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和它的兄弟们竖 琴

竖琴是一种大型弹拨乐器。它主要有一垂直的前柱,一斜立的长条形音箱和位于上方的弯曲的琴颈,形成一三角形琴架。琴弦自上而下与前柱平行地绷于琴颈与音箱上。据埃及古图记载,此种乐器出现于公元前三四千年。当时的形状犹如一个有弦之弓,传说这是受射箭时箭发弦鸣的启发而发明的。至中世纪有记载说古代竖琴就是里拉琴(Lyre——一种最古老的用缎带吊在身上或套在左手演奏的弹拨乐器)。形体大的竖琴当时被称为奇塔拉琴

(Cithara)。经过许多年的逐步改良,才形成现代竖琴。

现代竖琴都是落地式的,形状巨大。音域与钢琴相仿,有六个八度再加一个五度。最低音为 bC,最高音为 bg4。凡是 C 弦都用红色弦,F 弦用兰色弦, 以便于演奏者识别音高。此种乐器能改进成今天的模式,主要应归功于 19 世纪的制琴家 S·尼拉尔德。他把原先的单踏板竖琴改成双踏板竖琴(Dou- ble—action Harp)。这种竖琴共有 47 条琴弦,每弦一音,按自然七声音阶排列。琴的下方有七个升音踏板,每一踏板控制一音,若将降 C 踏板轻轻踏下,则所有降 C 音全部升高半音而成为 C 音;如再用力往下踏时,则所有 C 音全部又升高半音而变成升 C 音。踏板有七个,等于音阶的七个音都能升高两个半音。这一改进大大扩展了竖琴的演奏能力,此后又有人在这种双踏板竖琴的基础上,改制成半音竖琴。这种竖琴的琴弦是按半音音阶排列,其琴弦是交错装置的,相当于钢琴的白键与黑键的排列。因为它无需升音踏板, 所以转调时,要比双踏板竖琴方便得多。但此种竖琴只能演奏半音阶式的滑音而不能演奏自然音阶式的滑音。

从演奏方面讲,竖琴有一些特殊演奏法,主要有(1)泛音(Harmonics), 在竖琴上能奏出八度与五度泛音,那是将琴弦划分成二等分或三等分后所发出的音。此外它不能利用左手同时奏出二、三或甚至四个泛音。这种泛音发音极弱,声音富有诗意与神秘色彩。(2)煞音(Sonsetouffes)、其奏法是在拨弦发音之后立即以手指触弦,人工地使声音中断,造成一种特殊的拨弦音的印像,酷似小提琴与中提琴的拨奏。(3)滑音(glis-sando),是将手指在弦上顺次急速滑过,产生流水般的音响效果。(4)浊音(pres la table), 是将手指弹在弦的根部,所产生的音铿锵有力,但不常用。

竖琴有许多独奏曲。为单踏板竖琴写曲的主要作曲家有格龙姆福尔茨

(J.B.Grnmpholtz)、杜塞克(J·L·Dusseck)和路易·斯波尔(Louis Spor)。19 世纪时的独奏曲多数是为业余爱好者在家庭的客厅里演奏的。但也有杰出的作曲家如:E·佩里什·阿尔瓦尔斯(E·Parish Alvars,1808—1849), 他把许多新技术用于双踏板竖琴演奏的乐曲中。这对发展竖琴的演奏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发表了 80 多首竖琴曲。其中包括有两首协奏曲与为两只竖琴写的小协奏曲等。德彪西、拉威尔等作曲家亦写了不少竖琴独奏曲。

竖琴早在 18 世纪时就开始用于歌剧的乐队中,如格鲁克的歌剧《奥菲欧与犹丽迪茜》、海顿的《奥菲欧》等。其后不断地受到作曲家的重视而被广泛用于歌剧与管弦乐曲中,成了现代乐队中不可缺少的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