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漪园建筑的豪华壮美

排云殿建成之后,工匠们又在排云殿两边依山势对称布置了许多建筑。如前山的半山坡上有一巨石,上刻有4个大字“燕台巨观”,巨石下有一组建筑,名为“画中游”。

画中游的亭台楼阁别具一格,各建筑物之间以爬山廊连接,利用山形地势的高低,筑有不同高度的平台,而且建筑的不同形体相互搭配,构图丰富。登阁眺望湖光山色,犹如置身画中。

相传这画中游是乾隆皇帝亲自设计的,据说当初乾隆三下江南,回到北京后便想仿照江南的景致来建造清漪园。

于是,他先找来了工匠制作模型,可模型完成后他总觉得前山半坡留着块空地不合适,找人设计了多种图样,还是不满意。

乾隆日思夜想,后于梦中见一白须老者带两使女前来,使女手中各持一画轴,打开后是两幅画着楼台亭阁的图画,美妙绝伦。老者邀乾隆去画中一游,乾隆兴致勃勃,边游边吟:

金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飞水自流。

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远至湖北三千里。近到江南十六州。

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画中游。

梦醒后,乾隆就按照梦境中的亭台楼阁画了下来,命内务府制成烫样,这就是画中游。

画中游是万寿山西部一组重要的景点建筑。它依山而建,正面有一座两层的楼阁,左右各有一楼,名为“爱山”和“借秋”。

阁后立有一座石牌坊,牌坊后边的是“澄晖阁”。建筑之间有爬山廊。由于地处半山腰,建筑形式丰富多彩,楼、阁、廊分别建在不同的等高线上,青山翠柏中簇拥着一组由红、黄、蓝、绿琉璃瓦覆盖着的建筑群体,酷似一幅山水画。

在横亘于昆明湖岸和万寿山前的为长廊,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是乾隆皇帝为了让母亲游园不受雨雪日晒之苦,又能饱览昆明湖的雨景雪景而特意建造的。

长廊全长728米,共273间,以其精美的建筑、曲折多变和极丰富的彩画而负盛名,是我国古典园林中最长的游廊。

长廊彩绘属于“苏式彩画”,是我国木结构建筑上的装饰艺术。它的特点是在大半圆的括线内没有固定的结构,全凭画工发挥,同一题材可创作出不尽相同的画面。

长廊彩画题材广泛,山林、花鸟、景物、人物均有入画。而其中最引人入胜的当数人物故事画,一共2000多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后来,长廊还以建筑形式独特、绘画丰富多彩,被评为普天下最长的画廊。

长廊中间建有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重檐的亭子,依山临水,以排云殿为中心,向东西两边对称地展开,将分布在万寿山前的建筑连成一气。

长廊东西两边南向各有伸向湖岸的一段短廊,衔接着对鸥舫和鱼藻轩两座临水建筑。西部北面又有一段短廊,接着一座八面三层的建筑,山色湖光共一楼。长廊沿途穿花透树,看山赏水,景随步移,美不胜收。

长廊的听鹂馆原是乾隆为其母看戏所建,内有两层的戏台,因古人常借黄鹂鸟的叫声比喻音乐的优美动听,故名之为“听鹂馆”。

1860年,听鹂馆遭毁,在光绪时改建。在德和园大戏楼建成之前,慈禧太后也曾经常在这里看戏,宴饮。

长廊景区的对鸥舫是一座面阔三间的歇山建筑,前有码头,是游览昆明湖时上下船的码头。

在长廊西端的湖边,是一条大石船,取名为清晏舫,寓“海清河晏”之意。

石舫是清漪园唯一带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它的前身是明朝圆静寺的放生台。乾隆在修间清漪园时,改台为船,更名为“石舫”,“舫”的形象与舟相类似,筑于水滨,为园林中最富情趣的建筑物。

在我国的园林里面,有水就有舟。因为舟是石头做的,所以不用担心会像木船一样顺水漂走,不用缆绳去系着。因此,这些石舫往往有一个“不系舟”的题字。古诗中说“野渡无人舟自横”,是我国文化最妙的绝句之一。

在园林里面建石舫不仅仅是为了证明水是活的,是可以坐舟来游的,而为的是在“舟自横”中,突出“野渡无人”的境界来。

船体乃用巨石雕成,全长36米。船上二层白色木结构楼房,都用油漆装饰成大理石纹样,船底为花砖铺地,窗户为彩色玻璃,顶部有砖雕装饰,精巧华丽。

下雨时,落在船顶的雨水通过四角的空心柱子,由船身的4个龙头口排入湖中,设计十分巧妙,是清漪园内著名的水上建筑珍品。

文昌阁原本是一座城关,在建造清漪园的时候,被改造为清漪园的园门之一。文昌阁主阁两层,内供铜铸的文昌帝君和仙童、铜骡。文昌阁与昆明湖西供武圣的宿云檐象征“文武辅弼”。城头四隅角廊的平面呈“人”字形,中间为三层楼阁。中层供奉文昌帝君铜铸像及仙童塑像,旁有铜骡一个,极富特色。

四大部州在万寿山后山中部,是汉藏式的建筑群。占地两万平方米,因山顺势,就地起阁。前有须弥灵境,两侧有三米高的经幢,后有寺庙群主体建筑香岩宗印之阁。

四大部州四周是象征佛教世界的四大部洲,即东胜身洲、西牛货洲、南赡部洲、北俱卢洲和用不同形式的塔台修建成的八小部洲。

南、西南、东北、西北还有代表佛经“四智”的红、白、黑、绿四座喇嘛塔。塔上有13层环状“相轮”,表示佛经“十三天”。塔形别致,造型端庄美观。

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中间有两个凹凸不平的台殿,一个代表月台,一个代表日台,象征着日月环绕佛身。

惠山园在万寿山东麓,是一个独立的成区,具有南方园林风格的园中之园的特色,是仿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的。

1811年重新修葺之后,嘉庆皇帝取“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和乾隆皇帝的诗句“一亭一径,足谐奇趣”的意思,改名为“谐趣园”。

地仅数亩的谐趣园,趣味究竟在何处?

一是声趣。进入谐趣园,只见一池荷花,亭亭玉立,园内有一丛绿竹,竹荫深处,有山泉分成数股注入荷池。

这道山泉的水源,来自昆明湖后湖东端,谐趣园取如此低洼的地势,主要就是为了形成这道山泉,使谐趣园的水面与后湖的水面形成一两米的落差。

而在一两米的落差中,又运用山石的堆叠,分成几个层次,使川流不息的水声高低扬抑,犹如琴韵。

难怪横卧在泉边的一块巨石上镌有“玉琴峡”3个大字。有此一景,使这座园中之园有声有色,可谓谐趣园的“声趣”。

二是楼趣。在玉琴峡西侧有一座瞩新楼,这座楼从园内侧看是两层楼,若从外层看,却是一层。

原来,谐趣园宫门前是那条下坡路的最低点,继续往前,又逐步升高,可以直接步入瞩新楼的上层,这种似楼非楼的设计,可谓“楼趣”。

三是桥趣。谐趣园中有桥五座,其中以知鱼桥最为著名。接近水面,便于观鱼,所以取名为知鱼桥。知鱼桥是引用了战国时代庄子和惠子在“秋水濠上”的一次有关知鱼不知乐的富有哲理的辩论游戏。这是园中的“桥趣”。

苏州街是乾隆皇帝命人仿江南水乡而建的,是专供清代帝后逛市游览的一条水街,被焚毁之后,于1990年在遗址上复建,是我国古代宫市的唯一孤本。

苏州街位于苏州河中段,街全长300余米,一水两街,沿岸作市,共设各式铺面64座,牌楼14座,小桥8座。两边茶馆、酒楼、钱庄、药店、当铺、绸布店、印书局等应有尽有,多姿多彩。

在当时,岸上有各式店铺,如玉器古玩店、绸缎店、点心铺、茶楼、金银首饰楼等,这里的店员、伙计均由太监、宫女装扮。每当皇帝、皇后和妃嫔们来此游玩、购物之时,便煞有其事地做起火热的“买卖”来。

兴建起如此秀丽的江南式水镇市街,犹如荟萃娱乐、美食、商贸于一体的民间庙会,这不仅反映出别有风韵的清宫生活,还能反映出我国繁盛的传统商业文化。

此外,清漪园里的还有很多建筑,看到这些规模宏大,数量众多,豪华壮美的古迹名胜,人们在惊叹美的同时,也能够深深感受到古代劳动者的创造精神。

[旁注]

画轴 装裱材料。亦称“轴头”。中国画装裱坠底装饰之用。古代画轴常用檀香木。檀香能辟湿气,且开闸有香气,又能辟蠹。有用玉作轴头的,以古檀为轴身,因其身重,可取两片刳中空,再合柄为轴,这样轻不损画。牛角为轴易引虫,且开卷多有湿气。更不宜用金作轴头,既俗气且易招盗。总之,画轴宜轻,轴重损画。

苏式彩画 明永乐年间营修北京宫殿,大量征用江南工匠,苏式彩画因之传入北方。历经几百年变化,苏式彩画的图案、布局、题材以及设色均已与原江南彩画不同,尤以乾隆时期的苏式彩画色彩艳丽,装饰华贵,又称“官式苏画”。

戏楼 又叫戏台,是供演戏使用的建筑。我国传统戏曲的演出场地,种类繁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样式、特点、建造规模。最原始的演出场所是广场、厅堂、露台,进而有庙宇乐楼、瓦市勾栏、宅第舞台、酒楼茶楼、戏园及众多的流动戏台。

绝句 起源于两汉,成形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朝,当时都是四句一首,称为“联句”。唐宋两代是我国经典诗歌的黄金时代,绝句风靡于世,创作之繁荣,名章佳句犹如群芳争艳,美不胜收,可谓空前绝后。

砖雕 我国古代建筑雕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建筑形式,是在青砖上雕刻出人物、山水、花卉等图案,主要用于装饰寺塔、墓室、房屋等建筑物的构件和墙面。也有一些砖雕工艺品是用青砖雕刻而成的。

文昌帝君 为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文昌本星名,也称文曲星,或文星,古时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其成为民间和道教所信奉的文昌帝君,与梓潼神张亚子有关。374年,蜀人张育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英勇战死,人们在梓潼郡七曲山为之建张育祠,并尊奉他为雷泽龙神。

嘉庆皇帝(1760年~1820年),原名永琰,清朝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第十五子。年号嘉庆,独掌大权后。他惩治贪官和珅,肃清了吏治。他在位期间是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钱庄 我国明代中叶以后出现的一种信用机构,是银行的雏形。钱庄起源于银钱兑换,后逐渐发展为办理存放款项和汇兑的机构。不同区域的名称不同,也根据规模的不同有其他称谓,如银号、钱店等。

当铺 旧称质库、解库、典铺,也称质押,是按借款人提供抵押品的价值打折扣,然后贷放现款,定期收回本金和利息的一种方式。当户大多是贫苦百姓,当价一般不超过原价的一半,赎当时须付利息。期满不赎,便由当铺变卖。

[阅读链接]

乾隆修造清漪园时,原准备建一座九层宝塔,当建到第八层时,乾隆一道圣旨,把已建好的八层拆掉,重新建造了一座八方阁,即佛香阁。

对于乾隆拆塔建阁之事,历来众说不一。一种认为:乾隆建延寿塔,名义上为母后做寿,实则为把三山五园连成一体,想使延寿塔成为携东西皇家园林的主体建筑。但建到第八层时发现和原来想象不符,故拆塔建阁。

另一种认为,京西一带,历来塔多,为避免塔影重叠,乾隆才下决心拆塔建阁。实际上,建阁确实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阁高而有气势,大而稳重,与前山建筑融洽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