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设爱的桥梁铸造共同的信念

——全国少儿“手拉手”活动红红火火

以救助失学少年为宗旨的“希望工程”举世瞩目,影响遍及海内外。如今,又一项新的“希望工程”——“手拉手”活动逐渐在全国展开,“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我们手拉手做朋友”,已成为千千万万少年儿童的自觉行为。

“手拉手”活动始于 1990 年,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中国少年报联合发起,口号是“全国城乡小伙伴手拉手,共同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这一活动,在全体少年儿童中及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京、津、沪等大城市的小朋友们率先行动,赶赴革命老区体验生活,并发表了社会调查《来自大别山的报告》。老区的经济社会状况,深深地打动了许多城市孩子的心,老区小朋友们的生活学习环境引起了他们深切的关注。

上海红领巾理事会发起“一本书寄友情”活动,仅一个多月,全市 100

万少先队员就为全国贫困地区小伙伴寄书 200 多万本。

北京市朝阳区 12 名小记者从贵州采访归来,把他们拍摄的六盘水地区的

照片在各校巡回展出,拨动了全区 16 万少年儿童的心弦。大家纷纷伸出援助

之手,在短短几天,捐出 10 多万元,为边远山区的失学少年送去一片关心和爱意。

此后,福建三明市、河北石家庄等许多中小城市也纷纷加入这一行列。在这项活动中,城市小朋友们以各种形式,表达了自己的爱心,捐出节

省下的衣物、书籍、文具等,为贫穷边远地区一部分小朋友缓解了生活学习困难。北京 156 中的同学们发起“献爱心”活动,短短 3 天,全校师生共捐

出衣裤 1722 件,文具近 2000 件,在堆积如山的衣物中,有全新的毛衣,有八成新的呢子衣裤等。一位同学的信写得尤其感人:“这件棉坎肩是我的奶奶一针一线缝制的,它虽然不如买的好看,但它倾注了我们全家人的爱,希望它能带给你们温暖。”

在“手拉手”活动中,城乡小朋友们在相互交往中建立了友谊。还有的学校开展“友谊班级”活动,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和感情。有的山区孩子上学每天得步行几十里,冬天只穿一、二件冬衣,光着脚穿鞋。尽管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可是他们仍刻苦努力,勤奋学习。这些,都给城市的孩子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从中受到深深的教育。于是,双方互赠照片、贺卡,在精神上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争当好学上进的好少年。

“手拉手”活动,不仅沟通了孩子们的心灵,同时也缩短了城市和农村的距离。许多小朋友通过书信、夏令营活动等认识了对方,了解了国情,认识了社会。通过这些活动,不少在城市长大的孩子好像一下子变得成熟了, 他们不再大手大脚地花钱了,过去上下课围着校门口小食摊争相购买的现象不多见了,因为他们想着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位伙伴,一位好兄弟,好姐妹, 仍生活在艰苦的环境里⋯⋯

这一活动影响面之广,冲击力之大,是始料未及的。许多小朋友主动参与,并倾注了满腔热情。他们从关心别人中,学会了交友,学会了处事,体会到了助人的快乐。

许多城市的中小学校,还利用本校拥有较强的师资水平和教学实力,主

动和老少边穷地区的学校“结对子”,通过介绍办学经验,培训师资,寄赠教学资料等,为老少边穷地区的教育事业作贡献。北京市从 1991 年开始,全

市 40 所中学与全国 10 个边远省的中小学挂钩,开展教育双向交流活动。汇

文中学接受贵州地区有关学校 3 年师资培训计划,同时还决定派教师到该地

区讲课,并作为一种制度巩固下来;北京 35 中为对方寄赠图书上千册;翠微中学挤出经费支持对方办学;育才中学先后两次接待锡林勒盟镶黄旗一中的教师。同时,北京的一些学校也到所联系的学校进行学习交流,双方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和牢固的关系。

进入新的一年,“手拉手”活动又有新的进展,由全国少工委等 5 家单

位联合组织,“手拉手”活动将扩大到 100 万对,小朋友们除了通信交流思想外,还将倡导开展寄一本好书,一份好报纸或一件文具等活动;中国少年报还开展征文活动,评选出记述参加这一活动感想的好文章;“六·一”前夕,将在全国选拔出 100 对思想品质好、学习进步大的少年儿童进京,参加“手拉手”好朋友相会在北京”表彰活动⋯⋯

对于这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的活动,各有关部门非常支持,大开绿灯。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徐惟诚多次关心、询问活动的进展情况并给予具体指导。国家教委有关部门表示要积极配合,进一步搞好这一活动。可以预见, 在新的一年里,“手拉手”活动将更加红火,小朋友之间的友谊将更加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