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情支持祖国的教育事业

——记来辉武教授

来辉武——一个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名字。

他发明了 505 神功元气袋,开创了“内病外治”的新纪元。

近几年内,他时刻不忘教育,捐资兴教助教,共向教育界捐款 3000 多万元。

在 505 集团采访,记者听到许许多多关于来辉武教授助学兴教的故事。

一天,在 505 集团的接待室,记者见到一位衣衫破旧的中年人。这位不愿让记者披露单位和姓名的中年人,是西安市某县的一名山乡民办教师。两年前,这位教师的母亲和妻子双双患病,而他又半年没拿上工资,在此情况下,是走还是留?不走可以保住这所学校(因为这所学校只有他这 1 名教

师),可以保住山里的这 20 多名孩子不失学,但目前的家境,已把他推入难以自拔的生活底谷。走,可以出山,回到山外的小村庄,侍奉母亲和妻儿。但,他放心不下这里的 20 多名山里娃,只要一合眼,那 20 多名山里娃的小

脸蛋就在眼前晃动。几天前,山里曾传出他要走的消息,一时间,那 20 多名山里娃围住了他栖居的那间小泥屋,他们哭啊,哭得嗓子哑了,哭得泪水打湿了衣襟⋯⋯这真是一种难割舍的抉择啊。在万般无奈之后,他想起了来辉武教授。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给来辉武教授写去一封信,诉说母亲和妻子的病情,又诉说了自己的境况,那意思再明显不过,是想请来辉武教授赠送他几个 505 产品,解除母亲和妻子的病痛。谁知,他作梦也没想到的是,在信发出去一个星期之后,来辉武教授进山了,到那所简直难以同“学校”这个字眼联系的学校来了。在他栖居的那间小屋,来武武教授拧眉静听他的诉说。临别,他将 5000 元钱递到那位教师的手中,说:“我敬重您,敬重所有从事教育事业的人,没有你们,绝不会有陕西经济的腾飞,祖国的昌盛。这5000 元钱,你先贴补家用,你要的 505 产品,已派人送到你家中⋯⋯从今天

起,你就是 505 集团的一名编外员工,我每月工资的一半归你,作你的工资, 希望你能为山沟沟里培养出几名大学生!”两年过去了,这位教师的母亲、妻子的病,早已被 505 神功气袋治愈;他的那所学校,也旧貌换新颜:校舍重新翻盖了,学校建起了图书室、篮球场,这些都是来辉武教授与那个县的有关部门一起出资完成的。据说,为这些,来辉武教授在一次社交活动中还针对那个县的领导说:“你进山去看看那个小学,破烂成那个样子,你难道一点也不心痛?”如今,这位教师仍是 505 集团的编外员工。每隔三、两个

月,他都要往 505 集团总部走一趟,向来辉武教授汇报一下孩子们的学习情况。也怪,几乎每天一开门就被各种来人所包围的来辉武,对这位“编外” 员工特别照顾,只要他来,总要挤出那么一点时间,哪怕是 10 分钟,同他谈谈山里的孩子,谈谈教育上的事情。

据知情人士透露,像这位民办教师一样的“编外”员工,在 505 集团不计其数。

来辉武教授捐助兴建了 10 所希望小学。

陕西山阳袁家沟乡是革命老区,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差,经济比较落后。袁家沟乡有个叫阮班柱的校长,搞了大半辈子的教育工作,一心想在乡里建一所希望小学,让乡里所有的娃娃们都能上学读书。他八方筹措,无奈仍有 8 万元的建校资金缺口迟迟不能落实。看着娃娃们一双双求知的双眼,阮校

长心里急啊,加上他常年劳累,积劳成疾一下住进了医院。一个偶然的机会, 来辉武见到了这位校长,听完他的讲述,来辉武感动地说:“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知道农村孩子受教育难,你们袁家沟乡有您这样任劳任怨的好校长, 好教师,是你们全乡孩子的骄傲。”他立即指示工作人员尽快将 8 万元送到袁家沟乡希望小学,阮校长感激得落下了泪。

当第二次阮校长拖着久病初愈的身子,带着希望小学的照片,见到来辉武教授时,来辉武从阮校长欣慰的目光里,似乎看到了孩子们可爱的笑脸。有次来辉武正在西安开会,一位曾相识的老教师来电告急。这位老教师

饱经风霜,即将退休,小孩又患有重病,无钱医治,于是想起请来辉武帮忙。来辉武连夜寻找这位老教师的住处,找了近 5 个小时,终于找到了,送了近万元。

河南省社旗县桥头村有个叫张继山的青年,出生刚 3 天,父亲就去世了。十几年间,他长期与牛为伴——白天观察牛的拉犁,吃草和哺乳,晚上品味牛的起卧和拉撒,终于练就一手画牛的绝活。1992 年,他从安阳师专美术系毕业,当了两年中学教师,突然又接到中央美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惊喜之余,他又惶惶然。这每年 3000 元的学费,对家境正常的人来讲,都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何况他这样一位几乎被生活纤绳压弯了腰的青年。到中国最高美术学府深造的诱惑使他欲罢不忍,几乎在绝望中,他想起了被人誉称为“红色慈善家”的来辉武,他决定向来辉武教授求助。于是一封求助信,连同中央美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复印件寄出了。10 天后,一张 3000 元的汇款单, 由陕西咸阳飞到了这位河南小伙子的手上。

终于,张继山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学习,仍在画牛。他准备在 1997 年牛年到来之际,举办个人的“牛”画展。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画研究院院长刘勃舒教授称赞张继山“笔墨运气十足,大有发展前途”,而张继山这样回答:一想起来辉武教授,我对牛的品格和精神的理解,就有一种新的升华。这品格的精神,浓缩成 4 个字,就是“无私奉献”⋯⋯

在陕西,还流传着小李欢的故事。

今年 13 岁的小李欢,是西安市解家村小学的学生。4 岁那年,这位天真烂漫的小女孩不知怎么患上一种叫作“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顽症,全身无力,下肢瘫痪。为给孩子治病,小李欢的父母花光了积蓄,跑遍了全国的大医院,都没有使孩子的病情有丝毫的好转。小李欢是个顽强聪明的孩子,虽然病魔缠身,可每次考试总是年级前 3 名。1993 春天,来辉武教授得知了李欢身患不治之症,家庭十分困难的情况,立即派工作人员赶到李欢家中探视。正在这时,美国迪尼斯儿童度假村要为世界各国患绝症的儿童举办“给孩子一个世界”的人道主义活动,小李欢被选中了。李欢的父母是多么想在孩子的记忆中留下一片美好的世界啊!但是,为给孩子治病,他们不仅花光了积蓄,还欠下累累债务,哪还有钱送孩子去美国呢?来辉武知道了这个消息, 立刻约见小李欢的妈妈,讲了 3 点意见,一,为了孩子,这个费用我们包了,

我们捐赠 5 万元;二,钱一定要用在孩子身上;三,孩子的根在祖国,要相信祖国的传统医学能治好孩子的病,让孩子好好学习。

1993 年 3 月 3 日,小李欢和他的父母飞赴美国。正在北京的来辉武教授专门打回长途电话,嘱咐助手代自己到机场为小李欢一家送行,并再三叮嘱: “在孩子面前,绝不能提‘绝症’的字眼,免得孩子受不了。”

小李欢见到来辉武伯伯是在一年后的一次联欢会上。那天,厂里的职工

正在联欢,小李欢在父母的陪同下来了,她是来向来伯伯致谢的。在联欢会现场,当坐在轮椅上的小李欢看到来辉武教授的一霎那间,一句“来伯伯你好”的问候尚未脱口,便一下子扑到来辉武的身上大哭起来。记者发现,小李欢的父母和来辉武教授,还有满场的宾客,也哭了。

来辉武教授钟情教育,支持教育的故事有多少,连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说不清。他们能说清的,是这位名扬海内外的企业家对教育的执着和慷慨, 热切和忠诚。他们说,来辉武教授是在用自己的一颗心,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呐喊、呼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