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多妩媚——农业社会的情趣

火光黯淡下去,欢歌也渐渐隐去,夜色掩护了一个时代的消失。一眨眼, 李响感到自己已经置身于田野之中。看那万里平畴,一望无际,农民们正在田里劳作。接着,田野上出现了村落和小镇,还有牵着牲畜赶集的人。远处有袅袅的炊烟,村落里传来狗的吠叫。牧童骑在牛背上,悠扬的笛声伴随着灿烂的夕阳,一路飘回家去。

当人类社会从狩猎为主进化到以种植和养殖为主的时代,农业社会开始了。在这一时代,人们的情趣活动比较远古时代,比较原始社会,有所改变。除了传统的对力量的崇拜,对神灵的崇拜,对迷信的热诚之外,人们对男女关系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这时,一夫一妻制逐步形成,谁也不能像远古社会那样单单因为力大就能拥有最多的妇女和最好的窝棚,接近于现代的家庭形成了。人们的活动开始进入有道德规范的文明阶段。

一个农民和他的妻子收获了他们最后一片庄稼,赶着老牛回家去。农民看见了水塘,跳进去洗澡,农妇给老牛饮水。洗澡以后的农夫高兴地唱起歌来,他的女人在旁边随声附和,连老牛都觉得他们的主人很高兴,仰起头朝天空哞哞地叫起来。

皇帝的宫廷里,衣着华丽的舞女们正在轻歌曼舞,皇帝和他的妃子们, 还有朝廷里的文武大臣们,品茶饮酒,欣赏着表演。

接着,李响看到许多小型的作坊,铁匠炉边,男人们在打造更先进的生

产工具;染坊里飘扬着染上了色彩的布,女人的服饰与男人有了明显的区别; 有人在石板上敲出浮凸的图案,有人在教孩子们吟诵诗歌⋯⋯

在这一时代里,人们的情趣活动大大开拓了,最为重要的是教育、文学和艺术活动。农业社会几千年的历史,留下了大量的优美诗歌,留下了门类极多的艺术珍品,包括绘画、陶瓷、建筑、丝绸、石器,等等。可以想见,人们在获得丰衣足食的生活之后,有了更充裕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精神活动,也开始有了选择职业与生活方式的自由,从而得以寄托自己的情意和兴趣。另外,在农业社会里,人们的个性比远古时代更丰富,也更有特点了。

原先的奴隶变成农民之后,形成了相对自由独立的社会阶层。这些人脱离了奴隶主的生活控制和精神笼罩之后,逐渐地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欣赏趣味。当他们在实际追求这种趣味的实现时,就出现了情趣活动。

突然,四周烟尘弥漫,马蹄声、狗吠声震耳欲聋,待烟尘散去,李响眼前已是一片辽阔的山野,河流蜿蜒在起伏的丘陵上,森林一直绵延到天边。浩浩荡荡的皇家的狩猎队伍正在围堵一群麋鹿,当他们的马队撒开之后,惊起了各种飞禽走兽,猎手们纷纷射箭,猎狗们也追了上去⋯⋯

狩猎这时已经发展成为情趣活动。

这个时期,打猎不再像远古时代那样仅仅作为谋生的手段,而是作为传统的娱乐。因为养殖和种植已经基本保证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于是传统的生活方式此时就成为一种闲适,一种消遣了。大诗人杜甫有“裘马轻狂” 的爱好,辛弃疾也有狩猎练武的爱好。历届皇帝大都有专门用于狩猎的园林, 成吉思汗喜欢弯弓射雕,清代帝王在承德的狩猎场更是规模浩大。

接着,如画的风景环绕了李响,他看到玲珑的亭台被苍松翠竹所掩映, 在山岭间露出一尖一角;清澈的河水在涧谷里流过,河上有几道样式不同的桥;小舟与帆船点缀在湖面上,在晚霞里捕鱼的人打碎了水面的彩色;滔滔黄河远上白云之间,轻舟从长江的峡谷里穿过万重高山。画面上不断叠印出文人们吟咏山水风光的诗句。

李响如临其境,不由产生了“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的浪漫思绪。

对自然风景的欣赏,也渐渐进入了情趣活动的范畴。

原始社会,人类惧怕无时不在压迫他们的自然环境,他们要求的是从严酷的自然控制下解脱出来,根本没有心情欣赏自然风光。到了农业社会,人对自然的改造已经出现了伟大的成就。最主要的是耕地的增加,山林的减少, 河流得到控制,人们有了足够的食品与保暖措施,所以那些尚未开垦的处女地,那些规规矩矩流淌的河水,那些覆盖在茅屋瓦房上的白雪,就成为人们眼中美丽的风景。古代农业社会里的文人为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学艺术作品,记录了古人大量的吟诵风景的诗篇和艺术品。相应地,人对自然神的崇拜热情在降低。

人类从恐惧自然发展到欣赏自然的历史现象说明:自然只有成为不再对人类生活构成威胁的存在时,风景才成为人们情趣活动的内容;缺陷的存在是构成美感的内在逻辑,当一种事物处于稀少状态时便当然地构成了欣赏的对象;生产与科学的发展,提高了人在审美活动领域内的主动性,同时也降低了神灵在美学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