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解体对载人航天事业的影响
随着前苏联的解体,40 年苦心经营和建立起来的航天体系和航天基础受到重创。所有航天机构和设施被独立后的加盟共和国切割瓜分和归为己有,使得曾有效执行航天计划的统一体系四分五裂,协作纽带断裂, 管理处于混乱状态,工作几乎陷入瘫痪。出现的局面是,有着光荣历史和齐全设备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因为正处在哈萨克斯坦的领土上,所以自然划归哈萨克斯坦所有。但哈萨克斯坦既没有航天工业,又没有科研基地和试验场所。乌克兰拥有制造卫星和火箭的南方科学生产联合体和两个跟踪站,但没有发射场。与此同时,由于没人订货、资金不足和材料缺乏,乌克兰的火箭和洲际导弹生产厂家被迫停产或转为民用生产。俄罗斯是唯一能够从进行科学研究、试验制造到航天运载工具的发射与利用等一整套航天活动的独联体国家。原苏联 80%的航天企、事业机构分布在俄罗斯境内。但是,俄罗斯离不开生产“旋风”号和“天顶”号火箭及电子侦察卫星、导弹预警卫星和海洋监视卫星的乌克兰“南方”科学生产联合体。而要发射同步通信卫星、星际探测卫星,更离不开“质子”号运载火箭的唯一发射场——处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位于各国境内的、单一功能的航天设施和航天机构,如何相互协调和合作?1992 年年底,独联体各成员国曾在明斯克签署一项有关协议,但实际执行起来,却相当困难。例如,哈萨克斯坦就曾经拒绝俄罗斯使用拜科努尔发射场。为此叶利钦总统公开遣责哈萨克斯坦违反明斯克协议的做法,但哈萨克斯坦反唇相讥,抱怨拜科努尔发射场的军事贸易收入全部流入了俄罗斯的国库,而哈萨克斯坦不但分文未获,反而贴进了本国财力不堪负担的数十亿卢布,用来维护设施的年运转费。为此,拜科努尔发射场附近的列宁斯克城,还举行了大规模游行示威,要求改善工作条件和增加工资。俄、哈矛盾从而进一步加深。
前苏联解体给航天业造成的重创程度,通过拜科努尔发射场的遭遇,可见一斑。
40 年前,在离偏僻的丘拉坦小站不远的荒漠的哈萨克草原上,曾坐落过前苏联国防部的第五试验场,并打下了拜科努尔第一块奠基石。后来,经过建设兵团的短期奋战,一座封闭的小城拔地而起,定名为列宁斯克。这座军事小镇建设完备,除拥有总面积达 100 万 m2 的住宅区外, 还有 10 所中、小学校及 30 多个院校学前班,一所技校及一所莫斯科航空学院的附属学校,一家军队医院和一家地方医院,发电站、食品厂、商店,应有尽有。城市交通也很方便,有飞机同莫斯科、圣彼得堡、克哈尔科夫、萨马拉和阿尔马阿塔通航,还有一个铁路运输网络,北通柯洛廖夫,西达捷洛梅,东接延吉尔和居比雷机场(“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跑道),以及库班区和彼士察纳亚。
拜科努尔发射机构划分为 4 个试验中心:第一个中心包括“联盟” 号发射架(1 号和 31 号)和“天顶”号发射架(45 号);第二个中心管理“质子”号发射架(81 号和 200 号);第三个中心主管“能源”号和“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发射架(110 号和 250 号);第四个中心负责综合测试。除了“联盟”号、“天顶”号、“能源”号和“质子”号发射
台外,此处还有一个战略导弹的发射基地。
从以上介绍不难看出前苏联在拜科努尔建设上的巨大投资,以及它在航天事业发展中的地位。
前苏联解体后,由于管理不善和经费严重不足,拜科努尔发射场的维护、保养以及发射人员和家属的生活条件难以保证。由于看管不严, 发射场许多地方的硬件和材料被破坏者拆走,犯罪活动日益猖獗。城市的窘境使得正常的维修工作无法进行,许多公共设施老化和受损。受生活所迫和因对未来失去信心,一批又一批的俄罗斯军人、发射场的工作人员、科学家、工程师纷纷离开列宁斯克城。
更为严重的是在 1993 年 2—3 月间在拥有 10 万多居民的列宁斯克爆发了一场“大灾难”。据哈萨克电台报导,国家银行该地区分行的债务已达 800 万卢布,从而无法进行该城资金的正常周转和工资的如期发放。此事引发了一场暴乱。2 月 24—25 日夜间,数百名士兵捣毁了营房,纵火烧毁三排营房。两幢司令部大楼和一家俱乐部化为灰烬。两座仓库和两家商店被洗劫一空。据初步估计,这次暴乱造成的经济损失达 1 亿卢
布。大约 500 名不同国籍的人参与了此次骚乱。三名士兵被杀,多人受伤。
拜科努尔,是地球上的第一个航天港。就是在这里,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顺利地把人类第一名航天员送上太空;架设了通往月球和其他行星的桥梁;“闪电”号、“流星”号、“联盟”号、“礼炮”号⋯⋯穿云拨雾相继腾空入轨。昔日的鼎盛和荣耀,今日的惨淡和悲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令人心碎和深思。
人才严重流失,是前苏联解体对航天基础造成重创的又一表现。由于管理混乱、计划停顿、工作不饱满和生产不景气,航天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失落感,再加上工资少、生活水准低下,所以许多优秀人才离开航天领域,或到国内待遇优厚的企业就职,或流向国外谋生。人才的流失,将对航天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前苏联解体对航天事业造成的最直接影响是航天计划压缩,航天活动减少。
航天事业是个耗资巨大的领域。经费拮据一直是困扰前苏联航天计划的顽症。但是那时是由中央政府统一规划、直接拨款,所以矛盾并不突出。解体后,各独立国均陷入经济危机,而且诸侯割据,在管理上出现一种无政府主义的局面,所以航天经费的筹措相当困难。解体后,前苏联的航天计划基本上由俄罗斯接管。俄罗斯同时也接过了一个财政上入不敷出、债台高筑的烂摊子。叶利钦上台后,马上下令大规模削减国防经费,进一步压缩航天计划,特别是军事航天计划、载人航天计划以及不能给本国人民直接带来明显效益的项目。其结果是:
“和平—2”号轨道站研制计划中止; “大型联盟”号载人飞船计划(可载 7 人)被搁置;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发展计划被中断; “和平”号轨道站上两个对接专用舱的发射被推迟; “天顶”号运载火箭的生产停止,“能源”号运载火箭的试验陷于
困境;
“和平”号轨道站复合体考察乘务组的发射次数大大减少;
一系列的国际合作项目和计划被推迟或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