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 洲
大自然的宫殿——阿尔卑斯山
如果你有机会乘飞机穿越欧洲中部,你会看到一条雄伟的山脉,山顶白雪覆盖,闪耀着光辉,如同一条银色的巨龙横卧在大地,这就是欧洲最高大的山脉阿尔卑斯山。它从热那亚湾附近的图尔奇诺山口沿法国、意大利边境北上,经瑞士进入奥地利境内,绵延 1200 公里,平均海拔约 3000 米。
阿尔卑斯山的主峰是勃朗峰,海拔 4810 米,位于法国和意大利的边境上。“勃朗”一词在法语中是“白”的意思,由于山峰终年积雪不化,银白如玉,故称勃朗峰。
阿尔卑斯山脉是第三纪渐新世至中新世期间由于非洲板块向北边的亚欧板块移动挤压隆升而形成的。阿尔卑斯山主脉向东延伸是喀尔巴纤山脉,向南延伸是亚平宁山脉,向西南延伸是比利牛斯山脉。
阿尔卑斯山虽然高大陡峻,但也有许多河谷和山口,成为中欧与南欧之间的重要通道,其中较著名的勃伦纳山口、大圣伯纳德山口、阿耳贝克山口、圣哥达山口、什普律根山口、蒙瑟尼山口、辛普朗山口等。
阿尔卑斯山在第四纪冰期中遭受到强烈的冰川作用,现代冰川占有一定的地位,大部分山体曾被冰川覆盖,现有冰川 1200 多条,冰川融水形成了许多大河的源头,莱茵河、罗讷河和波河都发源于此。阿尔卑斯山麓还分布着冰碛湖和构造湖,较大的有日内瓦湖、博登湖、纳沙泰尔湖、苏黎世湖、加尔达湖、伊泽奥湖和科摩湖等,其中日内瓦湖最大,面积 581 平方公里,深
309 米。
阿尔卑斯山区雪崩十分频繁。在瑞士有 9500 多条雪崩道,每年从秋季开始发生雪崩,到春季为最频繁时期。在奥地利境内,雪崩已经成灾难,不仅威胁着交通,也威胁着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的生命财产,在 1951 年发生的强烈
雪崩中有 151 人遇难。雪崩形成的原因是早雪少,晚雪多,积雪表面疏松容易下坠。其中最可怕的是尘雪块,这种雪块由较松散的新雪组成,一旦遇上强风,它就会顺山而下越滚越大,势不可挡。
阿尔卑斯山由于海拔较高,位置特殊,形成了独特的气候区域,内部差异显著。山脉的北部和东部位于西风带,夏凉冬暖,夏季降水丰沛。山脉南部冬季温和湿润,夏季干燥炎热。山脉的西北部受大西洋气团影响明显。
阿尔卑斯山脉的降水随海拔升高而增多,自西而东逐渐减少。年降水量一般在 1200 毫米到 2000 毫米之间,高山地带可达 3000 毫米。山区内降水多以雪的形式降落,高山终年积雪,十分便于开展冬季运动。
山脉的气温也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温度递减率在阿尔卑斯山南侧比在北侧为大,山地边缘也大于山地内部。
山地气候的变化,形成了垂直自然带。在山前的低山丘陵,是夏绿阔叶林带,主要树种有山毛榉、栎及鹅耳枥等。其上是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主要树种有山毛榉、云杉、冷杉等。再上是山地暗针叶林带,主要树种有云杉、落叶松、松树等,间杂绿色的草地。再向上是高山灌丛草甸带,由矮松、杜鹃、越桔、矮桧等组成不同的灌丛,上与高山草甸相接,草甸有苔草、羊茅、早熟禾、火绒草、委陵菜、兰钟花、报春花等。高山草甸以上是亚冰雪带, 这里生长着羊茅、苔草、虎耳草、点地梅等,开放着五颜六色的小花。最上
面是冰雪带,这里虽然冰天雪地,但也顽强地生长着虎耳草、点地梅等,其中分布最高的植物是冰川毛莨,可在海拔 4000 米以上的地带生长。
利用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通常低山地带以种植业为主,中高山除森林外,可发展牧业。在南翼低山地带分布着广泛的葡萄园和果园,这里盛产葡萄、苹果、梨、桃、樱桃、李等水果。低海拔地区的主要作物是玉米,谷类作物大部分布在谷地,春小麦种植区在海拔 1200~1400 米的地区,大麦在南翼可种植到 1700~1900 米的地方,在更高的地方还可种植燕麦、黑麦。高山牧场在一些国家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奥地利有 20%的山地是高山牧场。山地放牧采用梯级轮牧的经营方式。在海拔 900~1200 米的低山牧场, 从 5 月起放牧 140~160 天,以母牛为主;在海拔 1200~1600 米的中山牧场, 从 6 月起放牧 100~140 天,以公牛为主;在海拔 1600 米以上的高山牧场, 从 7 月起放牧 60~80 天,以牛犊和羊为主。
阿尔卑斯山蕴藏着丰富的矿藏和水力资源。在法国,阿尔卑斯山区的水利资源为发展水电提供了便利条件,法国的铝矿产地也集中于此,矿产、水力和森林资源极大地促进了法国的炼铝工业和造纸工业。
阿尔卑斯山的景色十分迷人,有许多世界闻名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每天春天,雪线缓缓上升,山腰渐露新绿,充满一片生机,是景色最动人的时候。条条小溪和山泉汇集于雪水,顺着山势流淌,山间草地上鲜花盛开,静静的牛羊在山坡上吃草,牧人高唱着悠扬的歌曲,如一幅恬静的田园风景画展现在人们面前。
在雪线以上,景色壮观的勃朗峰、卢卡诺峰、勃都朗吉峰、杜夫尔峰等名山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和旅游者。
近百年来,高山已成为休假和疗养的场所。夏天,这里是避暑胜地;冬季,这里是冬季运动之乡。旅店、饭店等供旅游者享用的设施应有尽有,在阿尔卑斯山上有 50 多个旅游地点,每年住宿的游客人次在 100 万以上。山中有欧洲地势最高的希尔顿饭店,坐在饭店的旋转餐厅里,人们可以观赏阿尔卑斯山的山景。这里还有欧洲最高的火车站,乘火车可以直接到达少女峰看冰川奇景。许多地方有电缆车直达山巅,让游人领略雪趣。登山的游人如果遇险,有直升飞机可以提供救助,山里有专门治疗骨折、摔伤的医院。众多的游客为阿尔卑斯山的所在国带来了大量的外汇收入。
由于旅游业的空前繁荣,也给阿尔卑斯山的自然界生态环境带来了新问题,一些高山动物和植物种类濒临灭绝或遭到严重威胁。一些国家正在为此而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避免这里的环境受到人为的破坏。
过去,阿尔卑斯山是欧洲南北交通的极大障碍,从 19 世纪中叶起,许多铁路隧道相继建成,改变了过去仅依靠低矮的山口按季节通行的状况,现在已经可以南北全年通车,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有许多公路隧道相继建成,1980 年圣戈塔隧道通车,它全长 16.3 公里,是当今世界上最长的公路隧道,为中南欧的交通又增加了一条重要的通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过去的隧道工程被不断改造和更新,南北距离正在不断缩小。
过去在阿尔卑斯山区有一首民歌叫“老木屋”,讲述了一个农民在山上艰苦生活的动人故事。如今,阿尔卑斯山区的变化足以让人感到自豪和满足。伟大的诗人拜伦曾经把阿尔卑斯山比做是“大自然的宫殿”,现在的阿尔卑斯山应该无愧于这一美誉。
勃朗峰是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海拔 4810 米,也是欧洲的第一高峰,有
“欧洲屋脊”之称。
勃朗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主峰在法国境内,1/3 山体在意大利境内。“勃朗”在法语中是“白”的意思。勃朗峰自小圣伯纳德山口向北延伸约 48 公里,最宽处 16 公里,海拔 4000 米以上的山峰有塔古尔勃朗、莫迪、艾吉耶、多伦、韦尔特等九座。山体由结晶岩层组成。
勃朗峰由于常年受到西风影响,降水丰沛,终年积雪,冰川发育,冰川覆盖面积约 200 平方公里。在法国一侧有梅德冰川,意大利一侧有米阿杰和布伦瓦等大冰川。山上建有科学研究实验站。
勃朗峰以险峻、瑰丽著称,每年吸引着众多游客和登山者。在法国境内的登山起点处,远眺主峰,白皑皑的山峰耸立于众山之上,巍峨秀丽。夏季, 山谷里气温凉爽,是避暑的好地方;冬季,山区是观赏雪景和滑雪运动的胜地。而春秋两季里,山林茂郁,空气清新,花香鸟语,令人流连忘返。这里有各种娱乐设备,既可游泳、垂钓,又可骑马、打高尔夫球等。山上建有饭店、旅馆和滑雪学校等,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提供各种服务。勃朗峰是阿尔卑斯山最大的旅游中心。
勃朗峰下筑有公路隧道,隧道起自法国的沙漠尼山谷,至意大利的库马约尔,全长 11.6 公里,路面宽 7 米,四季畅通无阻。
最早提出修建隧道来沟通法、意边境的是瑞士地质物理学家奥拉斯—贝内迪克·德索絮尔,他是最早登上勃朗峰的探险家之一,有“阿尔卑斯画家” 的美誉。他在 1787 年登上勃朗峰后提出了这一宏伟设想。可是在漫长的时间
里,由于各种因素制约,这一计划一直未能实现。直到 1958 年,法国和意大利才达成协议,各自从本国境内开始动工修建隧道。1958 年法国方面首先开工,1959 年意大利方面开工,到 1962 年 8 月双方会合,1965 年公路隧道终于建成通车。它的建成使巴黎到罗马的里程缩短了约 220 公里,两国的交通面貌大为改观。
为了纪念奥拉斯—贝内迪克·德索絮尔,人们铸造了一尊铜像,如今在勃朗峰前,游人可以看到他高举手臂直指峰顶的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