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农村文化的繁荣农村新风尚
少年朋友们,特别是广大农村的少年朋友们,你们注意到农村生活中的新风气了吗?现在,大家就随我到农村去体验一下吧!
我们乘车来到湖北省当阳市王店镇杨店村,在村口停下来,我们刚走下去,就受到了住在村口的刘大妈的热情接待。刘大妈把我们引到她的家里, 倒了茶水、聊了起来。当她知道我们的目的的时候,兴奋地说:“咱村里那是真好,真好!”于是刘大妈慢慢地讲起来了。
“别的先别说,就说这邻居之间吧。去年,杨六哥家里失了火,遭了灾, 一场大火,把全家的东西烧的就剩几堵墙。全家老小,望着被火烧得漆黑一片的家,抱头痛哭。乡亲们也跟着流泪。后来大家说,你家的事就是我们大家的事,我们大伙帮你重建家园。说干就干,你家有钱出钱,我家有材料出材料,他家有劳力出力。经过大伙齐心协力,没到一个星期,一栋漂亮的瓦房盖了起来。又抬来了床,抱来床被、衣物,送来柴米油盐、锅筷碗灶。家又重新建好了。张大哥感动地边哭边说:“还是乡亲们好哇!”这事让镇里知道了,还给我们村发了一块奖牌呢。”
就在我们专心地听刘大妈讲话的时候,又有许多村民纷纷闻讯聚到刘大妈家。刘大妈的话才讲完,黄大爷就急忙说:“听我来说两句吧!”于是我们又听黄大爷讲了起来。
“我今年 78 了,年纪也一大把了。但我还想再多活他十年二十年。为啥? 咱儿媳妇们和儿子们都对我好啊,我舍不得他们啦!咱家三个儿子,三个儿媳妇。他们现在都单独开了小灶,在一边过。以前许多老伙计说,你老了儿子成了家,小心没人养你的老。你们那些担心,全都瞎操心。瞧、我身上穿得干净吧?是我的儿媳妇给洗的。她们三个都抢着给咱洗衣服、洗被子呢。我喜欢到他们三个哪个那里住,就到哪里住。他们都说孩子的妈死得早,没人来陪我,就专门给我买了台小收录机,让我也听听那洋玩意呢。穿的衣呢, 是他们买的。他们互相比着,生怕自己买的比别人买得差了。我现在是吃不愁、穿不愁,日子也过得舒服,能不多活几年吗?可别说,咱村里这样孝顺的儿子多呢,从没听说谁家老人没人管。我和我的那些老伙计碰到一起,还比一比,看谁家的子女最有孝心。”
黄大爷的话音刚落,坐在一边的几个年轻人中就有一个大声说:“让我也代表村里的年轻人说几句吧!”
“咱们村里以前过年过节的时候,就聚在一起打牌赌博,无所事事。后来村干部对我们进行了教育,大家都认识到,趁年轻要多干些事,学点东西。于是,我们年轻人自己办了技术学校,请县里的农技师傅给大家上课,讲技术。大家都觉得很有用,后来,在我们年轻人中掀起了读书热,互相传看农业知识书报,并结合实际交流自己的技术经验。我们还成立了业余党校,学习党的有关知识,向党组织靠拢。办了农村业余爱好小组,音乐、绘画、根雕等都还有不少的人才呢。过年时,大家拜年,不再是提着烟酒茶,而是抱着新书送给朋友作压岁礼物。农闲时,大家也不再无所事事。以前喜欢打闹的年轻人,现在可是文明多了。”
“的确是啊!”村支部书记不知什么时候也来了。“现在的年轻人、就
是不一样。以前打架闹事,隔不几天就有,但这几年这样的事一年还不到两三件呢。他们又年轻、又有文化,又肯学肯钻,才几年,就成了村里致富的能手。以前,村里信迷信的人多,但这帮年轻人,不信鬼神,不信天命,使原先迷信思想很重的人,也开始变得不信那些骗人的东西了。我们村的年轻人,在计划生育上也都不错呢。他们看到他们的父辈吃了“多子多难”的苦头,不做工作也想得通。有家姓姚的年轻夫妇,只有一个女儿。按政策,女儿年满七岁,可以再生。但计生人员把指标送给他家时,他却说不要,还说多生孩子多受苦。近八年来,全村还没有计划外生育的。去年,我们村还进行了十星农户的评比。一颗星代表一项,十星主要是卫生、教育、计划生育、尊老爱幼、邻里团结等等。先由村组干部检查评比,然后按得分授予星数不等的门牌,挂在门上,这一活动,给村里送来了文明新风尚。”
从村里回来时,我心中已是思绪万千。现在的农村,不仅在物质上富裕了,在精神生活上也充实了。农村新风尚将更加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