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为谁而鸣》

长篇小说《钟为谁而鸣》在海明威的创作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作家参加西班牙内战的重要收获之一。这部作品描写了主人公为炸毁一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铁桥,在敌后一小股游击队里三天三夜的活动,反映了西班牙人民和国际纵队战士进行的反法西斯斗争的一个侧面,歌颂了反法西斯战士的英勇献身精神。但是小说写于西班牙内战失败之后。作家对这场斗争的失败感到无比悲痛,他那悲观沉重的心情使小说笼罩着一层阴暗的色调。

一九三七年五月,西班牙内战进入关键时刻。共和国政府军总部决定向法西斯叛军发起反攻,一举收复马德里西北的塞哥维亚。为了胜利地完成这一作战计划,阻止敌人的援军,必须炸毁位于塞哥维亚和瓜达拉哈拉之间的一座铁桥。来自苏联的高尔兹将军负责指挥这次反攻。他把爆破手——美国的志愿人员罗伯特·乔顿找来,向他布置了炸桥任务,对他说:“单将这座桥炸毁根本不算什么,那简直是失败。你的使命是在指定的我军进攻时间内将桥炸毁。如何按时进行,你当权宜处之。”“如果我们能按时将桥炸毁, 我军就一定胜利,塞哥维亚指日可下。”

罗伯特·乔顿原是美国蒙大拿州米苏拉市大学西班牙语助教,以前曾到过西班牙,研究语言和考察风土民情。一九三六年夏,佛朗哥发动反革命叛乱,阴谋推翻共和国政府。罗伯特·乔顿立即来到西班牙,投身到保卫共和国的斗争。如今,他同西班牙人民并肩战斗已经一年。这一年里,他不断出现在敌后,同苏联的志愿人员卡什金一起多次完成炸桥、炸毁敌人军车的任务。但是卡什金于四月份牺牲了,罗伯特·乔顿这一次只好单独去执行这项炸桥的任务。他离开高尔兹将军以后,立即以老游击队员安赛尔莫为向导, 背着两箱炸药,越过战线,来到距铁桥不远的一只游击小队的驻地。

这座铁桥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此敌人非常重视,总是戒备森严。桥下的磨坊和原筑路工人住的房子分别驻扎着守桥敌军。铁桥的两端各有岗楼, 由两名哨兵把守。因此,没有游击队的大力协助,单凭乔顿一个人,别说炸桥,就是走到桥跟前去也十分困难。

游击队队长巴勃洛是位赫赫有名的人物,是乔顿早就听说过的。但是他一见到乔顿,听说他要炸桥,使表现出很不高兴的样子,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自己的担心:“如果你们闹出事来,我们就不能在此地安居了。”巴勃洛从前屡遭敌人追缉,从不畏惧。然而现在不同了,他已有了五匹很出色的马。“这几匹马使他成了有产阶级的人。一旦有了资产,他就要享受人生的物质快乐”。他明确地向乔顿表示:“我不干,我已经受不了这种被追缉的生活了。现在我们住在这里还好,如果你们将那座桥炸毁,我们又要被他们追缉了。一旦他们知道我们躲在这山里,他们会派飞机来赶我们走。他们还可以派莫尔人的军队来攻击我们。我们不得不走,我受不了!知道吗?我受不了!” “离开这座山,我们还有什么地方可去呢?”

老游击队员安赛尔莫见队长成了懦夫,实在无法忍受,斥责他道:“你简直不是人!你胆敢不顾国家民族而妄自尊大。你有何面目见你亡父于九泉之下?快将地上的东西背起来!”巴勃洛不得不有所收敛,背起炸药,领着乔顿往营房走去。

游击队的营房设在一座山洞里,洞口坐着一个吉卜赛人,正在做捕野兔的器具。罗伯特取出一包俄国香烟,在场的人各取了一只,抽了起来。不一

会儿,到了开饭的时间。一个女郎端着一大盘子肉从山洞里走了出来。罗伯特的目光一下子就被她吸引住了。只见她生着一双黄褐色的眼睛,颧骨略略突起,鼻子线条分明,丰满的嘴唇微微张开,露出洁白如玉的牙齿,额上覆盖着短得出奇的黄褐色的头发。罗伯特暗自想到,她真美,如果头发不是剪得这样短,就会更美。这个姑娘名叫玛丽娅。三个月以前,游击队配合俄国人卡什金去爆炸敌人的一列军车。玛丽娅就是游击队那时从敌人手中解放出来的;她当时被法西斯暴徒给糟蹋得不成人样。来到游击队以后,身体逐渐恢复,人也越来越美了。她现在在游击队里协助巴勃洛的老婆庇拉担任炊事工作。

吉卜赛人告诉罗伯特,巴勃洛的老婆是玛丽娅的保护人,她长得丑陋, 但十分勇敢,比巴勃洛勇敢百倍。巴勃洛起初也很勇敢,可是现在有资产了, 越来越怕死了,像一个老年的斗牛名手,希望退出战斗,享受他的余生。这只小游击队共有九个人,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个人外,还有安得烈兄弟、奥古斯丁和法南度。

吃过饭后,庇拉从山洞里走出来。她有五十岁左右,身材和巴勃洛不相上下,高和横没有多大差别。棕色的脸好像一尊青铜塑像,头上卷曲的黑发挽成一个大大的发结垂在颈后。

庇拉见到罗伯特很高兴。她在同罗伯特谈话时,提醒他对待玛丽娅必须爱护。庇拉从前曾经学过相手术,很灵验。她让罗伯特把手伸出来,端详了一阵掌纹,然后毫无笑容地望着罗伯特,什么话也没说。关于炸桥,庇拉说, 这项任务十分艰巨。她预料游击队中定有人反对,因为危险太大,不仅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缴获,而且炸完之后还得赶紧离开此地。她明确地告诉罗伯特, 巴勃洛现在是靠不住了,但是邻近的爱尔·索多定能同意率领部下协助罗伯特炸桥。罗伯特可以同他谈谈。

太阳下山了。罗伯特趁着天还没有全黑的时候,在安赛尔莫的带领下, 前来观察铁桥的结构及其附近的地形。他们潜伏在距桥只有五十码的树荫里,整个桥身和桥两端的岗楼全都收进眼底。只见宽阔的桥面能容纳两辆汽车并排行驶,桥下的河水哗哗作响。罗伯特在笔记本上画着铁桥的草图,心里琢磨着该从什么地方放置炸药。他画着,炸桥的方案逐渐酝酿成熟。

归途,安赛尔莫向罗伯特表示,这次炸桥,他一定做好指派给他的一切工作。罗伯特非常喜欢这位忠实的老人,因此他尤其不忍看到有任何危险落到他身上。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他的最大责任就是将那座桥炸毁,这是“人类前途的转捩。他和安赛尔莫又算得了什么”?

罗伯特回到山洞里,只见庇拉和玛丽娅正在准备晚餐。巴勃洛明确向罗伯特表示,他不愿意参加炸桥。罗伯特望望安赛尔莫,说:“那么只好我们两个人去干了。”巴勃洛发怒了:“我不让你们去炸。”这时,庇拉插了进来:“我赞成去炸桥。”接着,在场的游击队员们都纷纷表示,不仅同意炸桥,而且愿意听从庇拉的指挥。庇拉说:“我拥护我们的西班牙共和国,共和国的命运就系在那座桥上,我们一定要将它炸毁。”巴勃洛急忙争辩:“我是你们的领袖⋯⋯我要顾及到大家的安全。”庇拉驳斥道:“安全?什么叫做安全?你越顾到安全就越得不到安全⋯⋯我是领袖,你明白吗?”巴勃洛懊丧地走出了山洞⋯⋯

庇拉和玛丽娅在洗食具,罗伯特同她们闲谈。庇拉问道: “你是共产党员吗?”

“不是。我是反法西斯的人。” “你反法西斯有多少时候了?”

“自从我明白什么是法西斯主义之后,我就反对它。到现在为止,我为反法西斯而斗争已经差不多十年了。”

庇拉道:“那并不算长,我信仰共和政体已二十余年了。” 玛丽娅插嘴说:“我的父亲就是因为拥护共和而被枪毙的。” 罗伯特说:“我的父亲和祖父也都是拥护共和的。”

玛丽娅说:“我们两人的遭遇倒很相似。”她望着罗伯特,把手放到他那坚强的臂膀上。他真切地看到了她那双充满青春之火的眼睛。

在这极其紧张的战斗时刻,是根本没有时间,而且也完全顾不上谈情说爱的。然而高尔兹将军曾对罗伯特说过:“工作愈不平凡,生活也愈不平凡。你的工作不平凡啊。”

⋯⋯罗伯特夜间睡在外面。清晨,飞机的隆隆声把他扰醒。敌人的六架轰炸机和十五架驱逐机相继从头上飞过。这是不寻常的现象,看来敌人可能已经得到政府军要发动反攻的情报,正在进行准备。为了进一步弄清敌人的底细,罗伯特派遣安赛尔莫到大路边去潜伏,观察敌人的活动情况。

早饭后,庇拉带领罗伯特去爱尔·索多的驻地,玛丽娅与他们同去。在路上,庇拉对罗伯特和玛丽娅的爱情表示赞许和支持。

罗伯特、庇拉和爱尔·索多商定了一项炸桥计划:爱尔·索多率领他的小队将割断山上的电话线,然后进攻驻扎在筑路工人房子里的守敌。巴勃洛的小队将山下的电话线割断,然后攻打磨坊里的敌军。最后大家在桥头集合, 一起撤退。但是他们共有十七个人,却只有九匹马。为此,爱尔·索多必须在今天夜间到附近去弄到足够数量的马匹。

在返回营地时,庇拉一个人先行,留下罗伯特和玛丽娅单独在一起,让这对情侣尽情地享受青春的欢乐、爱情的幸福。他俩手挽着手,在荒草丛生的山径上徜徉。下午的阳光照在玛丽娅的金发上,反射出耀眼的光彩。她兴奋地说:“我真想我们现在能骑上两匹骏马。当我快乐的时候,我就想骑马奔驰。我希望我们现在一同在原野上驰骋,望落日追去,永无止境。”罗伯特是多么爱玛丽娅。他想同她结婚,战争结束后带她去美国。他将回到大学里去教书,玛丽娅就可以做大学助教的夫人了。但是这种甜蜜的梦能否在一九三七年秋天实现呢?玛丽娅的生命在这次炸桥中是不可预测的。

他们且说且走。罗伯特忽然发现头上的天空乌云密集。等他们到达山洞口时,如絮的雪花随着怒吼的西北风飘飘而下。

虽然已是五月,但西班牙北部的山区还是经常下雪。这雪下起来就不停。罗伯特在天黑的时候到大路边去把安赛尔莫接回来。将近半夜时,风停雪住。四周的山岭已成了一片白银世界。罗伯特仍然睡在外面⋯⋯

一阵和暖的风从罗伯特的脸上吹过,将他从梦中唤醒。他睁开眼,看见阳光已照遍了披着白衣的山山岭岭。一块一块的积雪随风从松树上落下来。他静静地躺着,聆听着大自然的音乐。突然,一阵马蹄声从远处传来,越来越近。罗伯特见到一个骑马的人向他走来,他认出这是个法西斯骑兵。他立刻抄起放在枕边的手枪。砰的一声,枪声响彻积雪的空谷。那个骑兵应声跌下马来,右脚仍然绊在马镫上。受惊的马拖着那倒挂着的骑者向松林里跑去, 洁自的雪地上留下一条殷红的血迹。山洞里面的游击队员们闻声跑了出来。大家断定那个被打死的骑兵只是个斥候,一定有大股部队在后面。巴勃洛跑

进松林,抓住那匹马,骑着向相反的方向跑去,为了在雪地上留下马蹄印用以迷惑敌人。罗伯特则率领众游击队员迅速占据两个制高点,做好伪装,准备迎击敌人。但是一队武装齐备的敌人骑兵却从山下向爱尔·索多的营地方向奔去。不久那边就传来了密集的枪声。显然,爱尔·索多他们昨晚去偷马时在雪地上留下了足迹,敌人跟踪而来。

下午,天空一点云彩也没有。炎热的太阳早已把积雪熔化,大地散发着闷人的蒸气。罗伯特读着从那个被打死的骑兵身上翻出来的信件。这是些普通的家信。罗伯特陷入沉思。他总共杀死了二十多个敌人,但在这些人中到底有几个是真正的法西斯主义信徒呢?罗伯特想到这里,意识到自己这些想法是违背唯物主义观点的。然而他又想道:“我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信徒。我相信自由、平等和博爱,我追求一种真正自由的和快乐的生活。快别自己欺骗自己地信仰唯物辩证法了。我的个性是不能接受这种哲学的 我是在为了反对法西斯主义而斗争,为了真正的自由、平等、博爱而斗争,我是在为西班牙的人民政府争取最后胜利而斗争。”

爱尔·索多等五人被大队敌军围困在一座小山上。三个人已经负伤,爱尔·索多本人小腿中了一弹,左臂也挨了两枪。但他们仍然英勇抵抗,山坡上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敌军已经不敢再发起进攻,只是一个劲儿地在山下狂叫乱骂。法西斯匪军的莫拉队长见山顶没有枪声,无人讲话,以为索多等都已阵亡,便大摇大摆地向山顶走来。爱尔·索多正伏在机枪后面,见他挺着身子走来,便按动枪机,达达⋯⋯莫拉队长一头栽倒在山坡上。这时,三架敌人的飞机飞来。顿时,山顶上的泥土滚滚飞扬,土块石片不断地落到索多等人的身上。敌机连续轰炸了三次,又扫射了一阵,然后排着 V 字队形, 向塞哥维亚方向飞去。

敌军见飞机离去,往山顶扔了一阵手榴弹,然后才踏上山顶。巴古上尉指着一具握着机枪的尸体,认出是爱尔·索多,便命令部下将他的头割下带回去。

安赛尔莫在天黑的时候回来,向罗伯特报告了侦察到的敌人活动情况。罗伯特根据几天来的了解断定,敌军调动频繁,显然已获悉共和国军的反攻计划,正在进行防御部署。因此他写了封信给高尔兹将军,向他反映敌军活动情况,建议他暂时停止这次反攻。把信写好之后,交给游击队员安得烈, 让他立即送往总部。

夜里,玛丽娅对罗伯特讲述了自己一家的悲惨遭遇。她的父亲是一个小镇的镇长,是位共和党人,被法西斯匪徒抓住,惨遭杀害。他临刑前神色不变,振臂高呼:“共和政府万岁!”玛丽娅的母亲也随着她父亲一起就义。玛丽娅目睹了父母被害的情景,痛不欲生。佛朗哥分子在镇上大肆屠杀群众。玛丽娅被这些匪徒抓去,遭受了极其野蛮的侮辱,她的秀发被匪徒们剃光。罗伯特听了玛丽娅的叙述之后,在心中暗自对她说道:“我崇敬你的父母, 我同情你的遭遇。”“明天我非杀死他们不可,这群野兽!”

夜里两点,庇拉突然来把罗伯特叫醒,告诉他说,巴勃洛偷了他带来的雷管,不知逃往何处去了。罗伯特听了之后大为恼火,但想到雷管已无法找回来,便冷静下来,琢磨着补救的办法。⋯⋯天还没有亮,游击队员们在山洞里忙活起来,准备前去炸桥。罗伯特仔细挑选着手榴弹。恰在这时,巴勃洛闯进山洞。罗伯特机警地伸手去拔手枪。但巴勃洛对他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他原想让罗伯特放弃炸桥计划,因此把他的雷管偷着扔进河里去了。但是罗

伯特非常坚决,而且准备以九个人的力量去对付人数众多的守桥敌军,显然要吃亏的,因此巴勃洛便回来了,准备助他一臂之力,而且从爱理斯那里带来了五个人和五匹马。罗伯特等人对巴勃洛的归来表示欢迎。然后全体人员在黑暗中开始向铁桥进发。

安得烈爬山越岭,到达了共和国政府军的阵地。他说明有重要情报要亲自交给高尔兹将军。理发工人出身的某团团长高美兹亲自带他去寻找高尔兹将军的总部。他们遇到国际纵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法国革命的风云人物安得烈·马蒂。这个人在二十年代曾经领导过法国黑海水兵起义,可是现在已成了落伍者。“失望、野心和怨恨已将这个人变成了一个危险分子”,“患有杀人狂”的“疯子”。他看了看安得烈的证件和罗伯特给高尔兹的信件, 便下令把安得烈和高美兹扣留起来。他暗自想道:“高尔兹竟会通敌?啊, 人心不测啊!我真不能再相信任何人。我不能相信我的妻子,我的弟兄,也不能信任我的老同志,不能!永远不能!”

这时,《真理报》的特派记者克拉科夫来了。他从卫兵那里知道马蒂扣留了罗伯特派来的送情报的人,便逼着他把信件和人交了出来。然后他指派一名士兵把安得烈和高美兹送到高尔兹的司令部去。高尔兹将军到前线视察去了,一位军官通过电话把罗伯特来信的内容向他做了汇报。高尔兹在电话中说道:“可惜太晚了。”

罗伯特匍伏在山坡上的一棵松树后面,静静地等待着黎明的到来。他生平最爱这黎明的时刻。望着东方曙光翳翳的天际,他不禁觉得自己惨淡的心情逐渐开朗起来。山坡下那座铁桥在迷漫的晨雾中模糊地横陈在湍急的河流上。桥的两端危立着两个岗楼。四周的山谷一片沉寂。罗伯特心潮起伏。西班牙人民是情愿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可是法国的封锁越来越紧,美国的援助也只是幻想。这次反攻纵然能够胜利,可是明天又会怎样呢?西班牙人民在这种看不到明天的日子里已经转战一年了。我们最后的胜利何时才能实现呢?⋯⋯罗伯特竭力压制自己的思潮。一只松鼠在他面前跳过,他目送着它跑到一棵松树上去。他真想抓住这只松鼠,借此解除这寂寞不堪的空气。他抬头望着那淡淡的远山,在朝阳里显得格外美丽⋯⋯忽然远处传来爆炸声。罗伯特立即握紧手中的机枪,瞄向桥头的岗楼。他扳动枪机,只见那哨兵应声倒地。接着,奥古斯丁的机枪和巴勃洛的步枪都相继响起。

罗伯特一跃而起,拎起两箱炸药,向桥上奔去。安赛尔莫也从对面山坡上跑来。他俩一起到了桥面上。罗伯特放下炸药箱,敏捷地顺着钢柱爬到桥身下面。远处传来密集的枪声,脚下湍急的河水哗哗作响。安赛尔莫伏下身来,把一箱炸药递给了罗伯特。罗伯特将两颗手榴弹紧紧地系在炸药上,随后攀到桥身的另一边去。老人跑到另一侧,又递给他一箱炸药⋯⋯

罗伯特把导火线装置妥当,爬上桥面,然后迅速地跑下桥去,同安赛尔莫一起伏到路旁的岩石后面。这时一辆敌人的卡车向桥头开来。罗伯特按动火药线,轰的一声!震动了整个山谷,铁桥的中段立刻飞到半空。罗伯特双手抱头,一团黄色的浓烟将他包围,接着碎铁块象暴雨般地打到他的脊背上来。他抬头看那座桥,只见中段已炸毁。

安赛尔莫脸朝下趴在岩石后。罗伯特赶紧过去跪在他身旁,见他已经死了。如果有雷管,可以在远处按动药线,那么老人就不会死了。罗伯特望着安赛尔莫的尸体,胸中燃烧着怒火。他觉得空虚,失望,怨恨,忿怒⋯⋯

巴勃洛在攻打磨坊时,遇到敌人的坦克,五名队员全都牺牲。庇拉率领

的队员也牺牲了两名。罗伯特和其余的队员都集中在松林里。玛丽娅在这里看管着马匹等候着他们。他们赶紧上马,准备穿过大道,进入对面山坡上的树林。但这时大道已被敌人的火力封锁。巴勃洛打前阵,全体队员都安全地冲了过去。只剩下罗伯特,一颗炮弹飞来,落在离他不远的地方爆炸了,他觉得一阵昏黑。他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被马压在身底下。他使劲挣扎着想脱出身来。那匹马终于跃起,罗伯特摸了摸自己的左腿,发现腿骨断了⋯⋯

罗伯特孤零零地背靠着树根躺在山坡上。他想着玛丽娅,想着自己这三天三夜的生活,想到自己暂短的一生。“我一生中做了些好事。我努力发挥了我的才智⋯⋯我为我的信仰而斗争,至今已经一年。如果我们在这里能胜利,那么我们就能在一切地方都取得胜利。世界是个好地方,值得为它而战斗。我不喜欢离开这个世界。但我也很幸运,我没有虚度了一生。我的一生跟祖父的一生同样有意义,尽管我没有他活得那么长久⋯⋯快翻过身来做些有用的事。”

他努力翻过身来,趴在山坡上的一棵树后,面前架着一挺轻机枪,枪口朝着大道,⋯⋯大道那边来了一大队骑兵。罗伯特立刻振奋起精神。他对四周的景物仔细地再留恋了一番。然后抬起头来,望了望那嵌着朵朵白云的蔚蓝色的天空。

罗伯特手扳着枪机,静静地等待着敌军官走到阳光照到的地方来。他觉得他的心正贴着满布松针的山地上跳跃。

以上是《丧钟为谁而鸣》的基本故事情节。海明威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新型的人物。罗伯特·乔顿不同于临死前才意识到个人反抗的悲剧性的哈利·摩尔根,他一开始就找到了同人民一起为保卫自由而战的正确道路。炸桥的前夜,罗伯特总结了自己一年来在西班牙内战中的斗争生活。他

对自己说:“你体验过口渴难熬的滋味,令人心胆欲裂的恐惧,使人忘却一切的激烈战斗。为了世界上全体穷人,反对一切暴政。为了你的信仰,为了你所为之奋斗的新世界,你战斗了一个夏天和一个秋天。”

当然,罗伯特·乔顿不是一位共产主义者,而是一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战士。他不赞成被他称之为“有计划的社会”的社会主义制度,他的理想是自由、平等、博爱。他一再把西班牙内战比作美国的南北战争,并且在斗争中始终以当年他祖父在南北战争中建立的光荣业绩来鼓舞自己。但是罗伯特·乔顿同法西斯势力是势不两立的,在反法西斯的斗争中立场坚定,毫不动摇。他英勇无畏,自觉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乔顿和玛丽娅的爱情,构成了小说的另一条情节线索。爱情描写增强了作品的感情色彩和悲壮气氛,揭露了法西斯分子的残暴,同时也展示了主人公乔顿的性格的一个重要侧面。乔顿看到玛丽娅头上刚刚长出的短发,对她的悲惨遭遇寄以无限的同情,对法西斯强盗产生了无比的憎恨。他对玛丽娅的爱情实际上反映了他对西班牙人民的爱和对她的敌人的恨。

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中第一次把主人公同群众联系在一起,把乔顿和游击队当作一个集体来描写。乔顿对庇拉说:“我们不是孤立的,我们大家在一起。”因此,这里没有海明威从前作品中那种个人主义情绪和孤独感。具有富农思想的游击队长巴勃洛,害怕敌人进攻,反对炸桥,继而破坏炸桥,险些堕落成革命的逃兵。但他的个人主义受到所有人的谴责。他离开集体,感到无限孤独,最后终于跟上了革命的步伐。他在关键时刻带来五名队员,参加战斗,消灭了守桥驻军,对完成炸桥任务做出了贡献。普通游击

队员们,诸如老安赛尔莫、庇拉、吉卜赛人、安得烈等,都来自劳动群众, 各有可爱之处。

农民出身的游击队长爱尔·索多是小说中最感人的形象之一。他被敌人包围在一座小山上,遭到敌军的疯狂进攻和敌机的轰炸。但他面对死亡无所畏惧,沉着镇静,英勇地还击敌人。他牺牲的场面悲壮感人。作者满怀真挚的感情写道:“生命是山坡上微风吹拂中起伏的田野。生命是一只翱翔在空际的雄鹰。生命是弥漫着谷糠和灰尘的打谷场上的一只盛满水的陶罐。生命是胯下的骏马,是横在马鞍上的卡宾枪,是山岗,是河谷,是河流,是岸边的树林,是远方的原野,是身后的山峦。”生命无处不在,是永恒的。正义的事业像生命一样永恒。为正义而死,死中有生。这就是海明威对爱尔·索多,对罗伯特·乔顿,对所有在反法西斯斗争中牺牲的英雄们深切的悼念, 是作家为这些英雄们唱出的一首安魂曲。

《丧钟为谁而鸣》是海明威最复杂的作品之一,暴露出作者的历史观和对西班牙内战看法的矛盾性。

海明威积极支持,热情参加了西班牙内战。但是他并没有充分认识这场斗争的性质,他对这场斗争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水平上。他在《丧钟为谁而鸣》中完全回避了西班牙工人阶级在这次反法西斯斗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仅仅描写了农民出身的游击队员的活动。他们拥护共和,反对法西斯,主要是出于对土地的要求,反映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作家不了解共产主义思想的伟大,不能洞悉无产阶级先进战士心灵的美。他在小说中不仅没有充分揭示出共产党在反法西斯斗争中的领导作用,而且对某些共产党人的描写有严重歪曲之处。

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是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西班牙人民尽管英勇顽强地进行了斗争,但终因内外种种不利条件而遭到失败。这场斗争虽然失败,但却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为人类进步和民主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揭开了欧洲各国人民和进步力量反法西斯斗争的序幕。

但是海明威不了解西班牙内战失败的真正原因,不能充分估价这场斗争的伟大历史意义。西班牙内战失败后,他产生了悲观情绪。这就给《丧钟为谁而鸣》涂抹上一层浓重的阴暗色彩。作家引用了十七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邓恩的一段话作为小说的题辞:“人,不可能像是一个孤岛,孑然孤立。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部分;如果大海的波涛冲掉崖岸的一块礁石,那么欧洲大陆就会减少一部分⋯⋯每个人的死亡,也使我减少一部分,因为我同整个人类是一体的,因此任何时候你也不要问:钟为谁而鸣?它是为你而鸣。”小说的标题就是从这里提炼出来的。这反映出海明威的悲观情绪。他在描写罗伯特·乔顿的活动时,始终赋予他一种宿命论的注定失败的阴影。庇拉第一次见到乔顿,就从他的脸上发现了“死气”。乔顿每逢想到这次战争的前景,都不禁感到黯然。在这种看不到胜利前景的斗争中,他的勇敢、不怕牺牲精神等等,就具有了绝望挣扎的性质。这就大大降低了他的斗争的意义、那座铁桥本来对于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军举行反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可是敌人获悉了共和国军作战计划,于是炸桥便失去了任何意义。主人公和其他游击队员以生命为代价把铁桥炸断,但他们对整个战争的进程却毫无影响,只是做了无谓的牺牲。

但尽管如此,《丧钟为谁而鸣》仍然是一部反映西班牙内战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