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峻秀丽的天然植物园——峨眉山
在四川省西南部的峨眉县境内,有一高拔峻秀绵延百里的群山,这便是因“峨眉天下秀”而蜚声中外的峨眉山。
远望峰峦起伏的峨眉山,苍翠浓黛,云雾缭绕,清雅秀丽,所以古人形容此山“云鬟凝翠,鬓黛遥妆,真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后以“峨”代“蛾”,峨眉山之名便由此而得。
峨眉山有大峨、中峨、小峨之分。据说古时,中峨、小峨均有人攀登, 但现在已无路可寻。故今日之游览,在于大峨。全山面积为 115 平方公里,
最高峰万佛顶海拔 3099 米,巍峨雄伟,景色壮丽。
峨眉山的形成,要追溯到 6 亿年前的震旦纪时期。那时这里是汪洋一片的大海。5 亿年前的寒武纪时期,海底逐渐沉积了页岩、砂岩和石灰岩层, 海水变浅。到了 4 亿年前的奥陶纪后期,地壳运动将岩层推出海面,从而形
成了峨眉山的雏形。此后,峨眉陆地又沉入海中。直到 7000 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它才复而升出海面。在上升过程中,岩层发生褶皱、变形、断裂,形成了峨眉断裂带,又经过漫长岁月的风雨剥蚀、岩层运动等,使峨眉山以其巍峨雄秀的风姿屹立在中国的西南大地上。
独特的形成历史,造就了峨眉山雄秀幽奇的自然景观。在绵延百余里的风景区内,既有浓荫似染的青峰秀峦,又有如刀削斧剁的千仞峭壁,也有喷珠吐玉的银泉飞瀑。沿途山青水秀,群峰叠翠,红墙绿柏,曲径通幽,古树参天,野花飘香,鸟语猿啼。从山脚到山顶,可分为低山景区、中山景区和高山景区三个景观迥异的风景区。
低山景区海拔大约为 500~1000 米左右。这里山势平缓,气候宜人,既是游人无拘无束,游览漫步的最佳地带,也是峨眉山寺庙比较集中的地区。著名的景点有报国寺、伏虎寺、善觉寺、罗峰庵、雷音寺、慧灯寺、纯阳殿、神水阁、中峰寺、龙门洞等。
报国寺乃峨眉出入之门户,原名会宗堂,又名问宗堂,为明代万历年间道人明光所开建,明末毁于大火。清康熙时重新扩建,并改为今日之名。山门现有康熙皇帝亲笔手书“报国寺”三字大匾。此寺是由弥勒殿、大雄殿、七佛殿和藏经楼等四重殿宇和亭台楼阁组成的宏大寺庙。殿内供奉之佛像金光灿灿,气宇轩昂。还有两件珍稀之物,世上罕见。一为七佛殿后一尊高达
2.4 米的瓷佛,身着千叶莲衣,趺坐于千叶莲台上,仪态端庄,栩栩如生, 是明永乐年间景德镇瓷窑专门烧制的,至今已有 400 余年的历史。另一为明代万历年间所铸十五层紫铜华严塔一座,高 7 米,塔身周匝共有小佛 4700 多尊,并铸有《华严经》全文,其冶炼工艺与雕工技巧,可谓登峰造极,令人叹而观止。此物近年已迁至伏虎寺。
出报国寺,过瑜伽河,不远即到伏虎寺。伏虎寺为峨眉著名大寺之一, 该寺位于伏虎山下,原名神龙堂,为宋代行僧心安所建。后以寺后有山雄峙, 横出寺背,蹲伏如虎,改名伏虎寺。明末毁于兵火,清初得以重建。重建工程颇大,历时 20 年,方建成规模宏盛、殿堂宽广、岑楼复阁、庄严雄伟的崇隆大庙。四周楠木参天,浓荫蔽日。虽置身于绿荫翠盖下,屋顶却终年无败叶积落。康熙帝至此也不免惊奇,亲题匾额“离垢园”。今日紫铜华严塔乔迁该寺,更为之增辉。这里游客络绎不绝,终日香烟萦绕。身临此地,再吟咏这首《伏虎寺》诗——“登峨先向虎溪游,策杖云深步更幽。一径钟声瞻
玉殿,万杉烟色绕琼楼。石桥水隔红尘杳,台榭花飞绿枝稠。入室幸聆空妙谛,缤纷华雨孰能酬?”会令人超凡脱俗,进入一种美妙的意境。
出伏虎寺,途经无量殿,过雷音寺、华严寺、纯阳殿、慧灯寺,再行过太平桥、马鞍山、万福桥,便到神水阁。
神水阁原为明代四川巡抚吴先用的住宅,万历末建为庵。前有清澈甘美的玉液泉,人称“神水”。传说春秋时,楚狂接舆在此隐居,精诚所至,感动上天,派仙女引来瑶池玉液让他饮用,因而得名。泉旁石壁有“大峨”、“神水”等字摩崖石刻,书法俊逸饱满,堪称上品。
过神水阁,穿过普溪阁、歌凤台、中峰寺、广福寺,可见“涧溪自两山石门中涌出,是为龙门峡也。”龙门峡两岸千丈岩壁,色如碧玉,刻削光滑。入峡十余丈,有两瀑布,各出一岩顶,相对飞下,激为飞雨,溅沫满峡。离水面两丈左右,有一圆龛,即龙门洞,洞中石寒水清,绀碧无底。龙门洞一带石壁险峻,水湍流急,景色可与庐山、三峡妣美。
峨眉山的中山区胜景迭现,令人目不暇接。这一地带海拔一般在 700~ 2000 米之间,其间有黑龙江、白龙江穿插流过,还有众多的流泉飞瀑,峡谷悬崖,是峨眉山饶有特色的景区之一。著名的胜景有“双桥清音”、“洪椿晓雨”、“大坪霁雪”、“九龙仙府”、“白水秋风”等。
隐现于牛心岭下的清音阁,系唐■宗乾符四年(877)慧通禅师所创建。原名集云阁,后改名清音阁。这里山环水绕,溪流有声,岩壑林泉,清幽绝佳,被誉为峨眉第一胜景。此阁东面的白龙江与西面的黑龙江夹岭而注,如双龙咆哮奔腾,交汇于清音阁下。桥上有拱桥两座,分跨两江,人称双飞桥。两江汇合处,有一数米高的黑褐色巨石傲然挺立,该石经万古水冲浪激,已晶莹纯洁,光亮如镜,因其形如牛心,而名之为“牛心石”,又名“洗心石”。水击石上,银花飞溅,其声激越,山谷回响,故名“双桥清音”,是峨眉十景之一。
处于峨眉山腹地的大坪岭,北临白水,与华严顶、石笋峰、黄泥冈隔溪相望。净土禅院——大坪寺就坐落在大坪山顶。据说初建时,曾在后殿地下挖出一块圆石,石头中空有水,像个鱼缸,里面竟有两尾金鱼生机活泼。冬季雪后天晴,四周银妆素裹,玉宇拥雪生辉,构成了绝妙的“大坪霁雪”的景色风光。有诗赞道:“禅院清凉别有天,偶来净土识真禅。晴光晃映雪光朗,心目空明照大千。”
赏过“大坪霁雪”的绝妙景色,左转,翻下“蛇倒退”,过积善桥,前行不远,便是洪椿坪。此处是山间小坪坝,初建寺时名叫“千佛庵”,因坪上有株洪椿古树,后改名为“洪椿坪”。此地海拔 1120 米,四面层峦叠嶂, 峰岭环护;两侧深谷幽邃,溪流潺潺,坪上古木森森,山阴沁透,白雾飘游, 为峨眉山中避暑的最佳处。每到夏季雨霁之晨,常见雨雾霏霏,如粉扑身。人行林中,眼见是雾,沾衣似雨,正所谓“山行本无雨,空翠湿人衣”,这种似烟似雾的霏霏蒙蒙的景色,便是峨眉著名的十景之一的“洪椿晓雨”。
峨眉的另一十景之一是“九老仙府”。传说很久以前,有 9 位仙叟住在这个洞里。轩辕皇帝访道于此,见一老叟,便问:“有侣乎?”老叟答:“9 人”。此乃“九老仙府”,亦“九老洞”之来历。洞内深窈无比,为峨眉第一大洞。游人大多只在洞口探望,间或有人壮胆深入,皆因黝黑无底,却而退步。因此“九老仙府”愈加神秘难测,诱人遐思奇想。
中山景区还有一座峨眉历时最久的古刹之一——万年寺,最早建于晋
代。但又有一说,认为是东汉所建,供奉普贤菩萨,所以原名叫“普贤寺”。唐乾符三年(876 年)慧通禅师扩建该寺,易名白水寺,宋代又称白水普贤寺。明代万历年间,神宗赐额“圣寿万年寺”,简称万年寺,并沿用至今。万年寺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是那座拱顶无梁砖殿。该殿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内有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 年)所造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之铜铸像一尊,高
7.3 米,重 62 吨。普贤头戴五佛金冠,手持如意,端坐莲台。白象六牙前挺, 长鼻顶地,双耳如翼,四脚也各踏一朵绽开的莲花,形象俊秀。这座峨眉山最著名的佛象,堪称镇山之宝。
万年寺地处观心岭下平旷的台地上。这里古木苍苍,密竹青翠,平台开阔,殿阁宏伟,每逢秋季,秋风瑟瑟,白云轻飞,红叶满山,景色迷人,人称“白水秋风”,是文人雅士吟咏抒怀的好去处。
从海拔 2000~3000 米为峨眉的高山景区。这里山势巍峨,景色雄秀壮观。著名的象池夜月、雷洞幻奇、金顶的佛光、云海、神灯等胜景,使峨眉山雄秀幽奇的绝胜达到了顶峰。
洗象池在海拔 2100 米处,登山至此,以为到顶了,使人欢喜,谁知道前面山道更险,故被宋人称为“初欢喜”。明初建有一亭,名为“初喜亭”。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 年)行能禅师建寺,取名“天花禅院”。寺前有一石砌的六角形小池,传说普贤当年上山时,他的坐骑白象曾在此池沐浴,故改名为“洗象池”,寺因池而名。此池寓于一片冷杉林中,白日云雾飘来飞去, 伸手可摘;入夜风起,云开雾散,星汉灿灿。月明之夜,更是银光流泻,明月映入象池,如同水晶中镶入玉盘,晶莹透彻,胜似广寒之境,因此“象池夜月”便成了著名的峨眉十景之一。《峨眉山志》中的十景诗咏此曰:“普贤骑象杳何之,胜迹空留洗象池。一月映池池贮月,月池感应妙难思”。
以神秘奇幻而闻名的雷洞坪,传说此处的寺庙早在汉代就开建了。岩上的雷神殿,却建于明万历年间,并供奉铸铁像 10 余尊。此后又竖一铁碑,禁止人们言语,说则便会有惊雷迅电,霹雳而作,风雨袭来。以前每到旱年, 便会有人上山求雨,果然灵验。实际上,雷洞坪海拔高度达 2400 米,悬崖高
六七百米,绵延 10 余里,冷暖气流常在岩下形成饱合状态。一遇声音震动, 就会暴发雷雨,这是在特定的地形条件下产生的“地形雷雨”。
登至海拔 3O77 米处,即到了金顶,历代寺庙大多集中建于此处,上有铜瓦殿、铁瓦殿、锡瓦殿和卧云庵等。由于山顶高寒,一般的瓦容易被霜雪所侵压碎裂,因此明、清两代以铜、锡、铁瓦代之。正殿永明华藏寺,顶为铁瓦,故称铁瓦殿。殿后最高处原有一座铜殿,铜瓦于日光下闪烁灿灿金光, 金顶之名便由此得来。后均毁于大火。只有一个铜碑幸存,保留完整。该碑正面刻有王羲之字体《大峨山永明华藏寺新建铜殿记》,背面刻有褚遂良字体《峨眉山普贤金殿记》。卧云庵,原为性天和尚所建,明末被火焚毁,清初可闻禅师重建。游人若在金顶过夜,多宿于此。
距卧云庵左数 10 步,为睹光台,登临此处可观赏云海、佛光、神灯三大奇景。
每当晴空万里,深谷雾起,弥漫于睹光岩前,越积越厚,扩展开去,一望无际。如遇风起,云海如波涛翻滚,似万马奔腾,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每当午后时分,太阳偏西,睹光台前白云平铺之时,云层上出现明亮艳
丽的五彩光环。有时光环层层重迭,可谓“重轮叠彩印岩腹,非烟非雾染丹青。我与化人中共住,镜光觌面交相呈。”这种神奇之光,被称作“佛光”。
峨眉此景,天下独有。南宋诗人范成大赞此“佛光”为平生称冠的瑰奇胜绝之观。
金顶还有绝胜一景,那便是“神灯”。月黑风清的夜晚,阗寂无声。岩下幽谷中可见一点光亮翩翩飘飞,随后两点、三点,渐至成群成片,团团飞舞,像是一盏盏神秘的“圣灯”。古人把这种奇异的景色当作菩萨显圣,以此警醒世人。实际上盏盏灯火,既不是来自阴间,又非出于神灵,而是由于大自然中的磷化氢燃烧所致。这里分布了较广的含磷地层,磷化氢在空气中极易燃烧,从而出现了这种从一光如豆,转而万斛珠玑的“万盏明灯”的神幻景观。
登峨眉之巅万佛顶,云生脚下,雾走肘边,风光无限。在此峨顶之上, 明正德年间建有文殊庵,清光绪年间通慧上人改建,取名清凉庵,又叫极乐堂。寺侧有藏经阁,建于清代,藏经颇多。可惜寺宇已毁废。置身于此,仰观苍穹,渺渺茫茫,俯视山下,莽莽苍苍。有缘登临者亲领风骚后,无不将此作为人生大乐。明代大学士赵贞吉《宿大峨峰顶》诗,正表达了这种真切体验,诗中写道:“平生怀隐约,寤寐想南图。此日登临壮,春风兴不孤。诸天银色界,万里玉光铺。疑有仙人到,相随种白榆。”
“峨眉秀色甲天下,何必涉海觅蓬莱。”除此之外,峨眉秀姿还包括翠黛雅丽的植被景观。峨眉山素有“天然植物园”和中药材宝库之称。这里共有 3000 多种植物,其中包括世上稀有的珙桐,冷杉、桢南、水青树等;仅名
贵的杜鹃花就有 60 多个品种。每年 3 月至 7 月,从报国寺到金顶沿途山坡上, 先后开满了杜鹃花,鲜艳夺目,而且花期特长。九老洞至遇仙寺一带的珙桐是落叶乔木,四月开花,花白如鸽,有“活化石”之誉。在种类丰富的植物中,药类很多,如黄连、天麻、血藤、竹根七、峨参等,都是著名的药用植物。
峨眉山还是多种动物栖息繁衍的乐园。仅蝶类就有 280 余种。万年寺一
带还可看到 70 多厘米的罕见大蚯蚓。珍禽异兽有小熊猫、苏门羚、胡子蛙、琴蛙、岩鸽、白娴鸡等,尤为吸引人的当数峨眉山的猴子,洪椿坪、九老洞和洗象池一带的猴群,经常出没于林间小道和寺院回廊,向游客乞食嬉戏, 人称“猴居士”。
峨眉山,承天地之滋养,沐日月之精华,钟万物之灵秀,故古来聚仙聚佛,为道家的第七洞天,并为佛家的四大名山之一。
相传东汉时,山上已有道家宫观。佛教是晋初传上山的。唐宋时期,两教并存,寺庙宫观得到很大发展。明代中叶,道教日微,佛教日盛,明崇祯时全山有僧侣约 1700 多人,庙宇参差,铎铃悠悠,梵音唱诵,香烟邈邈。于是峨眉渐渐以佛名山,以山名佛,乃至成为专奉普贤菩萨的道场。时至今日, 虽山中风物多有损毁,但古寺名刹均修葺一新,年年时节将至便见香客如龙, 游人如雨,普贤道场香火不衰,盛况空前。因此为峨眉山更增添了神奇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