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怀疑上帝到批判现实

青年时期的哈代曾狂热地信仰宗教,但后来却成了一名批判宗教的最猛烈的斗士。哈代生活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维多利亚时代,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认识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境界。各种反映客观世界的新见解、新思潮也层出不穷。因此这是一个旧教条同新思想、有神论同无神论、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展开激烈搏斗的时代。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并且空前猛烈地冲击着传统的基督教义。

科学技术、生产力以及新思想的冲击,促使哈代对这个时代进行一次次深沉的思考,在自己的意识领域里进行多次深刻的革命。哈代最终发现,世上的芸芸众生受苦受难而上帝却无动于衷,因此处于社会底层的老百姓不能依靠上帝来拯救灵魂,更不能依靠上帝来摆脱悲惨的命运。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对自身的超越。哈代跨过了神的误区,之后便对它进行毫不留情的抨击。既然不能拯救人的灵魂和命运,那么为什么要去信仰和崇拜它呢?哈代关心的是人类的希望在哪里这一问题,他的希望在于人的未来,在于人自己。

当哈代凭自身的学习和生活体验,抛弃了曾经给了他无数安慰的宗教之后,他便为揭露宗教假象而奋斗。哈代认为,“仁慈的上帝的理论已受了数千年的考验,结果产生的是现在这种不体面的声名狼藉的局面。在这个基督教影响最深的欧洲大陆,推行一种好也不好,坏也不坏的上帝理论也许值得试一试”。毫无疑问,从宗教的精神枷锁下解脱出来的哈代是现实的、清醒的和深刻的。由于他曾信仰过基督教,所以他比谁都更了解基督教,比谁都明白基督教对人类究竟意味着什么。因此,鄙视任何正统的宗教教条、对基督教进行批判,便成了哈代以后创作的一部分。

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还乡》等,或多或少地表达了哈代与基督教对立的思想,这些小说要么对基督教抱怀疑的态度,要么质问人们的上帝究竟在哪?哈代甚至在小说中安排一些亵读基督教的情节,或者通过对人的本性的描写,来否定历来被人们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上帝的宗教。

《无名的裘德》是哈代否定基督教的最重要的作品。小说对裘德和阿拉贝拉的塑造,有力地批判了当时人们普遍信奉的宗教。裘德最初的理想是献身宗教,传播基督教义。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幻想能去神学院学习,以便日后能在教堂当牧师。裘德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作了一次又一次地努力, 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失败的裘德终于认识到上帝不能成全他的事业,也不能解脱他的痛苦。他的希望的实现不在来世和天堂,而在自己的努力。清醒了的裘德为了表明自己同上帝决裂的决心,毅然烧掉了自己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买来的,一直怀着崇敬的必情攻读的书籍。裘德对宗教的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活脱脱就是哈代自己的态度。在另一人物拉阿贝拉的身上,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哈代对宗教的批判与抛弃。阿拉贝拉在她的第二个丈夫死去之后,皈依了基督教,以求精神上的安慰。然而裘德的出现却燃起了她世俗的欲火。于是陷入了神与人、灵与肉的激烈冲突之中。当面对着二者的选择时, 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因为宗教信仰再也不能弥补她心灵的空虚,再也满足不了她精神的、肉体的需要。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感情毕竟是感情, 我不愿再做一个缩手缩脚的伪君子。”裘德和阿拉贝拉先后从宗教中解脱出来的事实,说明了上帝不是人的救世主。哈代通过他们的经历表明了自己对

宗教的鄙夷的态度。

哈代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的思想里含有丰富的平等、博爱的内容。哈代生存的时代是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劳资矛盾十分突出的时代。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但是广大的财富创造者却越来越贫穷。通过对现实的深刻观察和感悟,哈代看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不幸,看到了现实社会是一个极不平等的社会。而哈代认为人是生而平等的。哈代的这种民主主义思想,使得他始终对英国的普通劳动者抱有同情和希望,并永远以他们作为自己作品的真实主人公。因此哈代的许多小说大多是描写当时英国劳动人民的生活。《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中的裘德便是哈代这一思想的力证。

哈代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民主主义思想不仅在于哈代着力描写当时的普通劳动者,而且还表现在哈代善于在自己主人公的个人命运中,反映出整个社会劳动人民的悲剧。另外,哈代还把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到英国农村的命运和农业工人的状况上,他“把大不列颠向帝国主义发展阶段过渡时期英国农村小资产阶级宗法基础彻底崩溃的过程作为基本的、主要的社会冲突来分析”, 从而大大缩小了客观反映当代主要社会问题的范围。从而更有力的寄托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平等的呼唤。

民主主义思想,使得哈代看不惯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公和丑恶。从而使哈代愤世嫉俗、疾恶如仇。他不能容忍人世间的丑恶再存在下去,他不能再容忍财富的创造者一无所有!于是哈代用他的笔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悲剧性人物。这决不是悲观主义者的绝望的叹息,而是对人类民主和的公平的召唤。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我们再读哈代的作品时,我们依然会感到哈代心中所渴望的民主与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