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吸取教训,纠正错误,重整旗鼓,继续奋飞
深入调查、全面暴露问题的目的是吸取教训,纠正错误,重整旗鼓, 继续前进。
首先,美国政府根据调查委员会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九条建议,调整和修改了空间发射政策。主要是重新起用和继续发展一次使用的火箭,作为航天运输工具,以减少航天飞机的飞行率和使用压力。
在技术方面,美国航空航天局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投资近 30 亿美元,对现有的三架航天飞机进行了全面的检修和改造,其中轨道器改进220 处,固体火箭助推器 145 处。
在经过两年多的悲痛、思考、争论、苦苦挣扎和艰苦的工作之后, 于 1988 年 9 月 29 日美国恢复了航天飞机的飞行。承担这次飞行任务的是“发现”号航天飞机。
管理者们和工程技术人员在“发现”号身上花费了大量心血。其中包括技术改进 200 多处,重新设计和制造了固体火箭助推器装配接头处的垫圈并增加了独立的压力装置,全面改进了航天员生命保障系统与环境控制系统,增设了座舱紧急出口和降落伞等救生装置,更新了航天飞机的制动系统、防热系统、操作系统及反应控制装置。为了使地面控制中心能够密切监测航天飞机在飞行中各个部位的温度、压力、震动、噪声和加速度等物理参数,专家们在“发现”号身上的 101 个重要部位安装了传感装置。在地面设施方面,将原来分置两处的紧急事故控制台合二为一,以缩短处理应急情况的时间和程序。为了保证航天员能在航天飞机离开地面之前的突然事故中迅速逃离,改进了发射场内发射塔的应急滑行吊篮和滑索系统。在地勤保障方面,还在非洲北部增设两个迫降跑道,供航天飞机在发生事故时紧急降落用。为保障飞行安全,对发射场地区的气象(如温度、湿度、风速、雷电、云雨等)发射限制条件都做了严格的标准要求。
这次飞行的乘务组由 5 人组成。成员个个是具有丰富的航天经验的老手,飞行任务包括全面、系统地考验和观察航天飞机的各种性能,发射一颗跟踪和数据转播卫星,以及进行天文、物理、蛋白质晶体生长等11 项科学实验和研究。
为了填补因“挑战者”号失事所造成的空缺和损失,美国又投资 20
亿美元研制一架新的航天飞机并于 1992 年 5 月 7 日起正式投入运营。新的航天飞机取名“奋进”号。它是在原航天飞机设计的基础上建造的, 但做了不少改进。例如,它有一个巨大的减速伞,供着陆时用,使其能在较短的跑道上降落。它还采用了更先进的航天电子设备,改进了管道系统、空调和增加储藏空间等。
“奋进”号能在太空持续飞行 28 天。参加 5 月 7 日首航的航天员共
计 7 人,历时近 8 天,绕地球飞行 114 圈。这次飞行的主要任务有两个: 一是修复一颗失控的国际通信卫星;二是检验在太空建造“自由”号空间站的技术可能性。为了捕获两年前发射而未进入预定轨道的这颗国际通信卫星,把它拖回货舱进行修复,航天员们先后 4 次出舱作业,其中
一次有 3 名航天员同时出舱工作达八个半小时之久。在空旷的舱外,三名航天员互成 120°排开,慢慢接近卫星,几乎同时用手抓住并小心翼翼
地稳住卫星,把捕获杆卡在卫星底座上,再由飞机的机械臂将之拖到飞机货舱。航天员们将一个重 112t 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安装在卫星底部,然后松开发动机下的弹簧,将修复好的卫星慢慢推离航天飞机,使之进入预定的地球同步轨道,执行其为期 10 年的工作使命。为修复这颗卫星,
国际卫星组织共花费 1.53 亿美元。但是,要重新制造一颗卫星再加上发
射费用则需 2.7 亿美元,而且还要等两年。这次修复成功,不仅可节省
近 1.2 亿美元,而且还将赢利 1.728 亿美元。经济效益是相当可观的。“奋进”号航天飞机首航取得完满成功,创造了航天飞机在一次飞
行中出舱活动 4 次,3 人同时出舱、徒手抓获卫星和在舱外持续工作八个半小时等多项记录。
至止,美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又完全恢复了元气。
正如里根总统在休斯敦参加遇难航天员的追悼会时说的:“人类将继续征服宇宙,达到新的目标并取得更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