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美食家——饮食情趣

李响在李渔的邀请下欣然入座,立即有人送上新蟹一盘。李响手捧螃蟹, 却不知怎样下手。李渔笑道,现在的人真是不会享受,连吃蟹都不会了。李渔告诉李响自己在吃的方面最大的癖好是蟹,蟹肉的鲜美让人难以形容也难以忘怀。每到吃蟹季节,他便大量采购,招朋呼友,日日沉醉在螃蟹宴中。等到家里腌制的醉蟹也吃完后,便小心攒钱,等待下一个螃蟹旺季的到来。

李响从李渔先生这里不仅学到了吃蟹的知识,领会了蟹肉的鲜美,还见识了这样一位对吃螃蟹充满热情的蟹奴,很是开心,但李响还是觉得吃蟹太麻烦了,不解馋。

李渔不无遗憾地说,小子,那边肯定有你喜欢吃的东西。李响看去,只见身后一张嘴形大门。李响走进大“嘴”里,里面原来是一座美食城。却见两位同班女生吃着小吃,嘻嘻哈哈笑做一团,一副随心所欲自在无忧的样子。她们旁边有一些孩子,正欢天喜地地手持长面包在路上边走边吃。几个男孩将面包当棍棒追逐捅打,乐不可支。街头上的小孩手举冰糖葫芦,捧着烤地瓜边走边吃。

街道上餐店与小吃摊子蜿蜒不绝,到处都飘着食品的香味。农家小院中, 人们端着饭碗,边吃边串门聊天,情景十分有趣。

富有情趣的吃喝可以说是最贴近我们的自然天性的享受之一。

远古人刚刚学会吃做熟的食物时,餐桌上食物的种类仅有肉食。在漫长而无所事事的冬季,在炉火旁变着花样烹调和长时间的进餐就成了很有趣味的事情。农业社会开始以后,有了面包,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又渐渐发现与接受了各种蔬菜瓜果。可以入口的食物与饮料愈来愈多,烹制的方法也愈来愈讲究,而吃喝也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从维持生命发展成一种感官的享受,烹饪渐渐成了一门大学问。

吃的人愈来愈注重吃喝时的情调。所以就有了餐具、桌布、烛台、餐巾等。成套的漂亮的餐具,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盛食物的器皿,他们的形状与颜色都开始配合了食物,使得食物看上去更加赏心悦目,刺激食欲。

李响面对无数美食,目不暇接,胃里千万馋虫各抒己见,一时竟不知吃什么为好。他品尝了瑞士的奶酪、意大利面、法国大菜、日本的生鱼片,最后又忍不住吃了一个美国的汉堡包。

再往前走,李响遇见了已有一面之识的孔老夫子,只见他正在指点厨师, 说食物加工得越精致越好,鱼与肉切得越细越好(“食不厌精,脸不厌细”)。他对食物的形状也很讲究,要求厨师将肉切得方方正正。李响始知孔子原来也是个很讲究饮食情趣的美食家。

以超然物外随遇而安闻名的东坡居士居然在亲自下厨,见到李响,端出一盘油亮红润,醇香四溢的东坡肘子招待他。李响尝了一口,进口就化,一点也不腻。李响套了句现成的广告用语“味道好极了!”

中国可以说是最讲究饮食艺术的国度,色、香、味俱全是烹调的基本原则。无论是家常小菜,还是宴客酒席,都到了“食不厌精,脸不厌细”的讲究地步。大哲学家老子还将治国比作烹饪,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可见烹饪也是要调配适宜、恰到好处的。

被认为最具生活情趣的法国人,在饮食方面所下的功夫与中国人不相上下。一道讲究的法式大菜往往需要一整天的时间去烹制,而进餐时又格外注重营造浪漫情调。在欧洲与北美,人们喜欢在一些特殊的纪念日去吃法国大菜,在口腹的享受之外,似乎也得到了一种文化的享受。

李响饱餐过后,只见路边茶舍里三三两两的老者围坐在一起,每人手里一个小巧的杯子,旁边是古朴可爱的茶壶,他们便饮边谈,表情十分悠闲满足。李响进了一处鸟语花香的园子。园子里趣味盎然,鸭子在池塘里嬉戏, 竹林边有一幢木头房子,一些人将鞋脱在外面,一言不发地坐在里面,不由好奇地向里张望。

女主人看到李响,热情地邀请他参与他们的活动,原来这里正在进行的是日本的茶道活动。李响入乡随俗,欣然脱了鞋安静地坐下。每个人面前都放着茶杯与碟子。不一会儿,壶中的茶水发出一种优美的声音,如音乐一般。然后女主人将茶沏到每个人的茶杯里。

李响双手捧起茶杯,像其他人那样闻一闻,茶水的清香扑鼻而入,然后像其他人那样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地呷着碧绿的茶水。这是李响平生以来第一次正儿八经地饮茶,滋味果然与大口豪饮不同,与可乐果茶矿泉水更是大不相同。李响慢慢地感受着热茶进入体内的滋味,体会着“品”的乐趣,他觉得身体与精神都滋润了不少,心脾间充满着清香的感觉。

中国人最先发现了茶叶,后来传入欧洲,饮茶成为一种世界性的风尚, 品茶也成为一种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人们在饮茶的同时享受到茶水的自然清醇与精神的无拘无束。老人们聚在一起就着茶水谈古论今,消磨上大半天的时间,他们饮的是中国传统的“老人茶”;朋友们在茶馆里或家里围桌而坐, 用紫砂的小陶壶配以适当的水质水温与时间,轻斟慢饮,笑语连珠,茶的味道特别甘醇芬芳,朋友间的友情也醇厚温馨,他们喝的是“功夫茶”。欧洲人喜欢在午间与餐后捧一杯红茶,依个人喜好随意加些白糖牛奶;日本人更将普通的饮茶发展成了茶道,成为带有宗教色彩的“心灵淋浴”,使得饮茶又多了一份乐趣。

接着,李响看到了各地人不同的饮酒风格。蒙古人唱着“祝酒歌”劝酒; 北方人在那里猜拳行令,桌子上都是大块的牛羊肉;江浙一带的人则显得相当文雅,他们喝的是黄酒,慢慢地呷,不慌不忙;而那些来自贵州四川的小个子们则和北方人一样豪饮。场面十分热闹。

饮酒也是一件很有情趣的事。李白是个豪饮之人,“君王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简直酣畅淋漓,让不善饮酒的人直叹少了人生一大乐趣。

但事实上,饮酒的情趣与酒量大小并无关系,从饮酒中真正获得情趣的往往是酒量不大的人。李笠翁、苏东坡、沈三白、林语堂等都是不善于饮酒的人,但他们都喜爱酒,对酒很有感情。尤其是对着三五好友,在半酣时往往不分彼此,谈笑风生,妙语连珠,所谓酒能助兴,酒是一个媒体,一个契机,一种心情,能够帮助你与某一位友人、某一段时光、某一种冥想达成一种更和谐默契的交流,从而感受到精神的放松与愉悦。

这才是深得酒中乐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