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 界 名 山

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藏语“圣母之水”,海拔 8846.27 米,以世界第一高峰的雄伟风姿,屹立于中尼边境的喜马拉雅山脉的中段,附近耸峙着洛子峰、南迦帕尔巴特峰、乔奥尤峰、希夏邦马峰等 6 座 8000 米以上的姐妹峰,簇拥着珠峰组成了世界上地势最高的地段,雄伟壮观,气势非凡。它既是喜马拉雅山的最高“屋脊”,也是世界第一峰。

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它高高矗立在喜马拉雅山群峰之间。藏族同胞奉其为神,它的来历有许多神秘而富传奇色彩的故事。其中之一这样说:

很早很早以前,珠峰附近还是一片无边的大海,珠峰脚下是一片花草茂密、蜂蝶成群的沃野。一天,突然来了一个五头恶魔,扬言要霸占这个地方, 它把大海搅得浪涛翻滚,把森林毁坏得面目全非,把花木摧残得散落凋零。一时间,一个富饶肥沃的地方,变得乌烟瘴气,满目疮痍。正当鸟兽走投无路、坐以待毙,草木呜咽、无计可施之时,从东方飘来一朵五彩祥云,变成五倍慧空行母,来到这里,施展起无边法力,降服了五头恶魔。从此,大海变得风平浪静,沃野变得生机勃勃;鸟兽欢腾了,草木更青了。生活在这里的众生万分感激地对仙女顶礼膜拜,众慧空行母正想功成回归天庭,无奈众生苦苦哀求,乞望她们永远留下来,降福于人间,和众生共享太平。众女神终于同意,她们喝令大海退去,使东边变得森林茂密,西边出现良田万顷, 南边草肥林茂,北边牧场无垠。五位仙女也变成喜马拉雅山脉的五大高峰, 永驻于人间大地。

历史记载表明,最先发现并熟悉珠峰的是中国藏族同胞和尼泊尔人民。在中国藏史和传说中有不少关于珠穆朗玛女神的故事。西藏佛经里说这个高峰是一位女神,名叫珠穆朗桑玛。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桑玛是女神的名字, 珠穆朗玛是它的简称。成书于 1346 年的藏文名著《红史》中,曾提到“次仁玛”,指的就是珠穆朗玛峰。1717 年,中国清政府派出测量人员在珠峰地区测绘地图,就发现了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当时取名“朱母朗穆阿林”。“阿林”在满语中就是山的意思。同年它被载入铜版印制的清朝《皇舆全览图》中。在《乾隆内府舆图》中又将“朱母朗玛阿林”从文字上改为“朱穆朗玛阿林”。从此,“珠穆朗玛”名称的写法便固定下来,一直沿用至今。

地球有南北两极,而珠穆朗玛峰被称为世界第三极,主要是指它的海拔高度举世无双而言。远在 200 公里之外,人们就能看到它形如金字塔似的巍峨峰顶,峰坡上悬挂着一条条绚丽多姿的冰川。青藏高原腹地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大片地区最暖月平均气温低于 10℃,这样寒冷的气候只有地球的两极地区可以相比,因此,将“第三极”的称号授予青藏高原是当之无愧的。然而,青藏高原所处的中、低纬的地理位置,又使它具有不同于南、北极地区的温度和水分条件组合,形成了独特的高原高山的自然景观。在广袤的高原面上有高寒灌丛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以及高寒座垫植被等多种自然景观。它既不同于极地和高纬地区的单调景色,也有别于同纬度狭小的高山。

攀登珠穆朗玛峰只有 5 月份和 9~10 月份具备两个必备条件,一是8000~9000 米高空处风速小于 20 米/秒;二是不降雪。尤其是 5 月份,这两个条件出现的机率最高,因而被称为攀登珠穆朗玛峰的黄金季节。

攀登珠峰的路线也有两条,一是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攀登,险阻较少; 二是从中国境内的北坡攀登。北坡的自然条件比之南坡更复杂,气候更恶劣,

并且还要突破两个艰难地带,即“北坳”和第二台阶。北坳在海拔 6670 米至

7007 米处,坡度陡峭,冰川向下滑行,冰裂缝纵横交错,雪崩、冰崩不时发生,被称为“连飞鸟也难以穿过的天险”。第二台阶是通往峰顶的最后一道天险,岩壁陡峭,坡度平均在 60~70°,顶部是一座 5 米高的壁立陡崖。即使登上顶端也有一定的危险,因珠峰顶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鱼梁脊地带,长 10 余米,宽不过 1 米,脚踩峰脊,如履云端,环顾四野,云海连天。

天气晴朗时,视野可览 360 公里以内的大地景色;一旦天气骤变,风雪交加, 则峰脊难以立足。且峰顶常年最低气温在—30~—40℃,空气稀薄,含氧量仅为东部平原区含氧量的 1/4,环境条件艰苦险恶,故而,由此坡攀登更为艰难。

珠穆朗玛峰充满了神奇莫测的奥秘。这一片无人的世界,一直是世界各国登山家、探险家和科学家希望能踏上的圣地。从 1921 年至 1939 年间,英

国人先后 8 次派出登山队从北坡攀登珠峰,最后均告失败。直到 1953 年 5

月 29 日 11 时 30 分,尼泊尔人藤辛、诺尔盖和新西兰人依·希拉里才首次从南坡登上了世界顶峰——珠穆朗玛峰。至此,从北坡攀登尚无人成功。直至1960 年 5 月 25 日,中国登山队的三位英雄以无坚不摧的气概,战酷寒、踏冰雪、斗恶风、爬冰坡,在严重缺氧的情况下,从北坡登上了珠峰,在世界登山史上为中国谱写了新的篇章,为世界登山史创造了奇迹。1975 年 5 月 27

日,中国 6 位男登山队员和一位女登山队员又先后两次从北坡越过“北坳” 和“第二台阶”登上了珠峰顶端,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在世界最高峰上高高飘扬。1990 年 5 月 7 日至 10 日,由中、苏、美三国登山队员组成

的珠峰和平登山队,分四批计 20 人相继登上了世界顶巅,创造了征服珠峰人数最多的一次世界纪录。

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乘车到日喀则,再到小城拉孜,向南翻过 5000

多米高的嘉错拉山,珠峰便以昂首天外的雄姿出现在眼前。珠峰北坡 5000 米高处的绒布寺,是一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这里是登山队的大本营。从这里登山,到达 5400 米高处,已是一片白雪皑皑的银色世界,一条条巨大的冰川覆盖着山坡,在阳光下晶莹闪光,呈现出美丽的蔚蓝色,耀人目眩。在中绒布冰川中,有一处罕见的冰塔群:一座座冰塔耸立,有的大似高楼, 有的纤细如柱,有的精巧得像冰帘、冰桌、冰笋、冰蘑菇⋯⋯琳琅满目,绚丽多彩,美不胜收。到这里,真如走入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这种独特的冰塔景观的形成是由于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产生“冰面的差别消融”所致: 阳光照射不到的一侧,冰川消融得慢,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冰塔;阳光照射强烈的地方,则形成冰塔之间的深沟。这些大自然精工巧作的冰塔林,从 5700

米处一直到 6000 多米,长达 10 多公里,真可谓难得一见的天然冰雕艺术宫。在青藏高原上,流传着两个著名历史人物的传说,还保存着他们的塑像

和遗迹。一个是吐蕃王朝的缔造者——松赞干布,另一个是汉藏民族团结友好的使者——唐朝的文成公主。拉萨布达拉宫的壁画描绘了文成公主进藏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和到达拉萨时受到热烈欢迎的生动场面。作为汉族人民的友好使者,文成公主越过千山万水来到青藏高原,播下了汉藏人民友谊的种子,受到藏族人民的深切怀念。文成公主进藏是高原民族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事件。

公元 634 年,吐蕃王松赞干布平定了内乱,统一了高原上各个分散的部落,建立了吐蕃王朝。这是高原古代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松赞干布为了加强

和内地的亲密关系,学习汉族地区先进的中原文化,多次派人到长安向唐太宗表示敬意,并请求通婚。富有远见卓识的唐太宗为了加强汉藏两族之间的友好关系,便把宗室之女文成公主许配给了勇敢而有才智的松赞干布。公元641 年,即唐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由唐朝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护送, 西经日月山、倒淌河等地,到达黄河源附近的柏海。松赞干布从吐蕃远道前来迎接。一路上文成公主受到吐蕃人民的热情欢迎,途经青海玉树时,公主教当地人民垦田种植。今天,在玉树南面的巴塘还保存着她的塑像。当文成公主到达拉萨时,吐蕃人民穿着节日的盛装,热烈迎接这位为联系汉藏民族亲谊不远万里而来的赞磨(王后)。松赞干布特地在拉萨为文成公主建筑了华丽的宫室。至今,布达拉宫内还妥善地保存着他们的塑像。

青藏高原是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在民族组成中,藏族占 46

%。其他少数民族有珞巴族、门巴族、蒙古族、回族、哈萨克族、土族、撒拉族、傈僳族等。

矗立珠穆朗玛峰的青藏高原景色壮丽多姿,它既有绵延千里的冰峰雪岭,又有坦荡开阔的宽谷和巨大的盆地;既有一望无垠、生机盎然的高原, 又有郁郁苍苍的原始森林;既有繁星点布的湖泊,又有一泻千里的大江大河; 既有高寒荒寂、人迹罕至的瘠地,又有四季温暖、百花争妍、稻谷飘香的“江南”。青藏高原有许多世界之最。它不仅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而且是世界上地质历史最年轻的高原。假如用人的一生作比喻,它还处在婴儿期。喜马拉雅山是地球上最高的部分,这个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的主脊带, 平均海拔超过 6000 米;全世界 8000 米以上的高峰 14 座,其中竟有 10 座集

中在青藏高原。除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6.27 米,为世界第一高峰外,还有纳木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湖;雅鲁藏布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拉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未来佛,高 26.2 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最大的铜佛⋯⋯。

青藏高原上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到高原上领略大自然的风光、观赏奇景、增长见识,是广大旅游者所向往的。近年来,被人们视为“神秘宝地”的高原已成为新兴的旅游热点。高原上旅游资源丰富,群峰峭立,湖泊密布。在湖光山色中没有喧闹,没有嘈杂,更没有污染。藏东南是茫茫林海;喜马拉雅山南翼是素有高原“江南”之称的富饶地区。辽阔的高寒草原上,牦牛成群结队。若在草原的帐篷里住上几天,品尝一下酥油茶的芳香、青稞酒的醇清,更是别有一番情趣。