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时期的进一步扩建

在北海静心斋的东侧有一组庙宇,原是大西天经厂,在清代称为“西天梵境”,又称为“大西天”。西天梵境原为明代西天禅林喇嘛庙,清代乾隆于1759年下令重修,并向西扩展。

“西天梵境”的围墙是朱墙碧瓦,三座独立汉白玉券门,都是黄琉璃筒瓦歇山顶大脊门楼。门楼的下面是红墙,以汉白玉须弥座为依托。门楼左右以宇墙相连,中间门楼外台明上,装有汉白玉围栏。

台阶正中丹陛是二龙戏珠浮雕,这块汉白玉丹陛,石质细腻,雕刻精美绝伦,是难得的古代石雕艺术的精品代表作之一。

进入“西天梵境”山门,前院正殿是高大的天王殿,这是第一个院落,这里种有松树和槐树。苍松翠槐的映衬之下,天王殿显得格外醒目。

天王殿里面供奉着弥勒佛及四大天王。东方天王名叫“提多罗咤”意为持国,就是能护持国土的意思,是帝释天的主乐神。东方天王手持琵琶,守护护东方人民。

西方天王名“毗留博”,意思为广目,能以净眼观察护持人民,他手中缠绕一龙及多宝,可保卫西方人民。

南方天王名叫“毗琉璃”,意思为增长,传说他能使人善根增长,可保护南方居民,手中持剑,手持宝剑。

北方天王名“毗沙门”意思是多闻,有大福德,他护持人民财富,双手各持银鼠及雨伞,保护北方居民。

在天王殿两侧,还有两座建筑,东边的是钟楼,西边的是鼓楼。俗话说,晨钟暮鼓。楼的南侧各竖一根旗杆,楼北各有一座八角石幢耸立于石台之上,东幢刻《佛法药师如来本愿经》,西幢刻《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其书法及刻法皆为艺术精品。

大慈如意宝殿是大西天的中院正殿,内供三尊铜佛,为重檐庑殿顶,并且不施彩绘加以修饰,完全以木材本色示人,给人返璞归真之感。

气势雄伟的大慈真如宝殿,大殿为棕褐色,整体建筑的木结构全部采用贵重的金丝楠木所建,黑琉璃筒瓦黄剪边重檐四坡顶,面宽五间房左右,是我国现存明代建筑中的上乘精品。

走进大殿,会有一丝的凉意,是因为大殿的地面由花岗岩铺成的。大慈真如宝殿内供奉三世佛以及十八罗汉像。中间的是释迦牟尼佛。

东边的是药师佛,他掌管东方静琉璃世界,他能保佑人们一生健康。西边的是弥勒佛,是未来世界的接引佛,他掌管西方极乐净土的。

在大殿两边的是十八罗汉,他们是佛祖的学生。其中有一位我国古代的高僧,就是唐玄奘法师,大约在1000多年前他只身从印度取回了真经。

整座大殿由20余根高达10米、直径半米的楠木巨柱支撑。大殿的梁、枋、檩、椽、斗拱、望板、门窗、天花板等主要构件也全部采用体量硕大的金丝楠木。用如此珍惜的木材修饰此殿,足见此殿的地位之高。

其中的门窗做工尤为华丽,楠木门窗装饰有繁复考究的菱形窗格,均采用短小棂条与微型榫卯的拼接工艺,接榫处设有镌刻着精巧花纹的鎏金铜叶,门窗的裙板上雕有浮云图案。其他构件采用素面,不施雕琢,体现了简约自然的明代造型风格。

大慈真如宝殿不仅涵盖了我国传统楠木制作、琉璃烧造、砖石雕刻和青铜铸造等工艺精华,体现了中华物质文化遗产的无尽魅力,而且蕴涵着博大精深、高贵典雅和成熟自信的独特韵味,诠释了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是我国古典建筑中的不朽杰作。

濠濮间也是北海公园的一处园中之园。“濠”与“濮”均为我国的古水名。

据《庄子·秋水》记载,庄子与惠施游于濠梁之上,庄子说:“鱼儿出来了,鱼儿真快乐。”

惠施问:“你不是鱼,怎么知鱼之乐?”

庄子反驳说:“你不是我,怎知我不知鱼之乐?”

1534年,在这里初建。1757年,乾隆在明代凝和殿的遗址上增建濠濮间,成为北海的有一处园中之园。

濠濮间四面古松葱郁、遮天蔽日,来自北面先蚕坛的浴蚕河水经画舫斋缓缓流入,曲桥、水池、山石、回廊,回旋于咫尺之间,景色清幽深邃,是帝后观鱼、垂钓之地,也是乾隆皇帝宴请文武大臣之地。

罨画轩建于1757年,“罨画”原指建筑或衣料上绚丽的彩画。罨画轩为静心斋园中最佳观景处。乾隆皇帝御制罨画轩诗中有“来凭罨画窗,读画隔岸对”句,意思是从这里可观赏到周围如画的美景。

半壁廊是连接静心斋主要建筑物的纽带,廊随山势起伏迂回,给人一种曲径通幽,山外有山,楼外有楼的无穷无尽之感。

在园林布局是布局上,凡是重要的庭院和建筑物之间,都要在正房、两厢或门的两侧设置廊,诸如“抄手游廊”、“爬山廊”和“观景廊”等,半壁廊则是诸多廊建筑形式中的一种。

抱素书房为静心斋内一座相对独立的小院,建于1758年,乾隆皇帝借道教“抱素守一”和“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思想为书房取名为抱素。

抱素书房主要有抱素书屋和韵琴斋两座建筑组成。从北海东北方向引来流水,形成泉水瀑布,水声如抚琴低吟,有似碧玉落盘,故有韵琴斋之名。

此处景物清素、环境幽静,是当年乾隆皇帝及皇太子读书的地方。

小西天始建于1768年,建成于1770年,是清乾隆皇帝为母亲孝圣宪皇后祝寿祈福而建的。主体建筑为极乐世界,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其横梁跨度13.5米,是我国最大的方亭式宫殿建筑。

殿四面的窗扉和楠扇有细镂花纹,殿内高处悬挂有金匾,上书“极乐世界”,为乾隆御笔。上方为金光灿灿的八角穹窿团龙藻井,十分庄严。

殿四面环水,有桥可通,东西南北各有琉璃牌坊一座,四角各有一座小方亭,正南面有一道月牙河,上架一座雕栏石桥,整体建筑气势磅礴。

殿内原有南海普陀泥塑一座,山上布有226尊罗汉佛像,山下绘满海水,以象征佛界普陀胜境,故有“罗汉山”和“海岛”之称。

1775年,乾隆皇帝命工匠用金丝楠木建快雪堂一座,两边各接游廊10间,廊内墙上嵌快雪堂墨刻48方,院内添堆宋代艮岳御园的名石,形成一个环境优雅的景区。

院内还有澄观堂和浴兰轩两座大殿。快雪堂东西两侧的游廊内嵌有晋代至元代20位书法家共80篇墨迹石刻48方,其中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与乾隆皇帝所做的《快雪堂记》最为著名。

除了快雪堂主殿和镶有石刻的东西回廊,最显眼的要算迎面矗立着的两块高大而奇特的太湖石,小的一块高约4米,大的一块高约5米,一块玲珑,一块剔透,充分具备了太湖石的“瘦、漏、透、皱”的特点,不愧为太湖石的石中之宝。

乾隆见此石后,非常惊喜,亲笔题写了“云起”两字镌刻在石的南面中部,并特作了一首《云起风歌》,在歌中他将此石比做翻腾涌起的浮云,后人称之为云起之石,是北京的十大奇石之一。

[旁注]

券门 古代由于平时不少士兵是守在城下的,一旦有战事发生,即要登城参加战斗,所以在长城内侧每隔不远就建有一个圆拱形小门,称作“券门”,有石阶通到城墙顶上。

浮雕 雕塑与绘画相互结合的产物,采用压缩来对对象进行处理,展现三维空间,并且可以一面或者是两面进行观看。浮雕一般是附着在另一个平面上,所占空间小,所以经常用来装饰环境。浮雕的主要材料有石头、木头、象牙和金属等。

唐玄奘(602年~664年),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我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俗姓陈,名袆,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629年,玄奘历经艰难抵达天竺。游学于天竺各地,645年回到长安,在大慈恩寺等寺院进行研究和翻译佛经直到圆寂。

斗拱 我国古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拱是在立柱和横梁相交的地方,从柱顶开始层层探伸出的弓形承重结构。拱与拱之间相连接的方形木块叫斗,二者合起来就叫做斗拱。

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姓庄,名周,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惠施(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7年),即惠子,战国中期宋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是名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尊齐为王。

道教 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起源于上古鬼神崇拜,发端于黄帝和老子,创教于张道陵,以“道”为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丹道法术为修炼途径,以得道成仙为终极目标,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家庭和睦,充分反映了我国人民的宗教意识、性格心理和精神生活。

孝圣宪皇后(1693年~1777年)、钮祜禄氏,13岁时入侍雍和宫邸,为雍王胤禛藩邸格格。康熙五十年生弘历,即乾隆帝。雍正元年封为熹妃,雍正八年封为熹贵妃,雍正九年孝敬宪皇后死后摄六宫事。乾隆皇帝即位后尊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曰崇庆皇太后。葬泰东陵,谥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牌坊 古代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牌坊是古代官方的称呼,老百姓俗称它为牌楼。

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祖籍琅琊临沂,我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

[阅读链接]

关于快雪堂太湖石的来历,有两个版本的传说。

《水浒传》里曾描写宋徽宗耗费大量人力财力从太湖中捞取太湖石,由“花石纲”运到汴梁建“艮岳园”,后来一部分成了北海的假山石。

金攻打宋时,“艮岳园”被毁,但金世宗却非常喜欢园中太湖石,便千里迢迢从汴梁运送到北京,让工匠照着图纸,按照原样进行叠放。

据说,当时为了加快运送太湖石,金世宗让人把太湖石折成钱粮让沿途各州府县用等量粮食支付其价款,所以这些山石也称“折粮石”。

另一说法,则是艮岳园运来的太湖石安放在北海琼岛之上,修建快雪堂第三进院落的时候,从琼岛上移到了快雪堂院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