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管

大管又名巴松管,是一种双簧片的低音木管乐器。大管最初出现于 16

世纪,到 18 世纪时已成为管弦乐队中的乐器。

大管高约 134 公分,内膛长 254 公分,折叠为二,细端的内径为 4 毫米,

喇叭口的内径为 39 毫米。管身分四节:1.短节,又称高音节或侧翼,这一

节内有硬橡皮或塑料的保护层,有 3 个音孔;2.低节,又称双节或“长筒靴”, 有一个“U”字形的金属管把两根管子连接起来,有的乐器在“U”形管上有一个排水用的键子。这一节上装有一个叉柱(俗称“小鸟”),右手通常按在其上,末端有金属套加以保护;3.长节,又称低音节,此节靠在短节旁边; 4.喇叭口,常有像牙或塑料制的圈的装饰。大管折卸后很像一捆木柴,意大利文名称 Fagotto 即由此而来。大管管腔上的细微误差(特别是靠近哨子的部分)对乐器反应的快慢和音准的好坏有很大的影响。

大管的哨子是由相对的两片苇制哨片制作而成,以法国产的苇子最为有名,意大利、美国中部、苏联南部和中国产的苇子也都不错。哨子是装在一个相当长的“S”形金属管上(“S”形管的形状可随演奏者的要求而有所不同)。“S”形管插在短节的上端,插进的深浅可以调整乐器音高。大管一般用掛带掛在演奏者的颈项或肩头,斜在身前演奏。

大管为 C 调乐器,音域为 bB1—f2(#g2),用低音、次中音和高音谱表记谱。每支大管都有几个音的音高需要演奏者加以“调整”的。

大管的发音很不均匀,低音区雄壮有力,中音区温和甜美,高音区富于戏剧性,故有管弦乐队的“小丑”之称。大管一般用单吐法,但有人也用双吐法。大管在演奏单断音方面不仅不亚于其他有簧片的木管乐器,而且还胜过它们。大管的断音奏法清晰,能吹出八度或比八度更大的跳跃。

莫扎特的 bB 大调协奏曲、泰勒曼的 f 小调奏鸣曲、韦柏的 F 大调协奏曲、圣—桑的 F 大调奏鸣曲等都是大管经常演奏的曲目。斯特劳斯和兴德米特还谱写了复协奏曲(前者是单簧管与大管,后者为小号与大管)。在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和柴科夫斯基的舞剧《天鹅湖》中,大管的演奏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像。

近年来对大管的性能作了一些改进:捷克制造了一种增添了音键的大管,使低音可以有替换的指法;我国乐器制造家郝云对大管作了改革,增加了由姆指控制的音键,克服了演奏某些颤音的困难,使演奏我国的乐曲更加流畅和方便;英国人吉勒斯·布林德利制造了一种名为“合于逻辑的大管”, 是通过电子线路来开、关音孔,使每个音符都能有理想的音孔组合,这种改革在倍低音大管上尤为成功;苏联人涅克柳多夫发明了一种装在长节上的弱音器,是一种蝴蝶形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