范操作的另一要求是要做好实验材料的积累,搞好实验前后的测试,为实验后期分析综合材料、形成有理有据的科研成果奠定基础。

  2. 规范评价。要确保改革实验成果的信度和效度,看改革实验是否成功,主要看其内效度和外效度。内效度即该实验的科学性,即理论设计科学、目标清晰准确、操作要领到位;外效度主要看实验成果的社会效益,看是否有推广价值。要制定对不同实验成果进行评价的方法。

  3. 规范管理。就是制定各种制度,以保证改革工作和科学实验的正常运行,每项改革或实验都要制定定期例会制度、汇报检查制度、档案保管制度和成果奖励制度;另一方面是领导要按科研规律来管理,为整体改革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